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炬分液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35686发布日期:2022-09-06 23:3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分液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炬分液罐。


背景技术:

2.火炬排放系统是石油化工企业用来保证安全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生产安全保障系统,火炬排放气在排入火炬筒及火炬头燃烧前需将火炬排放气中夹带的超过600μm液滴分离出来,保证火炬气体的燃尽率。如果不能将可燃液体及火炬排放气凝液完全分离出来,会导致火炬下“火雨”,将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设备及人员安全产生很大危害,有可能导致火灾及事故。现有技术火炬气卧式分液罐的因受放空气体冲击会导致火炬排放气中夹带的液体及冷凝液不能有效分离,造成“火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火炬分液罐,该火炬分液罐能够有效将火炬排放气中液体分离。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炬分液罐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火炬分液罐,包括卧式的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罐体内设有除液筒以及气液分离器,所述除液筒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除液筒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第一金属网;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出气管连通的排气管,所述壳体的外壁下端设有若干个沿所述壳体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进气口,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排液管,所述壳体内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个穿孔,所述固定板的下侧面在各个所述穿孔的孔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液筒,所述分液筒包括圆筒形的骨架,所述骨架的外壁以及底壁上分别覆盖有第二金属网。
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液筒为圆筒形结构,所述除液筒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除液筒的两端开口,所述除液筒的两端开口上分别密封固定密封连接有盲板法兰,所述除液筒的中心位置上侧面设有竖直布置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通过连接法兰与所述进气管连接。
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连接管两侧的除液筒外壁上分别设有所述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除液筒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液筒的外壁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罐体内壁固定连接。
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筒体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上端的筒盖,所述筒体的下端呈锥形结构,所述排液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的下端中心位置,所述罐体的下端设有位于所述排液管正下方的集液包,所述集液包的下端设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上设有截止阀。
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侧,若干个所述分液筒沿所述固定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上端与所述出气管通过法兰固定连接。
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内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除液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三金属网,所述第三金属网竖向布置。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火炬分液罐,相比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实用新型的火炬分液罐使用时,混合凝液的火炬排放气通过进气管进入至除液筒内,除液筒上的第一金属网除去火炬排放气中的凝液,经过第一金属网后的火炬排放气经第三金属网,进一步去除火炬排放气中的凝液。经过第三金属网的火炬排放气通过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进入气液分离器内,火炬排放气通过分液筒,分液筒上的第二金属网除去火炬排放气中的凝液,去除凝液的火炬排放气从出气管排出本实用新型的火炬分液罐。第一金属网、第二金属网以及第三金属网上的凝液流入至集液包内,通过排放管排出。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火炬分液罐能够有效将火炬排放气中液体分离,增强了火炬系统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火炬分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火炬分液罐中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罐体;2、进气管;3、出气管;4、集液包;5、排放管;6、截止阀;7、第三金属网;8、气液分离器;9、除液筒;10、盲板法兰;11、第一金属网;12、连接板;13、连接管;14、筒体;15、筒盖;16、安装管;17、排液管;18、进气口;19、固定板;20、分液筒。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0.本实用新型的火炬分液罐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卧式的罐体1,罐体1上设有进气管2以及出气管3,罐体1内设有除液筒9以及气液分离器8,除液筒9与进气管2连通,除液筒9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开口,开口上覆盖有第一金属网11;气液分离器8包括壳体,壳体的上端设有与出气管3连通的排气管,壳体的外壁下端设有若干个沿壳体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进气口18,壳体的下端设有排液管17,壳体内设有固定板19,固定板19上设有若干个穿孔,固定板19的下侧面在各个穿孔的孔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液筒20,分液筒20包括圆筒形的骨架,骨架的外壁以及底壁上分别覆盖有第二金属网。
21.本实施例中,除液筒9为圆筒形结构,除液筒9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除液筒9的两端开口,除液筒9的两端开口上分别密封固定密封连接有盲板法兰10,除液筒9的中心位置上侧面设有竖直布置的连接管13,连接管13的上端通过连接法兰与进气管2连接。位于连接管13两侧的除液筒9外壁上分别设有开口,开口沿除液筒9周向均匀间隔布置。除液筒9的外壁通过连接板12与罐体1内壁固定连接。
22.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筒体14以及固定连接在筒体14上端的筒盖15,筒体14的下端呈锥形结构,排液管17固定连接在筒体14的下端中心位置,罐体1的下端设有位于排液管17正下方的集液包4,集液包4的下端设有排放管5,排放管5上设有截止阀6。固定板19固定
连接在筒体14的内壁上侧,若干个分液筒20沿固定板19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23.本实施例中,筒盖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管16,安装管16的上端与出气管3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罐体1内固定连接有位于除液筒9与气液分离器8之间的第三金属网7,第三金属网7竖向布置。
24.本实用新型的火炬分液罐使用时,混合凝液的火炬排放气通过进气管2进入至除液筒9内,除液筒9上的第一金属网11除去火炬排放气中的凝液,经过第一金属网11后的火炬排放气经第三金属网7,进一步去除火炬排放气中的凝液。经过第三金属网7的火炬排放气通过气液分离器8的进气口18进入气液分离器8内,火炬排放气通过分液筒20,分液筒20上的第二金属网除去火炬排放气中的凝液,去除凝液的火炬排放气从出气管3排出本实用新型的火炬分液罐。第一金属网11、第二金属网以及第三金属网7上的凝液流入至集液包4内,通过排放管5排出。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火炬分液罐能够有效将火炬排放气中液体分离,增强了火炬系统使用安全性。
2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火炬分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的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罐体内设有除液筒以及气液分离器,所述除液筒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除液筒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第一金属网;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出气管连通的排气管,所述壳体的外壁下端设有若干个沿所述壳体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进气口,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排液管,所述壳体内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个穿孔,所述固定板的下侧面在各个所述穿孔的孔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液筒,所述分液筒包括圆筒形的骨架,所述骨架的外壁以及底壁上分别覆盖有第二金属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分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液筒为圆筒形结构,所述除液筒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除液筒的两端开口,所述除液筒的两端开口上分别密封固定密封连接有盲板法兰,所述除液筒的中心位置上侧面设有竖直布置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通过连接法兰与所述进气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炬分液罐,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连接管两侧的除液筒外壁上分别设有所述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除液筒周向均匀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炬分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液筒的外壁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罐体内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分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筒体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上端的筒盖,所述筒体的下端呈锥形结构,所述排液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的下端中心位置,所述罐体的下端设有位于所述排液管正下方的集液包,所述集液包的下端设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上设有截止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炬分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侧,若干个所述分液筒沿所述固定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炬分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上端与所述出气管通过法兰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分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除液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第三金属网,所述第三金属网竖向布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炬分液罐。该火炬分液罐包括卧式的罐体,罐体上设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罐体内设有除液筒以及气液分离器,除液筒与进气管连通,除液筒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开口,开口上覆盖有第一金属网;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上端设有与出气管连通的排气管,壳体的外壁下端设有若干个沿壳体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进气口,壳体的下端设有排液管,壳体内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若干个穿孔,固定板的下侧面在各个穿孔的孔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液筒,分液筒包括圆筒形的骨架,骨架的外壁以及底壁上分别覆盖有第二金属网。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火炬分液罐能够有效将火炬排放气中液体分离,增强了火炬系统使用安全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胜芳 李洛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凯盛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6
技术公布日:2022/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