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浸渍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5056发布日期:2020-07-29 01:5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浸渍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渍釜,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浸渍釜。



背景技术:

浸渍釜是用于制造碳素石墨电极的特种设备,也可以用于对沥青等材料的加工处理,对焙烧坯用煤沥青浸渍,是石墨电极生产中很重要的密实补强工艺措施,对于生产大规格、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浸渍装置更是至关重要的工艺技术装备。

目前,在现有市场上使用中的卧式浸渍釜,其在进行上料时,传统的做法是:在浸渍釜内设置有一对导轨,导轨上具有一沿着导轨往复滑动的移动小车,将待浸渍的物料放在移动小车,再将移动小车沿着导轨推送进入浸渍釜内,完成上料。在这一过程中,物料在整个浸渍的过程中,始终都支撑在移动小车上,长久以往会导致压坏、压伤移动小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压伤移动小车的新型浸渍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浸渍釜,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一浸渍釜体,所述浸渍釜体包括一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状筒体,在筒体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封头,且其中一个封头为筒盖;

一设置于浸渍釜体内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一对设置于筒体内部底侧的水平导轨以及设置在水平导轨上的移动小车,在水平导轨上具有与之滑动配合的水平滑块,所述移动小车的底端与水平滑块相固定;

一设置于浸渍釜体内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设置在移动小车上方的支撑平台以及设置于筒体内的支撑立柱组,支撑平台由安装在移动小车上的升降机构驱动进行上下升降,所述支撑立柱组一共有两组,分别设置于两个水平导轨的外侧,每组支撑立柱组由若干沿着水平导轨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支撑立柱共同组成,所述支撑立柱高度要高于移动小车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移动小车上的升降缸,所述升降缸一共有四个,呈矩形状分布在移动小车上,升降缸的底端与移动小车固定相连,升降缸的顶端与支撑平台铰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移动小车上的支撑平台、升降机构的配合,以及筒体内的支撑立柱组的配合,使得物料在进入筒体内后,整个浸渍过程都支撑在支撑立柱上,避免长时间支撑在移动小车上而将移动小车压坏。

对于升降机构的设置,采用四个呈矩形状分布的升降缸的配合来共同实现对支撑平台的上下升降,确保了支撑平台的上下升降的稳定,而将升降缸的顶端设计为与支撑平台铰接而成,则是方便支撑平台在上下升降到位后,具备一定的水平角度的微倾,以方便与物料相配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浸渍釜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浸渍釜,包括

一浸渍釜体,浸渍釜体包括一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状筒体1,在筒体1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封头2,且其中一个封头2与筒体1之间铰接而成,作为筒盖3使用,

一设置于浸渍釜体内的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一对设置于筒体1内部底侧的水平导轨4以及设置在水平导轨4上的移动小车,在水平导轨4上具有与之滑动配合的水平滑块,移动小车的底端与水平滑块相固定。

一设置于浸渍釜体内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一设置在移动小车上方的支撑平台以及设置于筒体1内的支撑立柱组,支撑平台由安装在移动小车上的升降机构驱动进行上下升降,支撑立柱组一共有两组,分别设置于两个水平导轨4的外侧,每组支撑立柱组由若干沿着水平导轨4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支撑立柱5共同组成,支撑立柱5的顶端的高度要高于移动小车顶端的高度,支撑平台与移动小车均位于两组支撑立柱组之间。

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移动小车上的升降缸,升降缸一共有四个,呈矩形状分布在移动小车上,升降缸的底端与移动小车固定相连,升降缸的顶端与支撑平台铰接而成。对于升降机构的设置,采用四个呈矩形状分布的升降缸的配合来共同实现对支撑平台的上下升降,确保了支撑平台的上下升降的稳定,而将升降缸的顶端设计为与支撑平台铰接而成,则是方便支撑平台在上下升降到位后,具备一定的水平角度的微倾,以方便与物料相配合。

在进行上料时,首先将物料支撑在支撑平台上,再油人工或对应的驱动机构带动移动小车沿着水平导轨4的延伸方向,将物料推动进入筒体1内,此时,升降缸是将支撑平台向上顶起的,避免物料在水平移动时碰触到支撑立柱5,当物料水平移动到位后,升降再劳动支撑平台向下运动,直至支撑平台底端的两侧支撑在支撑立柱上,此时,物料改由支撑立柱5支撑,直至浸渍加工结束后,再由升降缸将支撑平台顶起,将物料移出,完成一个浸渍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移动小车上的支撑平台、升降机构的配合,以及筒体内的支撑立柱组的配合,使得物料在进入筒体1内后,整个浸渍过程物料都支撑在支撑立柱5上,避免物料长时间支撑在移动小车上而将移动小车压坏。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浸渍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浸渍釜体,所述浸渍釜体包括一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状筒体,在筒体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封头,且其中一个封头为筒盖;

一设置于浸渍釜体内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一对设置于筒体内部底侧的水平导轨以及设置在水平导轨上的移动小车,在水平导轨上具有与之滑动配合的水平滑块,所述移动小车的底端与水平滑块相固定;

一设置于浸渍釜体内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设置在移动小车上方的支撑平台以及设置于筒体内的支撑立柱组,支撑平台由安装在移动小车上的升降机构驱动进行上下升降,所述支撑立柱组一共有两组,分别设置于两个水平导轨的外侧,每组支撑立柱组由若干沿着水平导轨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支撑立柱共同组成,所述支撑立柱高度要高于移动小车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浸渍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移动小车上的升降缸,所述升降缸一共有四个,呈矩形状分布在移动小车上,升降缸的底端与移动小车固定相连,升降缸的顶端与支撑平台铰接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浸渍釜,包括一浸渍釜体,所述浸渍釜体包括筒体,在筒体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封头;一设置于浸渍釜体内的移动组件,包括一对水平导轨以及移动小车;一设置于浸渍釜体内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平台以及支撑立柱组,支撑平台由安装在移动小车上的升降机构驱动进行上下升降,支撑立柱组一共有两组,分别设置于两个水平导轨的外侧,每组支撑立柱组由若干沿着水平导轨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支撑立柱共同组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移动小车上的支撑平台、升降机构的配合,以及筒体内的支撑立柱组的配合,使得物料在进入筒体内后,整个浸渍过程都支撑在支撑立柱上,避免长时间支撑在移动小车上而将移动小车压坏。

技术研发人员:陆俊;孙建军;张进尧;冯亮;刘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星球石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6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