一种自定心双喷嘴乳粒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537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定心双喷嘴乳粒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备微胶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定心双喷嘴乳粒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科研生产中,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制备乳粒技术,这些技术应用于能源、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乳粒发生器是这项技术中的关键装置,到目前为止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乳粒发生器,其调整喷嘴处的同心度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或者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定心双喷嘴乳粒发生器,适用于制备直径在几百微米到几千微米的球形双层乳粒。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定心双喷嘴乳粒发生器,特点是,所述发生器含有内喷嘴、夕卜喷嘴、套管、连接轴、收集管、定位轴;在定位轴的轴心上开有不同直径的同轴通孔。内喷嘴通过密封螺母、密封套与连接轴密封连接;外喷嘴连接在连接轴的下部,内喷嘴穿在外喷嘴内;定位轴设置在外喷嘴外围,外喷嘴插入定位轴的一端与其连接,收集管插入定位轴的另一端与其连接,通过定位轴的同轴通孔使得外喷嘴与收集管同轴;在外喷嘴下部外围设置有套管,套管与外喷嘴密封连接,套管位于收集管内。在定位轴的一侧连接有引入管。所述的内喷嘴、外喷嘴、套管、收集管为同轴心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需要进行调整,就可以实现双喷嘴的同心,稳定地产生双层乳粒。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定心双喷嘴乳粒发生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内喷嘴 2.密封套 3.密封螺母 4.连接轴 5.外喷嘴6.定位轴 7.引入管 8.套管 9.收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定心双喷嘴乳粒发生器结构示意图,图I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定心双喷嘴乳粒发生器,含有内喷嘴I、外喷嘴5、套管8、连接轴4、收集管9、定位轴6 ;在定位轴6的轴心上开有不同直径的同轴通孔。内喷嘴I通过密封螺母3、密封套2与连接轴4密封连接;外喷嘴5连接在连接轴4的下部,内喷嘴I穿入外喷嘴5内;定位轴6设置在外喷嘴5外围,外喷嘴5插入定位轴6的一端与其连接,收集管9插入定位轴6另一端与其连接,通过定位轴6的同轴通孔使得外喷嘴5与收集管9同轴;在外喷嘴5下部外围设置有套管8,套管8与外喷嘴5密封连接,套管8位于收集管9内;在定位轴6的一侧连接有引入管7。所述的内喷嘴I、外喷嘴5、套管8、收集管9为同轴心设置。[0011]连接轴4为三通结构,内喷嘴I通过密封螺母3压紧密封套2与连接轴4连接并密封,内喷嘴I的上下位置可以调节,外喷嘴5在连接轴4下部与其连接并密封,内喷嘴I穿在外喷嘴5内;套管8设置在外喷嘴5外围,保证与外喷嘴5的密封,调整内喷嘴I的上下位置保证其与套管8平齐,由于外喷嘴5限定了内喷嘴I的位置,使得内喷嘴I不会接触到套管8内壁,套管8和内喷嘴I达到基本同心;定位轴6的中心一端连接外喷嘴5、另一端连接收集管9,把套管8插入收集管9内,因为外喷嘴5和收集管9都插在定位轴6的不同直径的同轴通孔内,所以可以保证套管8与收集管9同轴。自定心双喷嘴乳粒发生器产生乳粒的过程是这样的,相互不溶的溶液分别由内喷嘴I和连接轴4引入,在内喷嘴I和套管8的管口处产生外层溶液包覆内层溶液的液滴,当从引入管7流入的溶液经过收集管9流出时将这个液滴从套管8管口处剥离,就形成了双层乳粒,如此反复进行,就可不断产生均匀的乳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需要进行调整,就可以实现双喷嘴的同心,稳定地产生双 层乳粒。
权利要求1. 一种自定心双喷嘴乳粒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生器含有内喷嘴(I)、外喷嘴(5)、套管(8)、连接轴(4)、收集管(9)、定位轴(6);在定位轴(6)的轴心上开有不同直径的同轴通孔;内喷嘴(I)通过密封螺母(3)、密封套(2)与连接轴(4)密封连接;外喷嘴(5)连接在连接轴(4)的下部,内喷嘴(I)穿在外喷嘴(5)内;定位轴(6)设置在外喷嘴(5)外围,夕卜喷嘴(5)插入定位轴(6)的一端与其连接,收集管(9)插入定位轴(6)另一端与其连接,通过定位轴(6)的同轴通孔使得外喷嘴(5)与收集管(9)同轴;在外喷嘴(5)下部外围设置有套管(8),套管 (8)与外喷嘴(5)密封连接;在定位轴(6)的一侧连接有引入管(7);所述的内喷嘴(I)、外喷嘴(5)、套管(8)、收集管(9)为同轴心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定心双喷嘴乳粒发生器。所述的发生器中的内喷嘴与连接轴密封连接,外喷嘴连接在连接轴的下部,内喷嘴穿在外喷嘴内;定位轴设置在外喷嘴外围,外喷嘴插入定位轴的一端与其连接,收集管插入定位轴的另一端与其连接,通过定位轴的同轴通孔使得外喷嘴与收集管同轴。在外喷嘴下部外围设置有套管,套管与外喷嘴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需要进行调整,就可以实现双喷嘴的同心,稳定地产生双层乳粒。
文档编号B01J13/04GK202410631SQ20122000127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5日
发明者冯建鸿, 刘一杨, 刘梅芳, 史瑞廷, 张占文, 张昭瑞, 李朝阳, 杨睿戆, 梅鲁生, 漆小波, 王朝阳, 苏琳, 谢军, 陈素芬, 魏胜, 黄勇 申请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