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6807发布日期:2021-07-02 19:3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型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了贵重物品在运输过程中被调换,或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私自被拆封,总而言之就是保证封箱的安全,防伪封箱胶带越来越受到广大使用者的青睐。传统的防伪封箱胶带跟一般的封箱胶带不同点是将防伪字模信息预先设置在防伪封箱胶带上,当防伪封箱胶带从纸箱表面撕起时防伪字模信息将会留在封箱表面,且撕开后的标签面与承贴面上没有任何胶粘剂,起到防伪作用,以显示封箱有被打开过的痕迹,起到留痕及警示作用。防伪封箱胶带无疑是给运输途中的封箱一把安全锁,让有不良企图的人有所忌惮而放弃不良企图;但传统的防伪封箱胶带剥离力小,不能使用大剥离力的基材,否则会将不需要转移的部份也会被转移到封箱上。因此,急需对传统的防伪封箱胶带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防伪封箱胶带剥离力小,不能使用大剥离力的基材,否则会将不需要转移的部份也会被转移到封箱上,同时胶带的遮盖度不够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新的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包括离型层、支撑层、金属层,所述的支撑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的离型层的上表面连接,还包括防伪层、接着层、金属保护层,所述的支撑层的材质为透明度大于85%的pet层,所述的支撑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的防伪层的下表面间断附着连接,所述的防伪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的接着层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的接着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的金属层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的金属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的金属保护层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的防伪层的干厚度为1~3μm,所述的金属层为铝基层,所述的金属层的厚度为30~140nm。

支撑层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为后续相应膜层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因为pet塑料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和耐候性,且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所以pet层作为支撑层,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抗疲劳性、耐摩擦性和光学性能。离型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拉伸强度高、表面平整光洁、剥离性好。铝基层的金属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观金属性效果更加美观,且铝基层的形成速度快且附着力好。接着层能够提高其与防伪层、金属层之间的附着力;金属保护层可以更好的隔绝金属层与外界的空气、水分接触,从而防止金属层被氧化、腐蚀,进而确保及适当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各膜层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剥离力大且剥离后不会残留粘性物质,不粘灰尘,使得防伪的效果更好,且本实用新型的遮盖度高。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所述的支撑层的电晕值大于50达因。

当支撑层的电晕值大于50达因时支撑层表面的摩擦力更大,从而增加与离型层、防伪层之间的附着力。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所述的防伪层是固含量为10%~20%、粘度为12~25秒、玻璃化温度为70~100℃的混合树脂层。

固含量为10%~20%、粘度为12~25秒、玻璃化温度为70~100℃的混合树脂层作为防伪层,使得防伪层的防伪效果更好。其中混合树脂层通过将40~60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0~15重量份的聚氨酯树脂、20~25重量份的聚酯树脂复配而成。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所述的金属保护层是固含量为28%~32%、粘度为120~200秒、玻璃化温度为70~100℃的保护树脂层。

金属保护层采用固含量为28%~32%、粘度为120~200秒、玻璃化温度为70~100℃的保护树脂层,可以更好的隔绝金属层与外界的空气、水分接触,从而防止金属层被氧化、腐蚀,进而确保及适当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其中保护树脂层是通过将50~60重量份的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15~20重量份的氯乙烯-醋酸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18~24重量份的甲基氨基树脂、0.1~0.12重量份的锡类催化剂、30~35重量份的醋酸乙酯、15~17重量份的醋酸丁酯溶液进行混合搅拌而成。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所述的防伪层上设置有图案。

防伪层上设置的图案使得铝基防伪离型膜的防伪性能体现的视觉作用更加的多样化、直观性,即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防伪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所述的金属层的厚度为80~120nm。

采用80~120nm厚度的金属层,本实用新型的切边性能和透光率更加的好,且能够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包括离型层1、支撑层2、金属层5,所述的支撑层2的下表面与所述的离型层1的上表面连接,还包括防伪层3、接着层4、金属保护层6,所述的支撑层2的材质为透明度大于85%的pet层,所述的支撑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的防伪层3的下表面间断附着连接,所述的防伪层3的上表面与所述的接着层4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的接着层4的上表面与所述的金属层5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的金属层5的上表面与所述的金属保护层6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的防伪层3的干厚度为1~3μm,所述的金属层5为铝基层,所述的金属层5的厚度为30~140nm。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层2的电晕值大于50达因。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伪层3是固含量为10%~20%、粘度为12~25秒、玻璃化温度为70~100℃的混合树脂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保护层6是固含量为28%~32%、粘度为120~200秒、玻璃化温度为70~100℃的保护树脂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伪层3上设置有图案。

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层5的厚度为80~120nm。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包括离型层(1)、支撑层(2)、金属层(5),所述的支撑层(2)的下表面与所述的离型层(1)的上表面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伪层(3)、接着层(4)、金属保护层(6),所述的支撑层(2)的材质为透明度大于85%的pet层,所述的支撑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的防伪层(3)的下表面间断附着连接,所述的防伪层(3)的上表面与所述的接着层(4)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的接着层(4)的上表面与所述的金属层(5)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的金属层(5)的上表面与所述的金属保护层(6)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的防伪层(3)的干厚度为1~3μm,所述的金属层(5)为铝基层,所述的金属层(5)的厚度为30~14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层(2)的电晕值大于50达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伪层(3)是固含量为10%~20%、粘度为12~25秒、玻璃化温度为70~100℃的混合树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保护层(6)是固含量为28%~32%、粘度为120~200秒、玻璃化温度为70~100℃的保护树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伪层(3)上设置有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5)的厚度为80~120n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基防伪离型膜,包括离型层、支撑层、金属层,所述支撑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离型层的上表面连接,还包括防伪层、接着层、金属保护层,所述支撑层的材质为透明度大于85%的PET层,所述支撑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防伪层的下表面间断附着连接,所述防伪层的上表面与所述接着层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接着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金属层的下表面连接,所述金属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金属保护层的下表面连接,所述防伪层的干厚度为1~3μm,所述金属层为铝基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30~140nm。本实用新型通过各膜层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剥离力大且剥离后不会残留粘性物质,不粘灰尘,使得防伪的效果更好,且本实用新型的遮盖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斌;胡敏超;申振雄;刘玫;陆婷;江欣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道明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8
技术公布日:2021.07.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