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0189发布日期:2022-01-05 11:3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子膜烧碱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需要制备大量的饱和盐水,通常是利用抓斗或铲车将盐投入化验池内,再由化盐池内的搅拌装置,将盐搅拌溶解,然而由于抓斗或铲车一次性投入的盐量较大,盐很快沉积在池底产生结块,这就会使盐更加的难溶解。
3.为解决该问题将上料用的机械从抓斗改成螺旋上料机,螺旋上料机虽然减缓了加盐的速度,能使盐均匀加入化验池内,但是由于螺旋上料机内部螺旋转动结构,使盐在上料筒内受挤压形成结块,并且经过挤压压实的盐块,也是非常难溶解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其能够利用风能将盐分散,然后与水雾进行混合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盐与水混合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利用该装置向化盐池内加料,能够避免盐在水中堆积,形成结块的问题出现。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包括管体;
7.所述管体的上端连接有弯头,并通过弯头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管壁上安装有雾化喷头;
8.所述管体内转动连接有风管,所述风管内设有叶轮,所述风管的外周面上开设有齿槽部;
9.所述管体的管壁开设有与齿槽部位置对应的开口,所述管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齿轮,并且齿轮的齿穿过管体上的开口后与齿槽部啮合。
10.优选的,所述风管内设有两组叶轮,并且两组叶轮分别位于风管内的前后两端。
11.优选的,所述风管的外壁上位于齿槽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内排列布置有一组滚珠。
12.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壁上位于风管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台阶。
13.优选的,所述环形台阶与风管相对的端面上,对称的开设有一组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内排列布置有一组滚珠。
14.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内径大于排水管的内径。
15.优选的,所述雾化喷头为三个,并且环绕排列在排水管上,所述雾化喷头朝向缓冲腔的中部。
16.优选的,所述管体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料槽。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8.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风管在管体内转动,并由叶轮在管体内产生吸力将盐吸入管体,盐吸入管体后均匀的分散开,再与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进行混合,能够快速的将盐溶化,然后溶液由排水管进入化盐池,再由化验池内的搅拌装置,进一步溶解混匀。
19.本实用新型利用风能将盐分散,然后与水雾进行混合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盐与水混合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利用该装置向化盐池内加料时,能够避免盐在水中堆积,形成结块的问题出现。
20.通过在风管的两端,以及外壁上增加与管体滚动接触的滚珠,大大减小了风管转动时与管体之间产生的摩擦,提高了风管转动的流畅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管体和风管的装配示意图;
23.图3为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料槽,2、驱动电机,3、管体,4、弯头,5、雾化喷头,6、缓冲腔,7、排水管,8、螺栓,9、开口,10、环形台阶,11、风管,12、齿轮,13、齿槽部,14、第二环槽,15、第一环槽,16、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6.实施例1
27.参见图1至图3,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包括管体3。
28.管体3的上端连接有弯头4,并通过弯头4连接有排水管7,排水管7的管壁上安装有雾化喷头5。
29.管体3内转动连接有风管11,风管11内设有叶轮16,风管1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齿槽部13。
30.管体3的管壁开设有与齿槽部13位置对应的开口9,管体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转轴上安装有齿轮12,并且齿轮12的齿穿过管体3上的开口9后与齿槽部13啮合。
31.风管11内设有两组叶轮16,并且两组叶轮16分别位于风管11内的前后两端。
32.工作原理:
33.使用时,将管体3倾斜的固定在化盐池上,管体3的底部靠近盐堆,排水管7管口朝向化验池内,雾化喷头5连接供水管;
34.通过驱动电机2驱动风管11在管体3内转动,并由叶轮16在管体3内产生吸力将盐吸入管体3,盐吸入管体3后均匀的分散开,再与雾化喷头5喷出的水雾进行混合,能够快速的将盐溶化,然后溶液由排水管7进入化盐池,再由化验池内的搅拌装置,进一步溶解混匀。
3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利用风能将盐均匀分散,然后与水雾进行混合的设计,一方面使盐与水混合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利用该装置向化盐池内加料,能够避免盐在水中堆积,形成结块的问题出现。
36.另外,在管体3的下端通过螺栓8连接料槽1,利用料槽1可以在管体3下端的管口处堆放更多的盐,使盐被送入化验池内更加的顺畅。
37.实施例2
38.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39.风管11的外壁上位于齿槽部1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环槽15,第一环槽15内排列布置有一组滚珠。
40.管体3的内壁上位于风管1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台阶10。
41.环形台阶10与风管11相对的端面上,对称的开设有一组第二环槽14,第二环槽14内排列布置有一组滚珠。
42.通过在风管11的两端,以及外壁上增加与管体3滚动接触的滚珠,大大减小了风管11转动时与管体3之间产生的摩擦,提高了风管11转动的流畅性。
43.实施例3
44.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45.排水管7上设有缓冲腔6,缓冲腔6的内径大于排水管7的内径。
46.雾化喷头5增加为三个,并且环绕排列在排水管7上,雾化喷头5朝向缓冲腔6的中部。
47.通过增加缓冲腔6,以及配合多个雾化喷头5的设计,增大了水雾与盐接触混合的空间,进一步提高混合的效果。
48.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上端连接有弯头,并通过弯头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管壁上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管体内转动连接有风管,所述风管内设有叶轮,所述风管的外周面上开设有齿槽部;所述管体的管壁开设有与齿槽部位置对应的开口,所述管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齿轮,并且齿轮的齿穿过管体上的开口后与齿槽部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内设有两组叶轮,并且两组叶轮分别位于风管内的前后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的外壁上位于齿槽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内排列布置有一组滚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壁上位于风管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台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台阶与风管相对的端面上,对称的开设有一组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内排列布置有一组滚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内径大于排水管的内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为三个,并且环绕排列在排水管上,所述雾化喷头朝向缓冲腔的中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料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子膜烧碱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离子膜烧碱生产用化盐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上端连接有弯头,并通过弯头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管壁上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管体内转动连接有风管,所述风管内设有叶轮,所述风管的外周面上开设有齿槽部;所述管体的管壁开设有与齿槽部位置对应的开口,所述管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齿轮,并且齿轮的齿穿过管体上的开口后与齿槽部啮合。本实用新型利用风能将盐分散后与水雾进行混合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盐与水混合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利用该装置向化盐池内加料时,能够避免盐在水中堆积,形成结块的问题出现。形成结块的问题出现。形成结块的问题出现。


技术研发人员:韩景村 任向飞 刘丰校 王乐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富强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30
技术公布日:202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