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28418发布日期:2022-10-25 23:3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打叶复烤打叶风分段风送分采用循环风,上一级风分器的风机加压后的空气带动烟叶输送至下一级分风器的进料落料器,风通过风管回到上一级风分器风送风机进行循环。
3.目前,风分段的网筒传动采用三角带,从动端完全处于循环风中,循环风会混入硬质颗粒,并且,在灰尘和硬质颗粒的冲刷下三角带老化磨损可能断裂掉落,经循环风会混入到烟叶中进入下一级打叶机,如果这些颗粒杂质混入到物料中就会影响物料的纯净度,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打叶机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有效避免了橡胶屑等颗粒杂质混入循环风中的问题。
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包括:
7.支架,整体呈管状,其管径略大于输送风管的管径,其一端与风机进风端风管连接,另一端与输送风管连接;
8.过滤单元,设于所述支架内部,用于过滤颗粒杂质;
9.清理窗口,位于所述支架底部,且与所述过滤单元相对应,用于清除所述过滤单元过滤的颗粒杂质,其上设有密闭门。
10.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单元包括:
11.第一滤网,设于所述支架靠近输送风管的一端;
12.第二滤网,设于所述第一滤网远离输送风管的位置,其与所述第一滤网之间形成空腔;
13.所述第一滤网的孔隙大于第二滤网的孔隙。
14.进一步地,所述清理窗口包括:
15.第一清理窗口,位于所述第一滤网靠近输送风管的一侧;
16.第二清理窗口,位于所述空腔处。
1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两端均设有多个卡槽,所述输送风管和风机进风端风管上均设有与所述支架两个开口端各有数个卡槽相适配的数个定位卡柱。
18.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呈缺口l型,卡槽位于每个支架两个端口处的外壁处;定位卡柱在风机进风端风管,呈凸状。
19.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两端均设有密封抱箍,所述密封抱箍用于将所述支架压紧固
定。
20.进一步地,所述清理窗口处设有插槽,所述密闭门插接于所述插槽内。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2.将该装置一端接在输送风管上,另一端接在风机进风端的风管上,利用过滤单元来将循环风中的橡胶屑等颗粒杂质过滤后,再进入到风机中。一定时间后,通过打开底部的清理窗口可对过滤单元过滤的杂质进行清理。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安装在风机进风端的风管上,能够有效过滤颗粒杂质,避免了断裂的三角带等颗粒杂质进入风机,混入烟叶中进入打叶机,保证了打分风分物料的纯净度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25.(2)支架的管径略大于输送风管的管径,使得支架能够套于输送风管和风机进风端风管上,并提供一定的密封性,从而减少风量外溢。
附图说明
26.图1为实施例1中的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实施例1中的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28.图3为实施例1中的清理窗口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实施例1中的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的安装后的示意图;
30.图5实施例1中的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的安装后的底部示意图;
31.图6实施例1中的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的安装后的爆炸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1-支架;11-第一清理窗口;12-第二清理窗口;13-卡槽;14-插槽;21-第一滤网;22-第二滤网;3-密闭门;4-密封抱箍;5-风机;51-风机进风端风管;6-输送风管;7-定位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实施例1
36.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包括:支架1、过滤单元和清理窗口,其中,支架1整体呈管状,其管径略大于输送风管6的管径(输送风管6与风机进风端风管51同管径),以减少漏风。支架1一端与风机进风端风管51连接,另一端与输送风管6连接。支架1两端均设有l型卡槽13,风机进风端风管51和输送风管6上设有与卡槽13相适配的定位卡柱7,通过定位卡柱7与卡槽13的配合,来对支架1进行限位,同时可保证清理窗口位于底部。在支架1安装时,其两端还通过密封抱箍4进行压紧固定,起到对支架1两端连接处进行密封,尽可能避免漏风。
37.进一步地,过滤单元设于支架1内部,用于过滤颗粒杂质。其由第一滤网21和第二滤网22组成,第一滤网21设于支架1靠近输送风管6的一端,第二滤网22设于第一滤网21远离输送风管6的位置,第一滤网21和第二滤网22的孔隙呈矩形状,且第一滤网21的孔隙要大于第二滤网22的孔隙,以使得第一滤网21过滤较大颗粒,第二滤网22过滤较小颗粒,以避免
单一滤网过滤时,较大颗粒堵住较多孔隙对循环风所造成的阻挡,保证循环风能够正常进入到风机5中。第一滤网21支架1端面之间留有一定空间,用于将大颗粒杂质集中与该空间内,同理,第一滤网21和第二滤网22之间形成空腔,用于收集第二滤网22过滤的小颗粒杂质。
38.清理窗口位于支架1底部,其上设有插槽14,密闭门3插接在插槽14上,利用密闭门3和插槽14的卡合来对清理窗口处进行密封,从而避免循环风从清理窗口处漏出。具体地,清理窗口包括第一清理窗口11和第二清理窗口12,第一清理窗口11位于第一滤网21靠近输送风管6的一侧,其与第一滤网21的前端空间相连通,以便于通过第一清理窗口11对第一滤网21过滤的较大颗粒杂质进行清理。同理,第二清理窗口位于第一滤网21和第二滤网22之间的空腔处,用于清理第二滤网22过滤的较小颗粒杂质。
39.具体地,该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先将两端卡槽13与定位卡柱7相对,使定位卡柱7进入卡槽13后再轻微转动,使定位卡柱7完全卡入卡槽13内,使得该装置初步安装在风机进风端风管51上,随后再利用一个密封抱箍4挡住循环风自输送风管6管壁开口端外壁凸起的定位卡柱7,压紧固定,避免循环风自输送风管6与支架1连接端移动产生漏风。同理原理,让密封抱箍4挡住风机进风端风管51外壁的定位卡柱7,避免机进风端风管51与支架1连接端移动产生漏风。
40.在使用过程中,循环风自输送风管6输送过来,利用第一滤网21和第二滤网22来过滤循环风中的颗粒杂质,从而避免颗粒杂质混入到风机5中,从根本上杜绝颗粒杂质混入烟叶的可能性,保证了打分风分物料的纯净度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41.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技术特征:
1.一种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整体呈管状,其管径略大于输送风管(6)的管径,其一端与风机进风端风管(51)连接,另一端与输送风管(6)连接;过滤单元,设于所述支架(1)内部,用于过滤颗粒杂质;清理窗口,位于所述支架(1)底部,且与所述过滤单元相对应,用于清除所述过滤单元过滤的颗粒杂质,其上设有密闭门(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第一滤网(21),设于所述支架(1)靠近输送风管(6)的一端;第二滤网(22),设于所述第一滤网(21)远离输送风管(6)的位置,其与所述第一滤网(21)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一滤网(21)的孔隙大于第二滤网(22)的孔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窗口包括:第一清理窗口(11),位于所述第一滤网(21)靠近输送风管(6)的一侧;第二清理窗口(12),位于所述空腔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两端均设有多个卡槽(13),所述输送风管(6)和风机进风端风管(51)上均设有与所述支架(1)两个开口端各有数个卡槽(13)相适配的数个定位卡柱(7)。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3)呈缺口l型,卡槽(13)位于每个支架(1)两个端口处的外壁处;定位卡柱(7)在风机进风端风管(51),呈凸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两端均设有密封抱箍(4),所述密封抱箍(4)用于将所述支架(1)压紧固定。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窗口处设有插槽(14),所述密闭门(3)插接于所述插槽(14)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叶复烤循环风过滤装置,包括:支架、过滤单元和清理窗口,其中,支架整体呈管状,其管径略大于输送风管的管径,其一端与风机进风端风管连接,另一端与输送风管连接;过滤单元设于支架内部,用于过滤颗粒杂质;清理窗口位于支架底部,且与过滤单元相对应,用于清除过滤单元过滤的颗粒杂质,其上设有密闭门;该装置通过对循环风进行过滤,能够有效避免颗粒杂质混入烟叶中进入打叶机,保证了打分风分物料的纯净度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祥 蔡维 郭玺 张洪波 吴明辉 徐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2
技术公布日:2022/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