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5282发布日期:2023-07-20 15:2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研磨粉碎,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现目前的物料运输过程中,由于部分物料会因为受潮而导致相互之间发生粘连,因此粘连后的物料会凝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大块的颗粒,形成的大块颗粒会导致物料在运输过程中堵塞运输的管道,从而导致物料运输不通畅,甚至严重的还会导致设备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其能够解决现目前物料运输过程中大颗粒物料容易堵塞运输管道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是这样实现的:

3、本申请提供一种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其包括传输机构和粉碎机构,传输机构穿过粉碎机构,粉碎机构包括筒体,传输机构由筒体的顶部穿入,传输机构由筒体的底部穿出,筒体内包括多个钢球,筒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钢球位于隔板上。

4、进一步地,上述筒体内由上至下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通孔的孔径逐渐缩小。

5、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均设置有钢球,传输机构恰好依次穿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

6、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间设置有第一吹吸扇,第一吹吸扇的进风端与第一隔板相对,第一吹吸扇的出风端与第二隔板相对,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间设置有第二吹吸扇,第二吹吸扇的进风端与第二隔板相对,第二吹吸扇的出风端与第三隔板相对。

7、进一步地,上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的进料端与传输机构连通,进料斗的出料端与第一隔板连通。

8、进一步地,上述筒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出料斗,出料斗的进料端与第三隔板连通,出料斗的出料端与传输机构连通。

9、进一步地,上述出料斗内设置有电磁阀门,电磁阀门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电磁阀门连接。

10、进一步地,上述传输机构包括传送带和电机,传送带绕设于电机的输出端上,传送带由筒体的进料端穿入,传送带由筒体的出料端穿出。

11、进一步地,上述通孔为倒锥形。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该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能够通过其内的多个钢球相互碰撞挤压,从而将粘接在一起的大颗粒物料撞碎,避免在后续的运输过程中大颗粒物料堵塞运输管道,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或降低运输效率,其中钢球的孔径可以根据粘接物料的大小来调整,进而保证充分破碎。



技术特征:

1.一种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机构和粉碎机构,所述传输机构穿过所述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筒体,所述传输机构由所述筒体的顶部穿入,所述传输机构由所述筒体的底部穿出,所述筒体内包括多个钢球,所述筒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钢球位于所述隔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由上至下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通孔的孔径逐渐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上均设置有钢球,所述传输机构恰好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间设置有第一吹吸扇,所述第一吹吸扇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隔板相对,所述第一吹吸扇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隔板相对,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间设置有第二吹吸扇,所述第二吹吸扇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二隔板相对,所述第二吹吸扇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三隔板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进料端与所述传输机构连通,所述进料斗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一隔板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三隔板连通,所述出料斗的出料端与所述传输机构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斗内设置有电磁阀门,所述电磁阀门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磁阀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送带和电机,所述传送带绕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传送带由所述筒体的进料端穿入,所述传送带由所述筒体的出料端穿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倒锥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颗粒物料破碎装置,涉及研磨粉碎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传输机构和粉碎机构,传输机构穿过粉碎机构,粉碎机构包括筒体,传输机构由筒体的顶部穿入,传输机构由筒体的底部穿出,筒体内包括多个钢球,筒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钢球位于隔板上;其能够解决现目前物料运输过程中大颗粒物料容易堵塞运输管道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周宏,谭朝元,党应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凯盛(自贡)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