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调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9762发布日期:2022-06-28 16:4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调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于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调和装置。


背景技术:

2.调和油,又称高合油,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凉拌用油。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油等特种油酯。
3.在调和油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调和装置来实现调和,现有的调和装置调和速度慢,调和效率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包括调和罐、支撑腿、调和器、驱动电机、第一储油罐、第二储油罐、第三储油罐、第四储油罐、流量计,所述调和罐顶部内壁中心处竖直向下转动安装有所述调和器,所述调和器包括转轴、螺旋叶片、搅拌叉、混合叶片,所述转轴通过所述驱动电机进行驱动,所述转轴上设有所述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上设有第一圆孔,所述螺旋叶片的每个螺距间倾斜交错设有所述搅拌叉,所述搅拌叉上设有第二圆孔,所述螺旋叶片上竖直向下设有所述混合叶片,所述调和罐底部中心处设有排油口,所述排油口两侧的所述调和罐底部均设有所述支撑腿,所述调和罐顶部从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第三进油口及第四进油口,所述第一储油罐底部通过第一进油管与所述第一进油口相连,所述第二储油罐底部通过第二进油管与所述第二进油口相连,所述第三储油罐底部通过第三进油管与所述第三进油口相连,所述第四储油罐底部通过第四进油管与所述第四进油口相连。
5.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上且沿所述螺旋叶片的轨迹分布设置。
6.优选地,所述混合叶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上且沿所述螺旋叶片的轨迹分布设置。
7.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油管、所述第二进油管、所述第三进油管及所述第四进油管上均设有流量计及气动阀。
8.优选地,所述排油口处设有卸油阀。
9.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油罐、所述第二储油罐、所述第三储油罐及所述第四储油罐内均设有液位计。
10.(3)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克服现有的调和装置调和速度慢,调和效率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通过调和器内的螺旋叶片的设置实现了将油向上输送,油在向上输送的过程中在搅拌叉及混合叶片的横向及纵向作用下,实现快速混合。
13.2、通过搅拌叉呈倾斜设置大大提高了搅拌范围,加快调和速度。
14.3、通过第一圆孔及第二圆孔设置降低了调和器调和过程的阻力,提高调和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和器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为:1-调和罐、2-支撑腿、3-调和器、31-转轴、32-螺旋叶片、321-第一圆孔、33-搅拌叉、331-第二圆孔、34-混合叶片、4-驱动电机、5-第一进油口、6-第二进油口、7-第三进油口、8-第四进油口、9-排油口、91-卸油阀、10-第一储油罐、101-第一进油管、11-第二储油罐、111-第二进油管、12-第三储油罐、121-第三进油管、13-第四储油罐、131-第四进油管、14-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18.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包括调和罐1、支撑腿2、调和器3、驱动电机4、第一储油罐10、第二储油罐11、第三储油罐12、第四储油罐13、流量计14,所述调和罐1顶部内壁中心处竖直向下转动安装有所述调和器3,所述调和器3包括转轴31、螺旋叶片32、搅拌叉33、混合叶片34,所述转轴31通过所述驱动电机4进行驱动,所述转轴31上设有所述螺旋叶片32,所述螺旋叶片32上设有第一圆孔321,所述螺旋叶片32的每个螺距间倾斜交错设有所述搅拌叉33,所述搅拌叉33上设有第二圆孔331,所述螺旋叶片32上竖直向下设有所述混合叶片34,所述调和罐1底部中心处设有排油口9,所述排油口9两侧的所述调和罐1底部均设有所述支撑腿2,所述调和罐1顶部从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设有第一进油口5、第二进油口6、第三进油口7及第四进油口8,所述第一储油罐10底部通过第一进油管101与所述第一进油口5相连,所述第二储油罐11底部通过第二进油管111与所述第二进油口6相连,所述第三储油罐12底部通过第三进油管121与所述第三进油口7相连,所述第四储油罐13底部通过第四进油管131与所述第四进油口8相连。
20.所述第一圆孔3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上且沿所述螺旋叶片32的轨迹分布设置,所述混合叶片3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上且沿所述螺旋叶片32的轨迹分布设置,所述第一进油管101、所述第二进油管111、所述第三进油管121及所述第四进油管131上均设有流量计14及气动阀,所述排油口9处设有卸油阀91,所述第一储油罐10、所述第二储油罐11、所述第三储油罐12及所述第四储油罐13内均设有液位计。
21.实际工作中,通过将各个不同的油分别装入第一储油罐10、第二储油罐11、第三储油罐12及第四储油罐13内,打开气动阀,各个储油罐内的油进入到调和罐1内,启动驱动电机4带动调和器3转动实现了各个油的调和,调和器3内的螺旋叶片32的设置实现了将油向上输送,油在向上输送的过程中在搅拌叉33及混合叶片34的横向及纵向作用下,实现快速混合。所述搅拌叉33呈倾斜设置大大提高了搅拌范围,加快调和速度。所述第一圆孔3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上且沿所述螺旋叶片32的轨迹分布设置,所述搅拌叉33上设有第二圆孔
331,通过第一圆孔321及第二圆孔331设置降低了调和器3调和过程的阻力,提高调和效率。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公知的现有技术。
2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所为的任何改进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和罐(1)、支撑腿(2)、调和器(3)、驱动电机(4)、第一储油罐(10)、第二储油罐(11)、第三储油罐(12)、第四储油罐(13)、流量计(14),所述调和罐(1)顶部内壁中心处竖直向下转动安装有所述调和器(3),所述调和器(3)包括转轴(31)、螺旋叶片(32)、搅拌叉(33)、混合叶片(34),所述转轴(31)通过所述驱动电机(4)进行驱动,所述转轴(31)上设有所述螺旋叶片(32),所述螺旋叶片(32)上设有第一圆孔(321),所述螺旋叶片(32)的每个螺距间倾斜交错设有所述搅拌叉(33),所述搅拌叉(33)上设有第二圆孔(331),所述螺旋叶片(32)上竖直向下设有所述混合叶片(34),所述调和罐(1)底部中心处设有排油口(9),所述排油口(9)两侧的所述调和罐(1)底部均设有所述支撑腿(2),所述调和罐(1)顶部从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设有第一进油口(5)、第二进油口(6)、第三进油口(7)及第四进油口(8),所述第一储油罐(10)底部通过第一进油管(101)与所述第一进油口(5)相连,所述第二储油罐(11)底部通过第二进油管(111)与所述第二进油口(6)相连,所述第三储油罐(12)底部通过第三进油管(121)与所述第三进油口(7)相连,所述第四储油罐(13)底部通过第四进油管(131)与所述第四进油口(8)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3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上且沿所述螺旋叶片(32)的轨迹分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叶片(3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上且沿所述螺旋叶片(32)的轨迹分布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管(101)、所述第二进油管(111)、所述第三进油管(121)及所述第四进油管(131)上均设有流量计(14)及气动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口(9)处设有卸油阀(9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油罐(10)、所述第二储油罐(11)、所述第三储油罐(12)及所述第四储油罐(13)内均设有液位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调和装置,特别涉及食用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调和罐、支撑腿、调和器、驱动电机、第一储油罐、第二储油罐、第三储油罐、第四储油罐、流量计,通过调和器实现各个油之间快速混合,加快调和速度,通过第一圆孔及第二圆孔设置降低了调和器调和过程的阻力,提高调和效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郑秀金 黄敬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嘉记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4
技术公布日:2022/6/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