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温有机废气降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2050发布日期:2019-08-24 09:5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温有机废气降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温有机废气降温的装置。



背景技术:

依据废气中污染物的物性及其浓度,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冷凝、吸收、吸附、直接燃烧(也即高温焚烧)、催化焚烧等,或者上述方法的组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温有机废气降温的装置,采用水冷降温组件、喷淋塔、旋风脱水装置等多种方式综合进行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高温有机废气降温的装置,包括进风系统、预过滤装置、水冷降温组件、喷淋塔、旋风脱水装置、出风系统;所述进风系统具有连接进风口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预过滤装置连接,在预过滤装置之后管路进入水冷降温组件,所述水冷降温组件为一组或两组以上,所述水冷降温组件下端具有进气口,水冷降温组件内具有蛇形水管,上端具有进水口、下端具有出水口,水冷降温组件上部的气体出口管路连接至喷淋塔,所述喷淋塔上部设有连接喷淋箱的喷淋头,喷淋头下方为具有网孔的层折板,层折板为多层交错布置的倾斜向下的折板,洗涤塔底部通往污水收集池,洗涤塔出风口连接旋风脱水装置,旋风脱水装置连接出风系统将处理后的气体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降温组件为两组。

进一步的,所述旋风脱水装置的侧壁具有进气口、底部具有出水口、顶部具有出气口,旋风脱水装置内具有若干环绕的弯曲隔板,在弯曲隔板之间形成旋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系统为排风筒。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头为若干个,环形分布于喷淋塔上部,对应于下方的具有网孔的层折板。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收集池定期排放至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循环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用于高温有机废气降温的装置,具有水冷降温组件、喷淋塔、旋风脱水装置,水冷降温组件首先对废气进行初步降温,在喷淋塔的喷淋下进一步降温和除去其中的有机物,然后通过旋风脱水装置进行脱水,净化后的气体从排风筒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高温有机废气降温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旋风脱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旋风脱水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中:1-进风系统,2-预过滤装置,3-水冷降温组件,4-喷淋塔,5-旋风脱水装置,6-出风系统,7-喷淋头,8-层折板,9-污水收集池,10-弯曲隔板,11-旋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高温有机废气降温的装置,包括进风系统1、预过滤装置2、水冷降温组件3、喷淋塔4、旋风脱水装置5、出风系统6;所述进风系统1具有连接进风口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预过滤装置2连接,在预过滤装置2之后管路进入水冷降温组件3,所述水冷降温组件3为一组或两组以上,所述水冷降温组件3下端具有进气口,水冷降温组件3内具有蛇形水管,上端具有进水口、下端具有出水口。

水冷降温组件3上部的气体出口管路连接至喷淋塔4,所述喷淋塔4上部设有连接喷淋箱的喷淋头7,喷淋头7下方为具有网孔的层折板8,层折板8为多层交错布置的倾斜向下的折板,洗涤塔底部通往污水收集池9。

洗涤塔出风口连接旋风脱水装置5,旋风脱水装置5连接出风系统6将处理后的气体排出。

所述水冷降温组件3为两组。

所述旋风脱水装置5的侧壁具有进气口、底部具有出水口、顶部具有出气口,旋风脱水装置5内具有若干环绕的弯曲隔板10,在弯曲隔板10之间形成旋流通道11。

所述出风系统6为排风筒。

所述喷淋头7为若干个,环形分布于喷淋塔4上部,对应于下方的具有网孔的层折板8。

所述污水收集池9定期排放至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温有机废气降温的装置,包括进风系统、预过滤装置、水冷降温组件、喷淋塔、旋风脱水装置、出风系统;进风系统具有连接进风口的进风管,进风管与预过滤装置连接,在预过滤装置之后管路进入水冷降温组件,水冷降温组件为一组或两组以上,水冷降温组件下端具有进气口,水冷降温组件内具有蛇形水管,上端具有进水口、下端具有出水口,水冷降温组件上部的气体出口管路连接至喷淋塔,喷淋塔上部设有连接喷淋箱的喷淋头,喷淋头下方为具有网孔的层折板,洗涤塔底部通往污水收集池,洗涤塔出风口连接旋风脱水装置,旋风脱水装置连接排风筒将处理后的气体排出。采用水冷降温组件、喷淋塔、旋风脱水装置等多种方式综合进行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韩志华;王娜;吴京;刘勇华;刘臣炜;张静;张卫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6.04
技术公布日:2019.0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