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4867发布日期:2020-07-24 17:0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试验用泥水混合突出物回收装置,尤其是一种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属于岩土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大批的交通、水工隧道工程陆续开工建设,伴随着隧址区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日益严重。隧道突水突泥灾害,轻者会造成机械损坏,重者则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甚至原规划线路被迫改线。隧道突水突泥灾害严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隧道孕灾构造的突水突泥的灾变机制研究不清楚,缺乏相关的试验系统和设备。目前针对隧道突水突泥最好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室内物理模拟试验,而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和系统则是室内隧道突水突泥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国内外针对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模拟系统的研发相对较少,且仅有的隧道突水突泥试验系统,其突出物回收装置往往不具泥水分离功能,后期对突出物分析的误差较大,试验精度不高,且移动、搬运困难,严重影响试验效率。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主要作用是将隧道突水突泥试验灾变演化过程中产生泥水混合突出物提前收集、过滤、分离,便于后续泥水突出物质成分,组成结构,颗粒级配,涌水量等分析,对于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机制的揭示、监测预警方法及工程处置措施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包括:孔径2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1、把手2、封水圈3、2毫米过滤网4、孔径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5、0.003毫米过滤网6、透明塑料面板7、锁扣8、储水容器9、容量刻度板10、出水口15、车轮支架12、可自由转动车轮14、定位标尺13、螺栓18;把手2安装于每层圆筒状物侧壁;封水圈3置于每层连接处;锁扣8安装于每层连接处,锁扣8由锁环16和挂锁钩17组成;透明塑料面板7安装于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8侧壁,便于清楚观察内部物质及水流情况;储水容器9下部为圆弧状底11,便于集水排出;容量刻度板10安装于储水容器9侧壁,便于清楚观察回收水位情况;出水口15安装于圆弧状底最低处;车轮支架12安装于储水容器9下部,车轮支架12采用可伸缩设计,车轮支架12侧壁安装螺栓18,变于调节车轮高度;定位标尺13安装于车轮支架12上,用于调整回收装置的平整度和车轮14高度;车轮14通过旋转支座与车轮支架1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整个装置共分三层,上层为孔径2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1,中间层为孔径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5,下层为储水容器9,每层均采用可拆卸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孔径2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1在上层,高15厘米,过滤网4孔径为2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孔径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5在中间层,高15厘米,过滤网6为0.003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容器9在下层,高22厘米,下部为圆弧状底11。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最下部为可伸缩车轮架12,高8厘米,整个装置高60厘米,装置直径为50厘米。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主要用于回收突水突泥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泥水突出物,可以实现泥、水突出物提前预分离,不同孔径突出物质提前过滤、分离,有效解决试验过程中泥水突出物回收的难题,提高了试验精确度,且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装置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图;

图2为第一层过滤筛示意图;

图3为第二层过滤筛示意图;

图4为下部储水容器示意图;

图中:1—孔径2毫米过滤筛;2—把手;3—封水圈;4—2毫米过滤网;5—孔径0.003毫米过滤筛;6—0.003毫米过滤网;7—透明塑料面板;8—锁扣;9—下部储水容器;10—容量刻度板;11—储水容器圆弧状底;12—车轮支架;13—定位标尺;14—车轮;15—出水口;16—扣环;17—挂锁钩;1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附图1,一种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包括孔径2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1、把手2、封水圈3、2毫米过滤网4、孔径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5、孔径0.003毫米过滤网6、透明塑料面板7、锁扣8、储水容器9、容量刻度板10、出水口15、车轮支架12、可旋转车轮14、定位标尺13、螺栓18;把手2位于每层圆筒状筛侧壁;封水圈3置于每层连接处;锁扣8安装于每层连接处,锁扣8由锁环16和挂锁钩17组成;透明塑料面板7安装于孔径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8侧壁,便于清楚观察内部水流情况;储水容器9下部为圆弧状底11,便于收集水排出;容量刻度板10安装于储水容器9侧壁,便于清楚观察收集水量;出水口15安装在圆弧状底最低处;车轮支架12安装于储水容器9下部,车轮支架12采用可伸缩设计,车轮支架12侧壁安装有螺栓18,便于调节车轮高度;定位标尺13安装于车轮支架12上,用于调整回收装置的平整度和车轮14高度;车轮14通过旋转支座与车轮支架12连接。

如附图1,所述整个装置共分三层,上层为孔径2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1,中间层为孔径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5,下层为储水容器9,每层均采用可拆卸设计。

如附图1、附图2,所述孔径2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1在上层,高15厘米,过滤网4孔径为2毫米。

如附图1、附图3,所述孔径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5在中间层,高15厘米,过滤网6孔径为0.003毫米。

如附图1、附图4,所述储水容器9在下层,高22厘米,下部为圆弧状底11。

如附图1,所述装置最下部为可伸缩车轮架12,高8厘米,整个装置高60厘米,装置直径为50厘米。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孔径2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1)、把手(2)、封水圈(3)、2毫米过滤网(4)、孔径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5)、0.003毫米过滤网(6)、透明塑料面板(7)、锁扣(8)、储水容器(9)、容量刻度板(10)、出水口(15)、车轮支架(12)、可旋转车轮(14)、定位标尺(13)、螺栓(18);把手(2)安装于每层圆筒状物侧壁上;封水圈(3)放置于每层连接处;锁扣(8)安装于每层连接处,锁扣(8)由锁环(16)和挂锁钩(17)组成;透明塑料面板(7)安装于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5)侧壁,便于清楚观察内部水流情况;储水容器(9)下部为圆弧状底(11),便于水排出;容量刻度板(10)安装于储水容器(9)侧壁,便于清楚观察收集的水量;出水口(15)位于圆弧状底最低处;车轮支架(12)安装于储水容器(9)下部,车轮支架(12)采用可伸缩设计,车轮支架(12)侧壁安装有螺栓(18),便于调节车轮高度;定位标尺(13)安装于车轮支架(12),用于调整回收装置的平整度和车轮(14)高度;车轮(14)通过旋转支座与车轮支架(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共分三层,上层为孔径2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1),中间层为孔径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5),下层为储水容器(9),每层均采用可拆卸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孔径2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1)在上层,高15厘米;孔径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5)在中间层,高15厘米;储水容器(9)在下层,高22厘米,下部为圆弧状底(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最下部为可伸缩车轮支架(12),高8厘米,整个装置高60厘米,装置直径为50厘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属于岩土工程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隧道突水突泥试验泥水突出物回收装置包括孔径2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把手、封水圈、孔径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透明塑料面板、锁扣、储水容器、容量刻度板、出水口、车轮支架、车轮、定位标尺、螺栓;把手位于每层圆筒状过滤筛侧壁;封水圈置于上下层过滤筛连接处;锁扣安装于上下层连接处,锁扣由锁环和挂锁钩组成;透明塑料面板位于0.003毫米的圆筒状过滤筛侧壁,有效解决了试验过程中泥水突出物回收的难题,提高了试验效率和试验精确度。

技术研发人员:郭延辉;李靖;敖福星;杨继清;饶碧玉;刘艳慧;何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