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55759发布日期:2021-05-25 12:4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污水在池中停留的时间是其中一种因素,停留时间太短称之为短流,短流使一部分污水得不到充分沉淀,降低了沉淀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设置多个沉淀池,延长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进而使污水得到充分沉淀。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壳体、沉淀池、隔板组;

沉淀池壳体一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设于沉淀池壳体,进水管方向与沉淀池壳体长轴平行,出水口位于进水口下方;

沉淀池包括沿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第四沉淀池及第五沉淀池;

隔板组设于沉淀池壳体,包括隔板一、隔板二、隔板三、隔板四及隔板五;

隔板一垂直连接沉淀池壳体两侧壁,隔板一部分位于进水管下方,隔板一、沉淀池壳体端部及两侧壁共同围成第一沉淀池;

隔板三与隔板一平行,一端垂直连接沉淀池壳体侧壁,一端垂直连接隔板二,隔板二位于隔板一与隔板三之间,隔板一、隔板二与隔板三共同围成第二沉淀池;

隔板四垂直连接沉淀池壳体两侧壁,隔板二、隔板三、隔板四与沉淀池壳体两侧壁共同围成l型的第三沉淀池;

隔板五一端垂直连接隔板四,另一端垂直连接沉淀池壳体端部,隔板四、隔板五与沉淀池壳体围成第四沉淀池、第五沉淀池;

第五沉淀池侧面设有开口,开口与出水口连通;

隔板组的高度设置为:

隔板三>隔板一>隔板二;

隔板三>隔板四>隔板五。

进一步的,隔板一、隔板二、隔板四及隔板五的上边缘设有锯齿状结构。

进一步的,隔板的锯齿状结构位于水流方向的远端。

进一步的,沉淀池壳体侧壁依次设有一号门、二号门、三号门及四号门,一号门用于封闭第一沉淀池,二号门用于封闭第二沉淀池,三号门用于从一侧封闭第三沉淀池,四号门用于封闭第四沉淀池;相对的侧壁设有五号门、六号门,五号门用于封闭第五沉淀池,六号门用于从另一侧封闭第三沉淀池。

进一步的,进水管底部设有阻挡结构,用于初步沉淀泥沙。

进一步的,阻挡结构包括阵列于进水管内底面的凸起及凸起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凸起包括竖直面和倾斜面,倾斜面迎向水流流入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污水依次流经5个沉淀池,延长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进而使污水得到充分沉淀;

2、现有技术大多是一股水流流动,水流流速大,不利于泥沙沉降,本技术中的隔板上边缘设有锯齿状结构,实现污水多个路径均流,有利于水流的稳定,提高沉淀效果;

3、污水刚流入下一个沉降池时,水流流速较大,泥沙较为浑浊,本技术中的锯齿状结构位于水流方向的远端,先使污水流动一段时间,泥沙充分沉淀后再流出;

4、每个沉淀池设置有门,其中l型第三沉淀池的两侧壁均设有门,方便进行清理池底的泥沙;

5、进水管底部设有若干凸起及间隙,水流撞击到凸起的倾斜面,泥沙被阻挡下来沉积到间隙里,可初步进行污水沉淀。

附图说明

本文描述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所选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方案,更不是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分布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水管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壳体1、沉淀池、隔板组。

具体的,沉淀池壳体1一端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进水口3连接有进水管31,进水管31设于沉淀池壳体1,进水管31方向与沉淀池壳体1长轴平行,出水口4位于进水口3下方。

沉淀池包括沿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1、第二沉淀池12、第三沉淀池13、第四沉淀池14及第五沉淀池15,污水依次流经5个沉淀池,延长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实现5级沉淀效果,进而使污水得到充分沉淀。

隔板组设于沉淀池壳体1,包括隔板一21、隔板二22、隔板三23、隔板四24及隔板五25。

其中,第一沉淀池11由隔板一21、沉淀池壳体1端部及两侧壁共同围成,隔板一21垂直连接沉淀池壳体1两侧壁,隔板一21部分位于进水管31下方;

第二沉淀池12由隔板一21、隔板二22与隔板三23共同围成,隔板三23与隔板一21平行,一端垂直连接沉淀池壳体1侧壁,一端垂直连接隔板二22,隔板二22位于隔板一21与隔板三23之间;

第三沉淀池13为l型,由隔板二22、隔板三23、隔板四24与沉淀池壳体1共同围成,隔板四24垂直连接沉淀池壳体1两侧壁;

隔板五25一端垂直连接隔板四24,一端垂直连接沉淀池壳体1端部,隔板四24、隔板五25与沉淀池壳体1围成第四沉淀池14、第五沉淀池15;

第五沉淀池15侧面设有开口,开口与出水口4连通。

具体的,隔板组的高度设置为:

隔板三23>隔板一21>隔板二22;

隔板三23>隔板四24>隔板五25。

更具体的,隔板一21、隔板二22、隔板四24及隔板五25的上边缘设有锯齿状结构,锯齿状结构位于水流方向的远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水流入下一个沉降池时,先使较为浑浊的污水流动一段时间,泥沙充分沉淀后,再从远端的锯齿状结构处分流流出,分流有利于水流的稳定,提高沉淀效果。

在此基础上,为了方便清理沉淀池,沉淀池壳体1侧壁依次设有一号门51、二号门52、三号门53及四号门54,一号门用于封闭第一沉淀池11,二号门52用于封闭第二沉淀池12,三号门53用于从一侧封闭第三沉淀池13,四号门54用于封闭第四沉淀池14;相对的侧壁设有五号门55、六号门56,五号门55用于封闭第五沉淀池15,六号门56用于从另一侧封闭第三沉淀池13。

优选的,如图4所示,进水管31底部设有阻挡结构,包括阵列于进水管31内底面的凸起32及凸起32之间的间隙,凸起32包括竖直面和倾斜面,倾斜面迎向水流流入的方向,水流撞击到凸起的倾斜面,泥沙被阻挡下来沉积到间隙里,可初步进行污水沉淀。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或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改变或同等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壳体(1)、沉淀池、隔板组;

所述沉淀池壳体(1)一端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所述进水口(3)连接有进水管(31),所述进水管(31)设于所述沉淀池壳体(1),所述进水管(31)方向与所述沉淀池壳体(1)长轴平行,所述出水口(4)位于所述进水口(3)下方;

所述沉淀池包括沿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1)、第二沉淀池(12)、第三沉淀池(13)、第四沉淀池(14)及第五沉淀池(15);

所述隔板组设于所述沉淀池壳体(1),包括隔板一(21)、隔板二(22)、隔板三(23)、隔板四(24)及隔板五(25);

所述隔板一(21)垂直连接所述沉淀池壳体(1)两侧壁,所述隔板一(21)部分位于所述进水管(31)下方,所述隔板一(21)、所述沉淀池壳体(1)端部及两侧壁共同围成所述第一沉淀池(11);

所述隔板三(23)与所述隔板一(21)平行,一端垂直连接所述沉淀池壳体(1)侧壁,一端垂直连接所述隔板二(22),隔板二(22)位于所述隔板一(21)与所述隔板三(23)之间,所述隔板一(21)、所述隔板二(22)与所述隔板三(23)共同围成所述第二沉淀池(12);

所述隔板四(24)垂直连接所述沉淀池壳体(1)两侧壁,所述隔板二(22)、所述隔板三(23)、所述隔板四(24)与所述沉淀池壳体(1)两侧壁共同围成l型的所述第三沉淀池(13);

所述隔板五(25)一端垂直连接所述隔板四(24),另一端垂直连接所述沉淀池壳体(1)端部,所述隔板四(24)、所述隔板五(25)与所述沉淀池壳体(1)围成所述第四沉淀池(14)、所述第五沉淀池(15);

所述第五沉淀池(15)侧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出水口(4)连通;

所述隔板组的高度设置为:

所述隔板三(23)>所述隔板一(21)>所述隔板二(22);

所述隔板三(23)>所述隔板四(24)>所述隔板五(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一(21)、所述隔板二(22)、所述隔板四(24)及所述隔板五(25)的上边缘设有锯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锯齿状结构位于水流方向的远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壳体(1)侧壁依次设有一号门(51)、二号门(52)、三号门(53)及四号门(54),所述一号门(51)用于封闭所述第一沉淀池(11),所述二号门(52)用于封闭所述第二沉淀池(12),所述三号门(53)用于从一侧封闭所述第三沉淀池(13),所述四号门(54)用于封闭所述第四沉淀池(14);相对的侧壁设有五号门(55)、六号门(56),所述五号门(55)用于封闭所述第五沉淀池(15),所述六号门(56)用于从另一侧封闭所述第三沉淀池(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1)底部设有阻挡结构,用于初步沉淀泥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结构包括阵列于所述进水管(31)内底面的凸起(32)及所述凸起(32)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2)包括竖直面和倾斜面,倾斜面迎向水流流入的方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壳体、沉淀池、隔板组;沉淀池壳体一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设于沉淀池壳体,进水管方向与沉淀池壳体长轴平行,出水口位于进水口下方;沉淀池包括沿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第四沉淀池及第五沉淀池,第五沉淀池侧面设有开口,开口与出水口连通;隔板组设于沉淀池壳体,包括隔板一、隔板二、隔板三、隔板四及隔板五;隔板组的高度设置为:隔板三>隔板一>隔板二;隔板三>隔板四>隔板五。可延长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进而使污水得到充分沉淀。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海建;罗筱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富通盈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31
技术公布日:2021.0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