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62318发布日期:2022-06-02 03:2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颗粒状木质纤维是一种新型的道路工程材料,颗粒状木质纤维由纯絮状纤维经物理作用制成的高质量高纯度的颗粒状木质纤维,但在实验室普通搅拌锅试验环境中,颗粒木质纤维直接与碎石矿料拌和不易分散,容易保持原有的颗粒状态。因此木质纤维很难在沥青中分散,没有胶结效果,继续团聚的木质纤维的吸收沥青的效果也大大降低,影响sma型沥青混合料的析漏、分散等指标,造成无法进行精确的试验分析,试验结果与工程实际之间产生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以上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用于实现在实验室内对颗粒纤维进行预分散的技术手段。
4.技术方案
5.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包括容纳壳体、纤维分散装置和纤维回收装置;所述容纳壳体为上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所述容纳壳体外层为金属层,其内层为保温层;所述纤维分散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容纳壳体上端端口的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和电源连接装置,所述固定基座底部向下设置有可容纳在所述容纳壳体内部的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分散电机;所述分散电机底部向下竖直设置有同轴相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底部设置有同轴相连接的刀架,所述刀架上设置有刀片;所述纤维回收装置包括软管、回收室和抽风机;所述容纳壳体中部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软管一端相通的回收接口,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抽风机之间通过所述回收室相连通,所述回收室左右两端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网层;所述容纳壳体的中部设置有水平贯穿的透气排孔;所述容纳壳体底部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加热装置。
6.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朝向所述保温层一侧依次设置有散热网、加热器和送风风机。
7.所述保温层底部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8.所述刀片的中部固定在所述转轴底部,所述刀片的一端向上折弯,所述刀片的另一端向下折弯。
9.所述控制端底部与所述容纳壳体上端端口处通过螺纹啮合固定连接。
10.所述固定基座外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机控制按钮,用于分别控制所述分散电机的启停以及转速调节。
11.所述固定基座外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控制按钮,用于控制加热装置的温度调节。
12.所述刀片的刀刃为圆角结构。
13.所述抽风机包括涡流式抽风机。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通过预分散,避免通过矿料与颗粒纤维的直接摩擦分散,无破坏性,分散效果好;
16.(2)分散叶片边缘为圆润状,与家用其他的破壁机锋利不同,保护纤维长度;
17.(3)回收装置可以使分散的,密度变小的纤维被抽走,避免直接倒出而使未分散的颗粒纤维继续混在其中影响后续的沥青混合料试验。
18.(4)容器的保温加热装置可以保证颗粒纤维在沥青混合料实验状态的要求。
附图说明
19.图1:本实用新型中颗粒纤维分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容纳壳体1、纤维分散装置2、纤维回收装置3、上端端口4、金属层5、保温层 6、固定基座7、控制器8、电机底座9、分散电机10、转轴11、刀架12、刀片13、软管14、回收室15、抽风机16、回收接口17、滤网层18、透气排孔19、加热装置20、加热通道21、散热网22、加热器23、送风风机24、温度传感器25、电机控制按钮26-27、温度控制按钮28-29。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22.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2,该装置主要分为3 个部分,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2,包括容纳壳体1、纤维分散装置2和纤维回收装置3;容纳壳体1为上端开口的桶状结构,容纳壳体1外层为金属层5,其内层为保温层6;纤维分散装置2包括固定在容纳壳体1上端端口4的固定基座7,固定基座7内部设置有控制器8和电源连接装置,固定基座7底部向下设置有可容纳在容纳壳体1内部的电机底座9,电机底座9 底部设置有与控制器8电连接的分散电机10;分散电机10底部向下竖直设置有同轴相连接的转轴11,转轴11底部设置有同轴相连接的刀架12,刀架12上设置有刀片13;纤维回收装置3包括软管14、回收室15和抽风机16,抽风机16优选涡流式抽风机16。
23.进一步的,容纳壳体1中部一侧设置有与软管14一端相通的回收接口17,软管14的另一端与抽风机16之间通过回收室15相连通,回收室15左右两端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网层18;容纳壳体1的中部设置有水平贯穿的透气排孔19;容纳壳体1底部设有与控制器8电连接的加热装置20。
24.进一步的,保温层6底部设有与控制器8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25。用于通过控制器8控制加热装置20将保温层6内的温度控制在设定值内。
25.进一步的,刀片13的中部固定在转轴11底部,刀片13的一端向上折弯,刀片13的另一端向下折弯,刀片13的刀刃为圆角结构。圆润的圆角刀刃结构可以是刀片13在旋转剪切时不破坏纤维长短。
26.进一步的,控制端底部与容纳壳体1上端端口4处通过螺纹啮合固定连接。
27.进一步的,固定基座7外部设置有与控制器8电连接的电机控制按钮26-27,用于分
别控制分散电机10的启停以及转速调节。固定基座7外部设置有与控制器8电连接的温度控制按钮 28-29,用于控制加热装置20的温度调节。分别控制整个装置的实验温度,启停时间和分散速率。
28.具体的,容纳壳体1设有的一个回收接口17,其与分散后的纤维回收装置3起连通的作用,且容纳壳体1上有多个透气排孔19,以维持保温层6内部空气压力平衡。
29.进一步的,加热装置20围绕容纳壳体1均匀分布设有2-3个,其中加热装置20包括加热通道21,加热通道21朝向保温层6一侧依次设置有散热网22、加热器23和送风风机24,用于送风电机将加热器23的热量通过散热网22送入保温层6内,使放入保温层6内部的颗粒状木质纤维能在设定实验要求的温度下通过分散电机10带动刀片13进行纤维分散。由于纤维分散变絮状后,密度变小,保温层6内的絮状纤维可以被抽出,纤维回收装置3通过软管14与回收接口 17连接,分散后的絮状纤维布通过滤网层18过滤收集,当回收室15两端通过螺纹连接拆卸后,将滤网层18拆下可以将絮状纤维倒出,实现在实验室内对颗粒纤维进行预分散的技术手段。
3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叙述实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壳体、纤维分散装置和纤维回收装置;所述容纳壳体为上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所述容纳壳体外层为金属层,其内层为保温层;所述纤维分散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容纳壳体上端端口的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和电源连接装置,所述固定基座底部向下设置有可容纳在所述容纳壳体内部的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分散电机;所述分散电机底部向下竖直设置有同轴相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底部设置有同轴相连接的刀架,所述刀架上设置有刀片;所述纤维回收装置包括软管、回收室和抽风机;所述容纳壳体中部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软管一端相通的回收接口,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抽风机之间通过所述回收室相连通,所述回收室左右两端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网层;所述容纳壳体的中部设置有水平贯穿的透气排孔;所述容纳壳体底部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加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朝向所述保温层一侧依次设置有散热网、加热器和送风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底部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的中部固定在所述转轴底部的所述刀架上,所述刀片的一端向上折弯,所述刀片的另一端向下折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底部与所述容纳壳体上端端口处通过螺纹啮合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外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机控制按钮,用于分别控制所述分散电机的启停以及转速调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外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控制按钮,用于控制加热装置的温度调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的刀刃为圆角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机包括涡流式抽风机。

技术总结
一种沥青混合料用颗粒纤维分散装置,包括容纳壳体、纤维分散装置和纤维回收装置;容纳壳体外层为金属层,内层为保温层;纤维分散装置包括固定基座,固定基座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和电源连接装置,固定基座底部向下设有电机底座,电机底座底部设有分散电机;旋转电机底部设有转轴,转轴底部设有刀架,刀架上设有刀片;纤维回收装置包括软管、回收室和抽风机;容纳壳体中部一侧设置有与软管一端相通的回收接口,软管的另一端与抽风机之间通过回收室相连通,回收室左右两端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网层;容纳壳体的中部设置有水平贯穿的透气排孔;容纳壳体底部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加热装置。置。置。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 高庆华 鲍意 陈隆杰 徐建 郭敏 金宇騑 王聪 谢林林 程圆圆 傅俊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24
技术公布日:2022/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