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捣药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9138发布日期:2019-05-24 20:50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捣药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捣药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捣药罐。



背景技术:

捣药罐是中药房必备的传统工具。中药调剂时,为了便于使药物中的药效成分最大限度地被煎煮出来,对于那些质地致密、坚硬的金石介壳类中药材饮片,如矿石类(石膏、磁石、朱砂、代赭石、龙骨等)、介壳类(牡蛎、海螵鞘、紫贝齿、青蛤、文蛤等)、动物角质类(龟板、鳖甲、鹿角等)通常需要用捣药罐进行粉碎(如捣碎)处理,目的在于通过增大药材表面积,在煎煮过程中,进而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药材成分更好更快更多地溶出,最大限度发挥中药疗效,传统的捣药罐上方为敞口结构,捣药的过程中药物容易迸溅进而导致药物的浪费,捣药罐捣药结束后需要将捣药罐倾覆过来将药物倒出并且捣药罐底部还容易倒不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捣药罐,其目的是避免药物从捣药罐中迸溅出,并且无需倾覆捣药罐便可将药物取出,并且可以一并清除捣药罐底部残留药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捣药罐,包括捣药罐、捣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捣药罐的顶部设有罐盖,所述罐盖的中心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跟捣药杆的直径相同,所述捣药罐的底部分为对称设置的两个部分,分别为固定部和可移动部,所述固定部的内部为空心层,所述可移动部的一部分设置在固定部的空心层内,所述可移动部的另一部分延伸出固定部并且与对称设置的另一个可移动部紧密闭合,所述可移动部的上部设有移动手柄,所述固定部的相应位置设有移动滑槽,所述捣药罐的底部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部与捣药罐的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空心结构,方便捣碎的药物倒出来。

进一步地,所述对称设置的可移动部之间分别设有凸条和凹槽,所述凸条和凹槽之间相互配合,加强对称设置的可移动部之间紧密闭合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防滑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罐盖为透明材料制成,能够随时观看药物捣碎情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捣药罐,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罐盖防止药物迸溅,将捣药罐设置成底部可以移动打开的方式,避免倾倒的方式带来的不便,而且在捣药罐底部可移动部打开的时候捣药罐的固定部与可移动部之间的空间紧密,可以将粘在可移动部上的药物残渣清理出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医捣药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捣药罐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可移动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捣药罐;2、捣药杆;3、罐盖;4、底座;11、固定部;12、可移动部;13、移动手柄;14、移动滑槽;15、凸条;16、凹槽;5、空心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捣药罐,包括捣药罐1、捣药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捣药罐1的顶部设有罐盖3,所述罐盖3的中心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跟捣药杆的直径相同,所述捣药罐1的底部分为对称设置的两个部分,分别为固定部11和可移动部12,所述固定部11的内部设有空心层,所述可移动部12的一部分设置在固定部11的空心层内,所述可移动部12的另一部分延伸出固定部11并且与对称设置的另一个可移动部12紧密闭合,所述可移动部12的上部设有移动手柄13,所述固定部11的相应位置设有移动滑槽14,所述捣药罐1的底部还设有底座4,所述底座4上部与捣药罐1的固定部1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的内部设有空心结构5。

如图3所示,所述对称设置的可移动部12之间分别设有凸条15和凹槽16,所述凸条15和凹槽16之间相互配合,加强对称设置的可移动部之间紧密闭合连接的稳固性。

较佳的,所述底座4的底部设有防滑螺纹。

较佳的,所述罐盖3为透明材料制成。

使用时,本捣药罐的对称设置的可移动部12处于相互紧密闭合状态,而此时凸条15和凹槽16相互配合使得捣药罐在捣药的时候能够加强其连接强度,当透过本发明的罐盖3发现药物已经被粉碎的适合的时候,则将此捣药罐放置到收集中药的器罐或者包中药的纸上,然后仅需用两只手分别抓住移动手柄13向上一提,捣碎后的中药便从底座4的空心结构5中流出,由于可移动部12与固定部11的相对位置紧密,当可移动部12沿着固定部11的空心层向上移动时,固定部11则对可移动部12接触药物的表面上残留的药物进行刮除,起到清除捣药罐底部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中药捣药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捣药罐,包括捣药罐、捣药杆,捣药罐的顶部设有罐盖,罐盖的中心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直径跟捣药杆的直径相同,捣药罐的底部分为对称设置的两个部分,分别为固定部和可移动部,固定部的内部为空心层,可移动部的一部分设置在固定部的空心层内,可移动部的另一部分延伸出固定部并且与对称设置的另一个可移动部紧密闭合,可移动部的上部设有移动手柄,固定部的相应位置设有移动滑槽,捣药罐的底部还设有底座,底座上部与捣药罐的固定部固定连接,底座的内部设有空心结构。本发明避免药物从捣药罐中迸溅出,并且无需倾覆捣药罐便可将药物取出,并且可以一并清除捣药罐底部残留药物。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旺苍县康骨堂颈腰椎病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11.17
技术公布日:2019.05.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