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水塔液体收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4984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水塔液体收集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水塔液体收集器,包括脱水塔的筒体、处于筒体内水平放置的底板以及底板上安装的集液板、内筒、横筋、横管和调整管,所述筒体内安装内筒,所述内筒顶端水平安装横筋,所述横筋上固定若干集液板,贯穿所述内筒且设置于底板平面设有横管,所述横管末端接有调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横管,并连接调整管实现液体的回收,避免现有技术中液体需溢满才能回收的麻烦,可以加速回收,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脱水塔液体收集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水塔液体收集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液体收集装置一般不独立设置,通过塔盘上的溢流板或溢流管实现液体收集功能,导致脱水塔的反应速度慢、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脱水塔液体收集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液体收集器导致物液体回收慢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脱水塔液体收集器,包括脱水塔的筒体、处于筒体内水平放置的底板以及底板上安装的集液板、内筒、横筋、横管和调整管,所述筒体内安装内筒,所述内筒顶端水平安装横筋,所述横筋上固定若干集液板,贯穿所述内筒且设置于底板平面设有横管,所述横管末端接有调整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集液板底端固定立筋,所述立筋末端固定在所述横筋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调整管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横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集液板的长度大于该集液板投影与内筒形成的圆弧的两端的长度。
[0009]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横管,并连接调整管实现液体的回收,避免现有技术中液体需溢满才能回收的麻烦,可以加速回收,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参照图1,一种脱水塔液体收集器,包括脱水塔的筒体1、处于筒体I内水平放置的底板3以及底板3上安装的集液板8、内筒2、横筋6、横管4和调整管5,所述筒体I内安装内筒2,所述内筒2顶端水平安装横筋6,所述横筋6上固定若干集液板8,贯穿所述内筒2且设置于底板平面设有横管4,所述横管4末端接有调整管5。
[0014]进一步地,所述集液板8底端固定立筋7,所述立筋7末端固定在所述横筋6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调整管5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横管4。
[0016]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集液板上的液体通过填料塔精馏,流入到底板3上,通过设置的横管4流入到调整管5中,进行回收在二次精馏。而集液板设置在内筒顶端,气体通过内筒上升与集液板上的液体进行热交换,由于集液板8的长度大于该集液板投影与内筒形成的圆弧的两端的长度,因此液体不会进入到内筒影响进气。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液体直接溢流收集而造成的回收缓慢,同时还容易渗入到进气装置内的问题,将进气装置和液体回收装置分离,加快了回收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脱水塔液体收集器,包括脱水塔的筒体、处于筒体内水平放置的底板以及底板上安装的集液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筒、横筋、横管和调整管,所述筒体内安装内筒,所述内筒顶端水平安装横筋,所述横筋上固定若干集液板,贯穿所述内筒且设置于底板平面设有横管,所述横管末端接有调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水塔液体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板底端固定立筋,所述立筋末端固定在所述横筋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水塔液体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管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横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水塔液体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板的长度大于该集液板投影与内筒形成的圆弧的两端的长度。
【文档编号】B01D3/32GK203694647SQ201420017899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1日
【发明者】冯瑞明 申请人:合肥海川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