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3446发布日期:2020-06-30 19:43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还原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还原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还原炉主要采用的是电阻丝加热或煤炭或气加热的方式,实现对还原炉内的原料进行加热,来使得反进行。采用电阻丝加热,以每根电阻丝为远点、热量向外发散,在靠近电阻丝的地方,受热较多,在远离电阻丝的地方,受热较少,这样就容易导致受热不均,降低了还原炉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加热均匀的还原炉。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还原炉,包括炉体、反应锅和旋转装置,所述炉体的内壁及底部设有电热丝;

所述反应锅穿过所述炉体的顶部、设于所述炉体内,所述反应锅的外缘环设有飞边,所述飞边挂设在所述炉体的顶部,所述反应锅的中部焊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反应锅的顶部可拆卸地设有盖板;

所述炉体的顶部还架设有支架,所述旋转装置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穿过盖板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所述炉体的底部中央固定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穿过所述反应锅的底部、并延伸至反应锅内,所述搅拌杆上设有搅拌叶片。

所述飞边的底部设有若干滑轮,所述炉体的顶部、且位于飞边的下方环设有滑轨,所述滑轮适配地在所述滑轨内滑动。

所述炉体的内壁四周及底部铺设有保温砖,所述电热丝包括第一电热丝和第二电热丝,所述第一电热丝和所述第二电热丝设于所述保温砖上,所述第一电热丝沿所述炉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电热丝沿所述炉体的径向延伸。

所述反应锅的底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搅拌杆上。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中,电机驱动传动轴转动,由于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支撑杆固定连接,使得支撑杆同时转动,也就带动了反应锅在炉体内转动,这样,反应锅上的每个受热点所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也就实现了反应锅的均匀受热,进一步的,第一电热丝竖直铺设,第二电热丝沿炉体的径向铺设,使得在反应锅转动时,第一电热丝辐射的热能可以均匀地扫过反应锅的外壁,第二电热丝辐射的热能可以均匀地扫过反应锅的底部,这样,反应锅的外壁及底部都可以实现均匀受热,再通过搅拌叶片的搅拌作用实现对原料的搅拌,从而使得传热均匀;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反应锅的转动及电热丝的特定设置位置,实现电热丝对反应锅的均匀加热,提高反应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11、支架;12、滑轨;13、轴承;2、反应锅;21、飞边;22、支撑杆;23、盖板;24、搅拌杆;240、搅拌叶片;25、滑轮;31、电机;32、传动轴;41、第一电热丝;42、第二电热丝;5、保温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还原炉,包括炉体1、反应锅2和旋转装置,所述炉体1的内壁及底部设有电热丝;

所述反应锅2穿过所述炉体1的顶部、设于所述炉体1内,所述反应锅2的外缘环设有飞边21,所述飞边21挂设在所述炉体1的顶部,所述反应锅2的中部焊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撑杆22,所述反应锅2的顶部可拆卸地设有盖板23;也就是说,反应锅2通过飞边21挂在炉体1内,反应锅2与炉体1之间没有固定连接;可以通过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实现盖板23与飞边21的连接,使得盖板23可以遮盖住反应锅2的锅口,避免反应锅2内的原料溅出;

所述炉体1的顶部还架设有支架11,所述旋转装置设于所述支架11上,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31和传动轴32,所述传动轴32的一端连接电机31、另一端穿过盖板23与所述支撑杆2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1驱动所述传动轴32转动。电机31驱动传动轴32转动,由于传动轴32的另一端与支撑杆22固定连接,使得支撑杆22同时转动,也就带动了反应锅2在炉体1内转动,这样,反应锅2上的每个受热点所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也就实现了反应锅2的均匀受热,提高了反应锅2及还原炉整体的使用寿命,同时,支撑杆22呈水平方向设置、并焊接在炉体1的内壁上,实现了对反应锅2的顶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反应锅2的变形,进一步提高反应锅2的使用寿命。

所述炉体1的底部中央固定设有搅拌杆24,所述搅拌杆24穿过所述反应锅2的底部、并延伸至反应锅2内,所述搅拌杆24上设有搅拌叶片240。搅拌杆24固定连接,反应锅2转动,也就是说,搅拌杆24相对反应锅2转动,在搅拌叶片240的辅助下,实现对反应锅2内的原料的搅拌,促进热量在原料之间的传递,确保反应锅2内的热量均匀分布,提高了加热效率及反应运行的稳定性。

所述飞边21的底部设有若干滑轮25,所述炉体1的顶部、且位于飞边21的下方环设有滑轨12,所述滑轮25适配地在所述滑轨12内滑动。这样,将飞边21与炉体1顶部之间的接触由面降为点,减少了摩擦力,使得反应锅2的转动更加轻易、顺畅,减少了电能的输出,降低了能源损耗也减少了摩擦损耗,提高了反应锅2的使用寿命。

所述炉体1的内壁四周及底部铺设有保温砖5,所述电热丝包括第一电热丝41和第二电热丝42,所述第一电热丝41和所述第二电热丝42设于所述保温砖5上,所述第一电热丝41沿所述炉体1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电热丝42沿所述炉体1的径向延伸。设置保温砖5,可以大幅度减少热量的外泄,也能起到反射热量的作用,提高加热效率,降低了能源损耗;第一电热丝41竖直铺设,在反应锅2转动时,第一电热丝41辐射的热能可以均匀地扫过反应锅2的外壁,受热均匀,加热可靠,第二电热丝42沿炉体1的径向铺设,也就是在炉体1的底部水平铺设,在反应锅2转动时,第二电热丝42辐射的热能可以均匀地扫过反应锅2的底部,受热均匀,这样,反应锅2的外壁及底部都可以实现均匀受热。

所述反应锅2的底部设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套设在所述搅拌杆24上。设置轴承13,可以使得反应锅2底部围绕搅拌杆24的转动更加顺畅,同时,也可以实现反应锅2底部与搅拌杆24之间的密封,避免原料从两者的缝隙之间漏出。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还原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反应锅和旋转装置,所述炉体的内壁及底部设有电热丝;

所述反应锅穿过所述炉体的顶部、设于所述炉体内,所述反应锅的外缘环设有飞边,所述飞边挂设在所述炉体的顶部,所述反应锅的中部焊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反应锅的顶部可拆卸地设有盖板;

所述炉体的顶部还架设有支架,所述旋转装置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穿过盖板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底部中央固定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穿过所述反应锅的底部、并延伸至反应锅内,所述搅拌杆上设有搅拌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边的底部设有若干滑轮,所述炉体的顶部、且位于飞边的下方环设有滑轨,所述滑轮适配地在所述滑轨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内壁四周及底部铺设有保温砖,所述电热丝包括第一电热丝和第二电热丝,所述第一电热丝和所述第二电热丝设于所述保温砖上,所述第一电热丝沿所述炉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电热丝沿所述炉体的径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锅的底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搅拌杆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还原炉。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还原炉。结构紧凑,加热均匀。包括炉体、反应锅和旋转装置,所述炉体的内壁及底部设有电热丝;所述反应锅穿过所述炉体的顶部、设于所述炉体内,所述反应锅的外缘环设有飞边,所述飞边挂设在所述炉体的顶部,所述反应锅的中部焊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反应锅的顶部可拆卸地设有盖板;所述炉体的顶部还架设有支架,所述旋转装置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穿过盖板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国;石映;徐洪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市硕成伟业电热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