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70882发布日期:2023-08-30 15:31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微流控,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1、微流控免疫芯片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微全分析检测方法,将微流控技术与免疫分析方法联用,即在微流控芯片上构建免疫分析平台,可以更好地发挥两种分析方法各自的优势。

2、现有微流控芯片中为了实现流体的精准控制,通常会使用较多的微泵,这会较大的增加仪器成本。而若不使用微泵,虽可以使用微阀结合微流道的尺寸变化来实现液体的控制,但其控制稳定性欠佳,且不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会较大地增加加工成本。另外,虽然可以通过改变芯片材料表面的亲疏水性来调节液体的流动路线等实现微流控制,对其对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要求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能够解决现有微流控检测设备无法低成本实现精确控制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其中,包括洗液口、主流道、混合区、反应池、第一加样口、第一储液池、停止阀组件、废液流道和微泵;

4、所述洗液口、所述主流道、所述混合区、所述反应池及废液流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加样口及所述第一储液池通过所述停止阀组件与所述主流道连通;

5、所述洗液口用于向所述主管道注入洗液,所述第一加样口用于加入样本;

6、所述第一储液池处存储有标记物,所述反应池处包被有捕获物;

7、所述废液流道末端处设有可控制开合的基于毛细管作用的所述微泵。

8、可选地,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通气孔、第一通气阀、第二通气阀、第三通气阀及用于缓存洗液的第二储液池;

9、所述第二储液池通过第二停止阀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储液池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第二储液池加注洗液的第二加样口;

10、所述通气孔通过第一通气阀与所述第一储液池连通;

11、所述第一储液池靠近所述停止阀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通气阀,所述第二储液池远离所述第二停止阀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三通气阀,且所述第二通气阀与所述第三通气阀连通。

12、可选地,所述的微流控芯片中,所述停止阀组件包括第一停止阀,所述第一储液池通过所述第一停止阀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储液池远离所述第一停止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样口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的微流控芯片中,所述主流道的深度与所述第一停止阀的深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0.2mm。

14、可选地,所述的微流控芯片中,所述第一停止阀、第二停止阀、第三停止阀、第一通气阀、第二通气阀及第三通气阀的深宽比为1:5~5:1。

15、可选地,所述的微流控芯片中,所述通气孔的深度与所述第一通气阀的深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0.1mm。

16、可选地,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用于缓存样本的第三储液池;

17、所述停止阀组件包括第一停止阀及第三停止阀;所述第一储液池通过所述第一停止阀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三储液池通过所述第三停止阀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三储液池远离所述第三停止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样口连接;

18、所述第三储液池靠近所述第一加样口的一端通过第四通气阀与所述通气孔连通。

19、可选地,所述的微流控芯片还包括用于存储稀释液液包的第四储液池,所述液包用于在样本需要稀释时刺破;所述第一加样口经由所述第四储液池与所述第一储液池连接。

20、可选地,所述的微流控芯片中,所述停止阀组件包括第一停止阀及第四停止阀;

21、所述第一加样口通过第二蛇形微流道及所述第四停止阀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储液池为第一蛇形微流道,所述第一蛇形微流道通过所述第一停止阀与所述主流道连通,且所述第一停止阀较所述第四停止阀靠近所述洗液口。

22、可选地,所述的微流控芯片中,所述第一加样口处设置有阀门,且所述阀门的长宽比为10:1~1:1,且所述阀门比各微流道至少窄0.1mm。

23、可选地,所述的微流控芯片中,所述微泵为纸泵,纸泵材质为吸水纸、滤纸或吸水海绵。

24、可选地,所述的微流控芯片中,所述废液流道处设有弹簧,所述纸泵与所述弹簧连接。

25、可选地,所述的微流控芯片中,所述纸泵粘贴在活动底板上,所述活动底板与电磁铁连接,且所述活动底板可在所述电磁铁的控制下旋转或平移,并与所述废液流道接触或分离,且所述电磁铁连接用于设定电磁铁工作时长的定时器。

26、可选地,所述的微流控芯片中,所述第一储液池储存的标记物为冻干粉末。

2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包括洗液口、主流道、混合区、反应池、第一加样口、第一储液池、停止阀组件、废液流道和微泵;洗液口、主流道、混合区、反应池及废液流道依次连接;第一加样口及第一储液池通过停止阀组件与主流道连通;洗液口用于向主管道注入洗液,第一加样口用于加入样本;第一储液池处存储有标记物,反应池处包被有捕获物;废液流道末端处设有可控制开合的基于毛细管作用的上述微泵。上述微流控芯片中,在加入样本后,可以利用基于液态表面张力的停止阀组件实现液体截停,再通过洗液口向主流道中加入洗液并利用基于毛细管作用的微泵实现液体泵送,即可将样本及标记物依次泵送至混合区及反应池,并通过控制微泵的开合调节样本及标记物在混合区及反应池的停留时间,实现对检测过程的精准控制,从而解决了现有微流控检测设备无法低成本实现精确控制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洗液口、主流道、混合区、反应池、第一加样口、第一储液池、停止阀组件、废液流道和微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通气孔、第一通气阀、第二通气阀、第三通气阀及用于缓存洗液的第二储液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阀组件包括第一停止阀,所述第一储液池通过所述第一停止阀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储液池远离所述第一停止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样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的深度与所述第一停止阀的深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0.2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停止阀、第二停止阀、第三停止阀、第一通气阀、第二通气阀及第三通气阀的深宽比为1:5~5: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深度与所述第一通气阀的深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0.1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用于缓存样本的第三储液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存储稀释液液包的第四储液池,所述液包用于在样本需要稀释时刺破;所述第一加样口经由所述第四储液池与所述第一储液池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阀组件包括第一停止阀及第四停止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样口处设置有阀门,且所述阀门的长宽比为10:1~1:1,且所述阀门比各微流道至少窄0.1mm。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泵为纸泵,纸泵材质为吸水纸、滤纸或吸水海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流道处设有弹簧,所述纸泵与所述弹簧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泵粘贴在活动底板上,所述活动底板与电磁铁连接,且所述活动底板可在所述电磁铁的作用下旋转或平移,并与所述废液流道接触或分离,且所述电磁铁连接用于设定电磁铁工作时长的定时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池储存的标记物为冻干粉末。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其中,微流控芯片包括洗液口、主流道、混合区、反应池、第一加样口、第一储液池、停止阀组件、废液流道和微泵;所述洗液口、所述主流道、所述混合区、所述反应池及废液流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加样口及所述第一储液池通过所述停止阀组件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洗液口用于向所述主管道注入洗液,所述第一加样口用于加入样本;所述第一储液池处存储有标记物,所述反应池处包被有捕获物;所述废液流道末端处设有可控制开合的基于毛细管作用的所述微泵。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现有微流控检测设备无法低成本实现精确控制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涛,李淑伟,赵启鹏,宋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科赫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