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89354发布日期:2020-05-08 19:1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氨基硅油是专门用于纺织品柔软整理剂的基本成份。它具有最佳的吸附性、相容性及易乳化性。使用混合器或均质机,氨基硅油容易被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乳化成稳定、透明的微乳液。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有机硅或有机柔软剂组合成为特殊的柔软整理剂,适用於各种纺织品的柔软整理。氨基硅油生产所需的主要设备是反应釜。氨基硅油在制备过程中,无论是预混料还是后续缩合、聚合反应,都需要热源提供热量以促进混料均匀或反应均匀,但目前市面上的反应釜通常不具备提供热量的功能,往往需要利用其他设备对其进行加热。另外,现有的反应釜大多采用传统的搅拌叶轮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效果较差。因此需要一种搅拌效果好、自带热循环加热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搅拌效果好、自带热循环加热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侧壁内部嵌入有循环加热管,所述循环加热管呈螺旋环状,所述釜体的顶部固定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上侧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端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穿过所述密封盖,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釜体的内部,所述搅拌轴的外部焊接有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分别焊接有第一搅拌条、第二搅拌条,所述第一搅拌条、第二搅拌条均为螺旋状,所述第一搅拌条的螺旋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搅拌条的螺旋半径。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条与所述第二搅拌条在所述搅拌轴的同高度处交错分布。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中所述釜体的外壁上固定有液压泵固定架,所述液压泵固定架上安装有液压泵。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中所述液压泵上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末端与所述釜体相通。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中所述进料管的末端安装有过滤器。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中所述进料管上安装有进料阀、流量计。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中所述釜体的外部安装有减压阀。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中所述釜体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与所述密封盖之间设置有密封条。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中所述釜体的底部安装有出料阀。

优选地,上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中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连接有联轴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该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时,搅拌轴的外部焊接有多个固定杆,固定杆上分别焊接有第一搅拌条、第二搅拌条,第一搅拌条、第二搅拌条均为螺旋状,第一搅拌条的螺旋半径大于第二搅拌条的螺旋半径。第一搅拌条与第二搅拌条在搅拌轴的同高度处交错分布,便于充分搅拌均匀。釜体的侧壁内部嵌入有循环加热管,循环加热管呈螺旋环状。循环加热管的进水口、出水口均与外部热水管连接,通过水泵提供循环动力,热水流经釜体的侧壁内部时为釜体内部的氨基硅油加热。该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搅拌效果好、自带热循环加热,节约了购买外部设备加热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釜体,2、密封盖,3、搅拌电机,4、变速箱,5、联轴器,6、搅拌轴,7、第一搅拌条,8、第二搅拌条,9、固定杆,10、循环加热管,11、进水口,12、出水口,13、液压泵固定架,14、液压泵,15、流量计,16、进料阀,17、轴承,18、出料阀,19、减压阀,20、挡环,21、密封条,22、螺栓,23、过滤器,24、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的顶部通过螺栓22固定有密封盖2。釜体1的顶部内壁上焊接有挡环20,挡环20与密封盖2之间设置有密封条21。密封盖2的上侧安装有搅拌电机3,搅拌电机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变速箱4,变速箱4用于调节搅拌轴6的转速。变速箱4的输出轴端连接有搅拌轴6,具体地,变速箱4的输出轴与搅拌轴6之间连接有联轴器5。搅拌轴6穿过密封盖2,搅拌轴6位于釜体1的内部,搅拌轴6的下端与釜体1之间连接有轴承17。釜体1的底部安装有出料阀18。釜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液压泵固定架13,液压泵固定架13上安装有液压泵14。液压泵14上连接有进料管24,进料管24的末端与釜体1相通,进料管24上安装有进料阀16、流量计15。流量计15便于观察液体输送量。进料管24的末端安装有过滤器23,用于过滤液体中的杂质。釜体1的外部安装有减压阀19,当釜体1内气压超过预设的安全气压阈值时减压阀19为釜体1内泄压至安全气压内。

如图1所示,搅拌轴6的外部焊接有多个固定杆9,固定杆9上分别焊接有第一搅拌条7、第二搅拌条8,第一搅拌条7、第二搅拌条8均为螺旋状,第一搅拌条7的螺旋半径大于第二搅拌条8的螺旋半径。第一搅拌条7与第二搅拌条8在搅拌轴6的同高度处交错分布,便于充分搅拌均匀。第一搅拌条7与第二搅拌条8的螺旋螺距均相同。

如图1所示,釜体1的侧壁内部嵌入有循环加热管10,循环加热管10呈螺旋环状。循环加热管10的进水口11、出水口12均与外部热水管连接,通过水泵提供循环动力,热水流经釜体1的侧壁内部时为釜体内部的氨基硅油加热。

在使用该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时,搅拌轴6的外部焊接有多个固定杆9,固定杆9上分别焊接有第一搅拌条7、第二搅拌条8,第一搅拌条7、第二搅拌条8均为螺旋状,第一搅拌条7的螺旋半径大于第二搅拌条8的螺旋半径。第一搅拌条7与第二搅拌条8在搅拌轴6的同高度处交错分布,便于充分搅拌均匀。釜体1的侧壁内部嵌入有循环加热管10,循环加热管10呈螺旋环状。循环加热管10的进水口11、出水口12均与外部热水管连接,通过水泵提供循环动力,热水流经釜体1的侧壁内部时为釜体内部的氨基硅油加热。该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搅拌效果好、自带热循环加热,节约了购买外部设备加热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的侧壁内部嵌入有循环加热管(10),所述循环加热管(10)呈螺旋环状,所述釜体(1)的顶部固定有密封盖(2),所述密封盖(2)的上侧安装有搅拌电机(3),所述搅拌电机(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变速箱(4),所述变速箱(4)的输出轴端连接有搅拌轴(6),所述搅拌轴(6)穿过所述密封盖(2),所述搅拌轴(6)位于所述釜体(1)的内部,所述搅拌轴(6)的外部焊接有多个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上分别焊接有第一搅拌条(7)、第二搅拌条(8),所述第一搅拌条(7)、第二搅拌条(8)均为螺旋状,所述第一搅拌条(7)的螺旋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搅拌条(8)的螺旋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条(7)与所述第二搅拌条(8)在所述搅拌轴(6)的同高度处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液压泵固定架(13),所述液压泵固定架(13)上安装有液压泵(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14)上连接有进料管(24),所述进料管(24)的末端与所述釜体(1)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24)的末端安装有过滤器(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24)上安装有进料阀(16)、流量计(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外部安装有减压阀(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挡环(20),所述挡环(20)与所述密封盖(2)之间设置有密封条(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底部安装有出料阀(1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4)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轴(6)之间连接有联轴器(5)。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的侧壁内部嵌入有循环加热管,循环加热管呈螺旋环状,釜体的顶部固定有密封盖,密封盖的上侧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出轴端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穿过密封盖,搅拌轴位于釜体的内部,搅拌轴的外部焊接有多个固定杆,固定杆上分别焊接有第一搅拌条、第二搅拌条,第一搅拌条、第二搅拌条均为螺旋状,第一搅拌条的螺旋半径大于第二搅拌条的螺旋半径。第一搅拌条与第二搅拌条在搅拌轴的同高度处交错分布。该用于制备氨基硅油的专用反应釜搅拌效果好、自带热循环加热,节约了购买外部设备加热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杜雪松;许秀伟;陈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枣阳市金鹏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