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3654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吸收塔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过滤装置设备,尤其涉及了一种吸收塔,包括壳体(1),壳体(1)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空气喷头(11)、吸收剂喷头(12)、升气帽(13)、拆板式除雾器(14)、填料式除雾器(15)、烟气排放管(16);烟气排放管(16)上设有水管(161)。本实用新型经过升气帽、拆板式除雾器以及填料式除雾器三重拦截,有效减少了吸收剂的逃逸。【专利说明】吸收塔【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过滤装置设备,尤其涉及了一种吸收塔。【
背景技术
】[0002]环保是人类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防止坏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可持续发展;一种去除废气中酸性气体的方法(METHODFORREMOVINGACIDICGASESFROMWASTEGAS),专利号US6881243(BI)中的吸收剂(anagentwhichbindstheunstablespeciesandformsastablecomplax)正是处于环境保护的目的而出现的;然而,吸收剂由于购买成本高,易挥发的主观因素,导致了众多企业对其望而却步。【
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吸收剂易挥发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吸收塔。[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0005]吸收塔,包括壳体,壳体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空气喷头、吸收剂喷头、升气帽、拆板式除雾器、填料式除雾器、烟气排放管;烟气排放管上设有水管。壳体有将近五层楼高,烟气在壳体中能够充分的与强氧化剂、吸收剂、工艺水、空气、氨水接触,从而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事故池可以在壳体发生安全事故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壳体损坏而需要大量资金对其维护;壳体内吸收剂喷头下方为液体溶液,液体溶液包含铵盐、工艺水、吸收剂、氨水,液体溶液最好能够淹没催化剂管和氨水管,但不要淹没烟气管;通过空气喷头能够往壳体的下端充入空气,减少壳体内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含量;吸收剂喷头设置在烟气管的上面,烟气从烟气管进入壳体后,吸收剂通过吸收剂喷头淋到烟气中,去除烟气中的一部分亚硫酸、亚硝酸,使之成为硝酸和硫酸,方便硝酸、硫酸与氨水反应生成铵盐;升气帽的作用是减缓烟气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尽可能少的排放到空气中去;同时,升气帽的下端设有吸收剂回收管道,升气帽通过吸收剂回收管道与洗涤水分离罐连接,回收升气帽中的吸收剂;拆板式除雾器、填料式除雾器的作用是,降低气体跑出升气帽后的上升速度,通过挥发在空气中的吸收剂,去除亚硝酸、亚硫酸,使之成为硝酸、硫酸;避免了亚硝酸、亚硫酸从新分解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随着烟气排放管进入大气中;烟气排放管排放二氧化碳气体。[0006]作为优选,壳体内设有2-10个拆板式除雾器;升气帽与吸收剂循环装置连接。拆板式除雾器能够使有粘性的吸收剂附着在拆板式除雾器的立体网状结构上,减少吸收剂的逃逸;填料式除雾器通过波纹状通道减缓烟气上升速度,通过狭小的通道空间使吸收剂与亚硝酸、亚硫酸充分反应;拆板式除雾器的上方和下方、填料式除雾器的上方和下方、升气帽的上方都设有工艺水喷头,工艺水喷头设置在拆板式除雾器的上方、填料式除雾器的上方,工艺水从上往下喷,有效减缓吸收剂和烟气的向上逃逸速度,同时,可以将附着在拆板式除雾器和填料式除雾器上的吸收剂冲刷到升气帽的上端去;工艺水喷头设置在拆板式除雾器的下方、填料式除雾器的下方,工艺水从下往上喷,有效避免了由于吸收剂的粘性而导致拆板式除雾器、填料式除雾器被堵住而不能排除气体,升气帽上方的工艺水喷头可以减少吸收剂向上逃逸的数量。[0007]作为优选,拆板式除雾器包括2-20层档板,档板上设有通孔,挡板与挡板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由于吸收剂具有黏性,所以,挡板的存在能够减少吸收剂向上逃逸的数量,通孔能够将烟气排出,支撑杆使挡板间出现一定空间,这一部分空间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减缓烟气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烟气中的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与附着在拆板式除雾器上的吸收剂继续反应,生成硝酸与硫酸。[0008]作为优选,填料式除雾器是由薄料卷绕而成的,薄料在卷绕的时候不同卷绕层之间留有间隙,薄料为褶皱薄料。薄料为耐酸性、耐水性材料,这可以有效延长薄料的使用寿命;填料式除雾器采用薄料,可以在相同的直径范围内有效增加卷绕的层数,从而减少水雾的和吸收剂的上升速度以及上升数量;薄料的不同卷绕层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的要小,这样方便水雾与吸收剂附着在薄料上;薄料为褶皱薄料,褶皱使得不同卷绕层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可以更加有效的阻碍吸收剂和水雾的上升。[0009]作为优选,吸收剂喷头为2-10个,吸收剂喷头的一端连有管道,管道上设有吸收剂循环泵。吸收剂喷头从上往下依次安装,通过不同高度喷洒吸收剂,使吸收剂能够充分的与烟气管排放出来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接触反应,所以,在壳体内空间充足的情况下,每分钟从烟气管内进入的烟气越多,需要的吸收剂喷头也越多;吸收剂循环泵通过控制开关能够调节吸收剂喷头的喷射速度,保证所有吸收剂喷头每分钟喷射吸收剂的体积一致。[0010]作为优选,壳体上设有烟气管、催化剂管和氨水管,烟气管、催化剂管、氨水管三者设置在空气喷头的上方,烟气管、催化剂管、氨水管三者设置在吸收剂喷头的下方;烟气管设置在催化剂管和氨水管上方。烟气管为烟气流动的管道,催化剂管为吸收剂流动的管道,氨水管为氨水流动的管道;空气喷头设置在壳体的下端,避免了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随着液体溶液进入铵盐回收装置中去。[0011]作为优选,烟气管上设有强氧化剂输入管。强氧化剂的作用是,尽可能保证了烟气管中大部分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在进入壳体之前,氧化成为亚硝酸、亚硫酸,以便在壳体内与吸收剂反应生成硝酸、硫酸。[0012]作为优选,壳体下端连有事故池,事故池上设有泵和搅拌器;烟气排放管通过水管与事故池连接。泵和搅拌器设置在事故池的上方;事故池与壳体连接,当壳体发生意外状况时,可以将其内部的液体导流入事故池内;泵可以将事故池内的液体通过管道从新输送回壳体内,搅拌器可以将事故池内不同的液体、固体或异物通过搅拌分离开来;烟气排放管中的液体能够在水管作用下,流入事故池中。[001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经过升气帽、拆板式除雾器以及填料式除雾器三重拦截,有效减少了吸收剂的逃逸,尽可能降低对空气造成的二次污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3是部分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4是升气帽的结构示意图。[0018]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一壳体、11一空气喷头、12—吸收剂喷头、13—升气帽、14一拆板式除雾器、15—填料式除雾器、16—烟气排放管、17—烟气管、18—催化剂管、19一氨水管、41一事故池、42—泵、43—搅拌器、121—管道、122—吸收剂循环泵、131—吸收剂回收管道、132—直管通道、133—圆锥形端盖、134—孔、135—凹槽、161一7jC管、171一强氧化剂输入管。【具体实施方式】[001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20]实施例1[0021]吸收塔,如图1-4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I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空气喷头11、吸收剂喷头12、升气帽13、拆板式除雾器14、填料式除雾器15、烟气排放管16;烟气排放管16上设有水管161。壳体I有将近五层楼高,烟气在壳体I中能够充分的与强氧化剂、吸收剂、工艺水、空气、氨水接触,从而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事故池41可以在壳体发生安全事故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壳体I损坏而需要大量资金对其维护;壳体I内吸收剂喷头12下方为液体溶液,液体溶液包含铵盐、工艺水、吸收剂、氨水,液体溶液最好能够淹没催化剂管18和氨水管19,但不要淹没烟气管17;通过空气喷头11能够往壳体I的下端充入空气,与壳体I内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硝酸和亚硫酸;吸收剂喷头12设置在烟气管17的上面,烟气从烟气管17进入壳体I后,吸收剂通过吸收剂喷头12淋到烟气上去,去除烟气中的一部分亚硫酸、亚硝酸,使之成为硝酸和硫酸,方便硝酸、硫酸与氨水反应生成铵盐;升气帽13的作用是减缓烟气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尽可能少的排放到空气中去;同时,升气帽13的下端设有吸收剂回收管道131,可以回收升气帽13中的吸收剂;拆板式除雾器14、填料式除雾器15的作用是,降低气体跑出升气帽13后的上升速度,通过挥发在空气中的吸收剂,去除亚硝酸、亚硫酸,使之成为硝酸、硫酸;避免了亚硝酸、亚硫酸从新分解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随着烟气排放管16进入大气中;烟气排放管16排放二氧化碳气体;壳体I内的液体溶液到一定深度时,会通过管道流入事故池41中,液面将不会再升高,避免了液体溶液将烟气管17的入口给堵住。[0022]壳体I内设有2-10个拆板式除雾器14;升气帽13与吸收剂循环装置连接。吸收剂和烟气在通过拆板式除雾器14时,只能通过立体网状结构中的间隙逃逸;吸收剂和烟气在通过填料式除雾器15时,只能通过狭长的波纹状通道逃逸;拆板式除雾器14能够使有粘性的吸收剂附着在拆板式除雾器14的立体网状结构上,减少吸收剂的逃逸;填料式除雾器15通过波纹状通道减缓烟气上升速度,通过狭小的通道空间使吸收剂与亚硝酸、亚硫酸充分反应;拆板式除雾器14的上方和下方、填料式除雾器15的上方和下方、升气帽13的上方都设有工艺水喷头,工艺水喷头设置在拆板式除雾器14的上方、填料式除雾器15的上方,工艺水从上往下喷,有效减缓吸收剂和烟气的向上逃逸速度,同时,可以将附着在拆板式除雾器14和填料式除雾器15上的吸收剂冲刷到升气帽13的上端去;工艺水喷头设置在拆板式除雾器14的下方、填料式除雾器15的下方,工艺水从下往上喷,有效避免了由于吸收剂的粘性而导致拆板式除雾器14、填料式除雾器15被堵住而不能排除气体,升气帽13上方的工艺水喷头可以减少吸收剂向上逃逸的数量;升气帽13包括直管通道132、圆锥形端盖133、凹槽135,圆锥形端盖133设置在直管通道132上端,直管通道132上设有孔134;圆锥形端盖133使吸收剂能够顺利的从升气帽13上流下去,凹槽135的作用是限制烟气运动的轨迹,直管通道132的下端设有孔134,烟气先进入凹槽135随凹槽向上运动,但是凹槽135上端并没有任何通道的存在,所以有些烟气会向下运动飘向吸收剂喷头12,从新与吸收剂喷头12内出来的吸收剂反应,有效增加了吸收塔I去除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效果,烟气通过孔134飘到拆板式除雾器14中,吸收剂和水雾在与凹槽135接触后会向下掉落。[0023]吸收剂喷头12为2-10个,吸收剂喷头12的一端连有管道121,管道121上设有吸收剂循环泵122。吸收剂喷头12从上往下依次安装,通过不同高度喷洒吸收剂,使吸收剂能够充分的与烟气管17排放出来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接触反应,所以,在壳体I内空间充足的情况下,每分钟从烟气管17内进入的烟气越多,需要的吸收剂喷头12也越多;吸收剂循环泵122通过控制开关能够调节吸收剂喷头12的喷射速度,保证所有吸收剂喷头12每分钟喷射吸收剂的体积一致。[0024]壳体I上设有烟气管17、催化剂管18和氨水管19,烟气管17、催化剂管18、氨水19三者设置在空气喷头11的上方,烟气管17、催化剂管18、氨水19三者设置在吸收剂喷头12的下方;烟气管17设置在催化剂管18和氨水19上方。烟气管17为烟气流入壳体I的管道,催化剂管18为吸收剂流入壳体I的管道,氨水管19为氨水流入壳体I的管道;空气喷头11设置在壳体I的下端,避免了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随着液体溶液进入铵盐回收装置中去。[0025]烟气管17上设有强氧化剂输入管171。强氧化剂的作用是,尽可能保证了烟气管中大部分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在进入壳体I之前,氧化成为亚硝酸、亚硫酸,以便在壳体I内与吸收剂反应生成硝酸、硫酸。[0026]壳体I下端连有事故池41,事故池41上设有泵42和搅拌器43;烟气排放管16通过水管161与事故池41连接。事故池41与壳体I连接,当壳体I发生意外状况时,可以将其内部的液体导流入事故池41内;泵42可以将事故池41内的液体通过管道从新输送回壳体I内,搅拌器43可以将事故池41内不同的液体、固体或异物通过搅拌分离开来;烟气排放管16中的液体能够在水管161作用下,流入事故池41中。[0027]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吸收塔,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I)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空气喷头(11)、吸收剂喷头(12)、升气帽(13)、拆板式除雾器(14)、填料式除雾器(15)、烟气排放管(16);烟气排放管(16)上设有水管(1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壳体(I)内设有2-10个拆板式除雾器(14);升气帽(13)与吸收剂循环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吸收剂喷头(12)为2-10个,吸收剂喷头(12)的一端连有管道(121),管道(121)上设有吸收剂循环泵(1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壳体(I)上设有烟气管(17)、催化剂管(18)和氨水管(19),烟气管(17)、催化剂管(18)、氨水管(19)三者设置在空气喷头(11)的上方,烟气管(17)、催化剂管(18)、氨水管(19)三者设置在吸收剂喷头(12)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烟气管(17)上设有强氧化剂输入管(17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壳体(I)下端连有事故池(41),事故池(41)上设有泵(42)和搅拌器(43);烟气排放管(16)通过水管(161)与事故池(41)连接。【文档编号】B01D53/78GK203620497SQ201320822821【公开日】2014年6月4日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2日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2日【发明者】许国森申请人:浙江斯诺爱科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