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加热物料的湿法超细研磨机

文档序号:27629335发布日期:2021-11-29 15:5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加热物料的湿法超细研磨机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研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加热物料的湿法超细研磨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一些酒店水吧中的水果蔬菜、大豆坚果、五谷杂粮、鱼皮虾骨等物料的都需要湿法超细制浆,现有的湿法超细研磨机大多数都是将需要研磨的物料在浸泡过后和水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一般的湿法超细研磨机都是将物料进行直接研磨,研磨完成后,直接装杯取出,不能在产品研磨时直接加热,需要在产品研磨完成后取出再进行加热处理,不仅过程比较繁琐不便,而且浪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能够加热物料的湿法超细研磨机。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一种能够加热物料的湿法超细研磨机,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端设有对称分布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传动盒,所述传动盒上设有电器盒、轴承座、蒸汽加热装置和水箱,所述轴承座上设有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双层料筒,所述双层料筒的开口处设有料盖,所述泵体的输出端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双层料筒的侧壁设有料管,所述料管与循环管连通,所述循环管的一端设有放料龙头,所述蒸汽加热装置的输出端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双层料筒连通,所述水箱上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双层料筒的外层连通。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电器盒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盒内设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有与第一锥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轴承座内设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设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延伸入泵体内且设有若干粉碎刀片。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传动盒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一转动杆相互配合的轴承。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安装座的下端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定向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安装座和传动盒之间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支撑柱上。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打开蒸汽加热装置,利用水箱中的水产生热水蒸汽,热水蒸气在通过出气管进入双层料筒的外层中,从而有效的对物料进行加热,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能
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流管和水箱,能够在水蒸气冷却后,回流到水箱之中,对水源进行回收利用,节约水资源;
13.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设计合理,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锥齿轮的连接示意图。
17.图中:1、安装座;2、支撑柱;3、传动盒;4、电器盒;5、轴承座; 6、蒸汽加热装置;7、泵体;8、双层料筒;9、料盖;10、循环管;11、料管;12、放料龙头;13、出气管;14、电机;15、第一锥齿轮;16、第一转动杆;17、第二锥齿轮;18、第三锥齿轮;19、第二转动杆;20、第四锥齿轮;21、粉碎刀片;22、支架;23、定向轮;24、减震弹簧;25、水箱;26、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19.实施例1
20.如图1

3所示,一种能够加热物料的湿法超细研磨机,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上端设有对称分布的支撑柱2,支撑柱2上设有传动盒3,传动盒 3上设有电器盒4、轴承座5、蒸汽加热装置6和水箱25,轴承座5上设有泵体7,泵体7上设有双层料筒8,双层料筒8的开口处设有料盖9,泵体 7的输出端连通有循环管10,双层料筒8的侧壁设有料管11,料管11与循环管10连通,循环管10的一端设有放料龙头12,蒸汽加热装置6的输出端设有出气管13,出气管13的一端与双层料筒8连通,水箱25上设有回流管26,回流管26的一端与双层料筒8的外层连通。
21.电器盒4内设有电机14,电机14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锥齿轮15,传动盒3内设有第一转动杆16,第一转动杆16上设有与第一锥齿轮15相配合的第二锥齿轮17,第一转动杆16远离第二锥齿轮17的一端设有第三锥齿轮18,轴承座5内设有第二转动杆19,第二转动杆19的一端设有第四锥齿轮20,第三锥齿轮18与第四锥齿轮20相啮合,第二转动杆19的一端延伸入泵体7内且设有若干粉碎刀片21,能够有效稳定的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使整个装置进行运作,有效的提高了物料研磨的效率。
22.传动盒3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一转动杆16相互配合的轴承,能够便于第一转动杆16稳定转动,从而对物料进行研磨,有效的提高了研磨质量。
23.安装座1的下端设有支架22,支架22上设有定向轮23,能够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便于本装置在不同地点环境下进行工作。
24.安装座1和传动盒3之间设有减震弹簧24,减震弹簧24套设在支撑柱 2上,能够在装置运作过程中,起到减少震动的作用,有效的加强了装置的稳定性。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时,利用开盖把手将料盖9从双层料筒8上拿走,然后先加入
和所需要物料成一定比例的自来水加入双层料筒8中,然后再加入所需要研磨的物料,再将料盖9放到双层料筒8上关紧,随后打开电器盒4上的启动开关,电机14启动后,电机14带动第一锥齿轮15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17进行转动,第二锥齿轮17带动第一转动杆16 转动,第一转动杆16上的第三锥齿轮18带动着第四锥齿轮20进行转动,第四锥齿轮20带动第二转动杆19转动,第二转动杆19上的粉碎刀片21 进行旋转,从而对物料进行研磨,初步研磨后,泵体7会将研磨后形成的浆体抽入循环管10中,在经过料管11重新进入双层双层料筒8中,然后在进行精磨,如此循环使物料得到更充分的研磨,有效的提高了物料研磨后的质量,同时在物料进行循环研磨的时候,打开蒸汽加热装置6,利用水箱25中的水产生热水蒸气,热水蒸气在通过出气管13进入双层双层料筒8 的外层中,从而有效的对物料进行加热,若物料全部完成研磨后,关闭蒸汽加热装置6,双层双层料筒8外层内的水蒸气冷却成水后通过回流管26 重新进入水箱25留用,能够有效地使水进行循环利用,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2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加热物料的湿法超细研磨机,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端设有对称分布的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上设有传动盒(3),所述传动盒(3)上设有电器盒(4)、轴承座(5)、蒸汽加热装置(6)和水箱(25),所述轴承座(5)上设有泵体(7),所述泵体(7)上设有双层料筒(8),所述双层料筒(8)的开口处设有料盖(9),所述泵体(7)的输出端连通有循环管(10),所述双层料筒(8)的侧壁设有料管(11),所述料管(11)与循环管(10)连通,所述循环管(10)的一端设有放料龙头(12),所述蒸汽加热装置(6)的输出端设有出气管(13),所述出气管(13)的一端与双层料筒(8)连通,所述水箱(25)上设有回流管(26),所述回流管(26)的一端与双层料筒(8)的外层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加热物料的湿法超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4)内设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锥齿轮(15),所述传动盒(3)内设有第一转动杆(16),所述第一转动杆(16)上设有与第一锥齿轮(15)相配合的第二锥齿轮(17),所述第一转动杆(16)远离第二锥齿轮(17)的一端设有第三锥齿轮(18),所述轴承座(5)内设有第二转动杆(19),所述第二转动杆(19)的一端设有第四锥齿轮(20),所述第三锥齿轮(18)与第四锥齿轮(20)相啮合,所述第二转动杆(19)的一端延伸入泵体(7)内且设有若干粉碎刀片(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加热物料的湿法超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盒(3)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一转动杆(16)相互配合的轴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加热物料的湿法超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下端设有支架(22),所述支架(22)上设有定向轮(2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加热物料的湿法超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和传动盒(3)之间设有减震弹簧(24),所述减震弹簧(24)套设在支撑柱(2)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加热物料的湿法超细研磨机,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端设有对称分布的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传动盒,传动盒上设有电器盒、轴承座、蒸汽加热装置和水箱,轴承座上设有泵体,泵体上设有双层料筒,双层料筒的开口处设有料盖,泵体的输出端连通有循环管,双层料筒的侧壁设有料管,料管与循环管连通,循环管的一端设有放料龙头,蒸汽加热装置的输出端设有出气管,出气管的一端与双层料筒连通,水箱上设有回流管,回流管的一端与双层料筒的外层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打开蒸汽加热装置,利用水箱中的水产生热蒸汽,热蒸气在通过出气管进入双层料筒的外层中,从而有效的对物料进行加热,快速方便节省时间。快速方便节省时间。快速方便节省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万娅琼 程江华 尤逢惠 吴翔 徐雅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1.18
技术公布日:2021/1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