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0633发布日期:2020-08-11 22:0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



背景技术:

供暖是人类最早发展起来的建筑环境控制技术,人类自从懂得用火以来,为抵御寒冷对生存的威胁,发明了火炕、火炉、火墙、火地等供暖方式,这是最早的供暖设备与系统,有的至今还在被应用,发展到今天,供暖设备与系统,在对人的舒适感和卫生、设备的美观和灵巧、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形式的多样化、能量的有效利用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

供暖过程中需要对水进行加热,水中会含有一些杂质,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过滤网进行过滤,而传统的过滤方式会积累杂质,且过滤网也容易残留杂质,长期使用影响过滤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清除杂质,减少过滤网杂质残留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包括:u型管;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的顶端,且所述进水管与所述u型管相连通;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远离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u型管相连通;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u型管内;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的一侧外壁上;过滤除杂机构,所述过滤除杂机构设置在所述u型管上。

优选的,所述过滤除杂机构还包括抽液泵、出液管、溶液箱、进液管、收纳盒、第二过滤板、排渣管和软管,所述抽液泵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出液管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上,且所述出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型管和所述抽液泵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排渣管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的底端,且所述排渣管与所述u型管相连通,所述收纳盒螺纹安装在所述排渣管上,所述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收纳盒的一侧外壁上,且所述溶液箱设置在所述软管的一侧,且所述软管分别与所述收纳盒和所述溶液箱相连通,所述进液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抽液泵的进液口,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溶液箱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u型管内设有第一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排渣管上设有转动阀门。

优选的,所述排渣管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收纳盒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溶液箱的一侧设有入口,所述入口与所述软管相连通,所述入口处设有第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溶液箱内设有水垢清除剂。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水经过第一过滤网进行过滤,杂质落入到u型管的底部,水过滤后从出水管排出,定期打开转动阀门,排出杂质即可,较为方便,且可以拆下软管,转动拆卸下收纳盒进行定期清理,当需要对过滤网上残留污垢进行清理时,启动抽液泵,则可以进行循环除垢,较为有效,减少堵塞,提高净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进水管,2、u型管,3、出水管,4、第一过滤网,5、支撑板,6、抽液泵,7、出液管,8、溶液箱,9、进液管,10、收纳盒,11、第二过滤板,12、排渣管,13、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包括:u型管2;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2的顶端,且所述进水管1与所述u型管2相连通;出水管3,所述出水管3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2远离所述进水管1的一端,且所述出水管3与所述u型管2相连通;第一过滤网4,所述第一过滤网4设置在所述u型管2内;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2的一侧外壁上;过滤除杂机构,所述过滤除杂机构设置在所述u型管2上。

所述过滤除杂机构还包括抽液泵6、出液管7、溶液箱8、进液管9、收纳盒10、第二过滤板11、排渣管12和软管13,所述抽液泵6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5的顶部,所述出液管7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2上,且所述出液管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型管2和所述抽液泵6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排渣管12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2的底端,且所述排渣管12与所述u型管2相连通,所述收纳盒10螺纹安装在所述排渣管12上,所述软管13固定安装在所述收纳盒10的一侧外壁上,且所述溶液箱8设置在所述软管13的一侧,且所述软管13分别与所述收纳盒10和所述溶液箱8相连通,所述进液管9固定安装在所述抽液泵6的进液口,所述进液管9与所述溶液箱8相连通。

所述u型管2内设有第一单向阀,防止回流。

所述出液管7上设有第二单向阀,防止回流。

所述排渣管12上设有转动阀门。

所述排渣管12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收纳盒10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啮合。

所述溶液箱8的一侧设有入口,所述入口与所述软管13相连通,所述入口处设有第三单向阀,防止回流。

所述溶液箱8内设有水垢清除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日常使用时,进水管1进水,水经过第一过滤网4进行过滤,杂质落入到u型管2的底部,水过滤后从出水管3排出,定期打开转动阀门,排出杂质即可,较为方便,且可以拆下软管13,转动拆卸下收纳盒10进行定期清理;

当需要对过滤网上残留污垢进行清理时,停止水的流动,启动抽液泵6,将水垢清除剂抽出从出液管7排出喷到过滤网上,水垢清除剂经过排渣管12、软管13回到溶液箱8中,进行循环除垢,较为有效,减少堵塞,提高净水效果。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水经过第一过滤网4进行过滤,杂质落入到u型管2的底部,水过滤后从出水管3排出,定期打开转动阀门,排出杂质即可,较为方便,且可以拆下软管13,转动拆卸下收纳盒10进行定期清理,当需要对过滤网上残留污垢进行清理时,启动抽液泵6,则可以进行循环除垢,较为有效,减少堵塞,提高净水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u型管;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的顶端,且所述进水管与所述u型管相连通;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远离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u型管相连通;

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u型管内;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的一侧外壁上;

过滤除杂机构,所述过滤除杂机构设置在所述u型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除杂机构还包括抽液泵、出液管、溶液箱、进液管、收纳盒、第二过滤板、排渣管和软管,所述抽液泵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出液管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上,且所述出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型管和所述抽液泵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排渣管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的底端,且所述排渣管与所述u型管相连通,所述收纳盒螺纹安装在所述排渣管上,所述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收纳盒的一侧外壁上,且所述溶液箱设置在所述软管的一侧,且所述软管分别与所述收纳盒和所述溶液箱相连通,所述进液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抽液泵的进液口,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溶液箱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内设有第一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管上设有转动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管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收纳盒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箱的一侧设有入口,所述入口与所述软管相连通,所述入口处设有第三单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箱内设有水垢清除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所述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包括U型管;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的顶端,且所述进水管与所述U型管相连通;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远离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U型管相连通;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U型管内;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U型管的一侧外壁上;过滤除杂机构,所述过滤除杂机构设置在所述U型管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供暖供水用过滤器具有可以有效清除杂质,减少过滤网杂质残留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亢海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亢海艳
技术研发日:2019.12.16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