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1482发布日期:2020-04-28 21:45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泡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气泡水是一种富含常水数倍活性氧的特殊水体,每升纳米气泡水中都含有500万个小于人体毛孔5-20倍的微纳气泡水,因此具备高渗透、高吸附性和高负氧离子,能够充分渗入毛孔,清除毛囊深处的各种污垢、细菌,剥离皮肤上的老化角质,有效提高皮肤红肿、痤疮、粉刺、脚气等皮肤症状;同时,利用其优秀的清洁作用,还能够彻底清除卫生间、便池等地方的异味和污垢。

现有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多数存在结构复杂、气泡尺寸不达标、持续发泡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发泡能力强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它包括底座、进水管、增压泵、充气泵、压力罐、出水管及乳化喷头,所述进水管连接在增压泵上,所述增压泵安装在底座上,增压泵的出口处设有连接管,所述压力罐上设有流量控制增压装置,所述流量控制增压装置分别和连接管及充气泵连接,在所述压力罐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和出水管连通,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有乳化喷头。

为了进一步提高发泡质量及持续性,所述增压泵与进水管的连接处还连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单向进气阀,进气管与增压泵连接处设有气量调节阀。

为了避免杂质进入发泡装置引发故障,便于气泡水的循环利用,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连有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包括进水上主体、进水下主体、滤芯体、前置过滤网及装饰圈;所述进水上主体与进水下主体连接,所述滤芯体、前置过滤网及装饰圈设置在进水上主体、进水下主体内部;所述滤芯体外侧,由内向外依次套接前置过滤网及装饰圈;所述滤芯体和进水上主体之间可设置有第一o型圈,滤芯体和前置过滤网之间设有第二o型圈,滤芯体和进水下主体之间设有第三o型圈,以免出现泄漏。

为了保证微纳米气泡的发泡质量,所述乳化喷头内设有乳化片组,所述乳化片组由密封圈及带有微孔的乳化片交替排列组成,所述微孔总流通截面积沿流体流动方向减小。

为了保证压力罐内气、水混合物的压力,所述流量控制增压装置内设有变径通孔,所述变径通孔可分为内径较大且与连接管连接的输入端、内径较小并与压力罐连通的输出端以及与充气泵连通的进气端,所述输出端内径为d,2.2mm≤d≤2.5mm,输入端侧增压泵提供的最大压力为10.0mpa。

为了减少进水时的噪声,所述流量控制增压装置与压力罐的连接处设有消声网。

为了减少实际使用中产生的噪声和震动,所述底座与增压泵连接处设有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通过进液、混合、雾化、乳化的方式进行发泡,在确定的水泵压力及喷头配合下,具有可循环用水、发泡速度快、气泡密度高、持续能力强的优点,适用于美容、美肤、杀菌等多种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实施例1中乳化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乳化片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流量控制增压装置内变径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实施例3中进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中进水接头的爆炸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压力罐1、增压泵2、出水管3、进水管4、单向进气阀5、进气管6、减震器7、气量调节阀8、底座9、连接管10、流量控制增压装置11、消声网12、进水接头13、乳化喷头14、乳化片组15、出水口16、充气泵17、微孔101、变径通孔110、输入端111、输出端112、进气端113、进水下主体130、滤芯体131、前置过滤网132、装饰圈133、进水上主体134、第一o型圈135、第二o型圈136、第三o型圈137、乳化片150、第一乳化片151、第二乳化片152、第三乳化片153、密封圈1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描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底座9、进水管4、增压泵2、充气泵17、压力罐1、出水管3及乳化喷头14,所述进水管4连接在增压泵2上,所述增压泵2安装在底座9上,增压泵2的出口处设有连接管10,所述压力罐1上设有流量控制增压装置11,所述流量控制增压装置11分别和连接管10及充气泵17连接,在所述压力罐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16,所述出水口16和出水管3连通,出水管3的另一端连有乳化喷头14。

为了保证微纳米气泡的发泡质量,如图2、图3所示,所述乳化喷头14内设有乳化片组15,所述乳化片组15由密封圈154及带有微孔101的乳化片150交替排列组成,所述微孔101总流通截面积沿流体流动方向减小。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乳化片组15包括有第一乳化片151、第二乳化片152、第三乳化片153一共3个乳化片150及与之交替设置的4个密封圈154。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先启动充气泵17,排空压力罐1内部的液体,使之充满空气,启动增压泵2,水及空气分别通过进水管4被抽入增压泵2,在增压泵2内水和空气初步混合,并通过连接管10、流量控制增压装置11进入压力罐1;调节增压泵2,使空气和水在压力罐1中充分混合后,通过出水管3进入乳化喷头14,所述乳化喷头14对气液混合物内的气泡进行进一步地分割、发泡,使气液混合物成为符合要求的纳米气泡水后排出;经过一段时间发泡后,关闭增压泵2,再次使用充气泵17快速向压力罐1充气,然后再次启动增压泵2,重复上述发泡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通过进液、混合、雾化、乳化的方式进行发泡,发泡速度快且细腻、持续能力强的优点,适用于美容、消毒等多种场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描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如图4所示,除实施例1所述特征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发泡质量及持续性,所述增压泵2与进水管4的连接处还连有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上设有单向进气阀5,进气管6与增压泵2连接处设有气量调节阀8。

为了保证压力罐1内气、水混合物的压力,如图5所示,所述流量控制增压装置11内设有变径通孔110,所述变径通孔110可分为内径较大并与连接管10连接的输入端111、内径较小并与压力罐1连通的输出端112以及与充气泵17连通的进气端113,所述输出端112内径为d,d=2.4mm,输入端111侧的增压泵2提供的最大压力为10.0mpa。

本实施例提供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进水管5的进水速度较快,使管内压力低于外界空气压力,通过调节气量调节阀8和增压泵2,可以调节其压力差,使压力罐1内部的气、水混合物压力在上述装置的作用下稳定在0.60mpa~0.70mpa,使发泡稳定,且有效时间长,同时其流量能够达到0.7m³/h,发泡速度较快,质量较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描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如图6、图7所示,除实施例2所述特征外,为了避免杂质进入发泡装置引发故障,便于气泡水的循环利用,所述进水管4的进水端连有进水接头13,所述进水接头13包括进水上主体134、进水下主体130、滤芯体131、前置过滤网132及装饰圈133;所述进水上主体134与进水下主体130螺纹连接,所述滤芯体131、前置过滤网132及装饰圈133设置在进水上主体134、进水下主体130内部;如图6,所述滤芯体131外侧,由内向外依次套接前置过滤网134及装饰圈133;所述滤芯体131和进水上主体134之间设置第一o型圈135,滤芯体131和前置过滤网132之间设有第二o型圈136,滤芯体131和进水下主体130之间设有第三o型圈137,避免杂质进入装置,使装置能够利用循环水进行发泡。

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除实施例1的优点外,还能够循环用水,实现持续发泡的功能,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和实用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描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除实施例3所述特征外,为了减少实际使用中产生的噪声和震动,如图8所示,所述底座9与增压泵2连接处设有减震器7,以减少震动和噪声。

为了减少进水时的噪声,如图8所示,所述流量控制增压装置11与压力罐1的连接处设有消声网12。

在实际使用中,消声网12能够对流入压力罐1内的气、水混合物进行初步的减速、雾化,减少水流的噪声和冲击。

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设有减震、消声机构,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和使用体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