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机及其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08739发布日期:2023-04-21 13:2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净水机及其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净水机,具体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饮水意识的不断增强,净水机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中的必备家用电器。

2、目前,饮水机通常具有依次串联的多级滤芯,原水经过多级过滤滤芯过滤后得到纯水。不过,多级滤芯占用较大空间,使得净水机整机的体积较大,并且滤芯更换不便。

3、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净水机中设置串联的多级滤芯导致净水机整机体积较大、滤芯更换不便的问题。

2、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水机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腔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分隔成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所述第一过滤腔、所述第二过滤腔和所述第三过滤腔内分别设置有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原水进水口、废水出水口、纯水出水口,所述前置滤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原水进水口和所述反渗透滤芯的进口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的废水出口和纯水出口分别与所述废水出水口和所述后置滤芯的进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的出口与所述纯水出水口连通。

3、在上述过滤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包括第一桶状隔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桶状隔板内的第二桶状隔板,所述第一桶状隔板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二桶状隔板的开口端均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板连接,所述第一桶状隔板与所述壳体围成所述第一过滤腔,所述第一桶状隔板、所述第二桶状隔板和所述第一端板围成所述第二过滤腔,所述第二桶状隔板与所述第一端板围成所述第三过滤腔。

4、在上述过滤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原水进水口、所述废水出水口和所述纯水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上。

5、在上述过滤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前置滤芯的出口连通的第一接口以及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进口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通过外部管路连通。

6、在上述过滤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上。

7、在上述过滤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反渗透滤芯包括与所述第一桶状隔板同轴的中心管和芯体,所述中心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后置滤芯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桶状隔板的外侧套设有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筒的第二端与所述芯体靠近所述第一端板的端部连接,所述芯体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桶状隔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废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桶状隔板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8、在上述过滤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前置滤芯为筒状滤芯,所述筒状滤芯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筒连接至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筒状滤芯的第二端与桶状封盖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外周面、所述筒状滤芯的外周面和所述桶状封盖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内周面、所述筒状滤芯的内周面和所述桶状封盖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桶状隔板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四间隙,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原水进水口连通,所述第四间隙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

9、在上述过滤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后置滤芯为包括柱状芯体,所述柱状芯体上形成有与其同轴的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中心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柱状芯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桶状隔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五间隙,所述第五间隙与所述纯水出水口连通。

10、在上述过滤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板与所述壳体的侧板可拆卸地连接。

11、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分别设置在过滤装置的壳体内的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内,使得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集成在一起,减小了多级滤芯占用的体积,通过更换过滤装置便一次性完成了多级滤芯的更换,方便了滤芯的更换。

12、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机,所述净水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净水机的过滤装置。

13、需要说明的是,该净水机具有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净水机的过滤装置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净水机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腔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分隔成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所述第一过滤腔、所述第二过滤腔和所述第三过滤腔内分别设置有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第一桶状隔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桶状隔板内的第二桶状隔板,所述第一桶状隔板的开口端和所述第二桶状隔板的开口端均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进水口、所述废水出水口和所述纯水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前置滤芯的出口连通的第一接口以及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进口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通过外部管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滤芯包括与所述第一桶状隔板同轴的中心管和芯体,所述中心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后置滤芯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桶状隔板的外侧套设有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筒的第二端与所述芯体靠近所述第一端板的端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为筒状滤芯,所述筒状滤芯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筒连接至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筒状滤芯的第二端与桶状封盖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外周面、所述筒状滤芯的外周面和所述桶状封盖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内周面、所述筒状滤芯的内周面和所述桶状封盖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桶状隔板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四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为包括柱状芯体,所述柱状芯体上形成有与其同轴的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中心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柱状芯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桶状隔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五间隙,所述第五间隙与所述纯水出水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板与所述壳体的侧板可拆卸地连接。

10.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机的过滤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净水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过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净水机中设置串联的多级滤芯导致净水机整机体积较大、滤芯更换不便的问题。为此目的,本技术净水机的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腔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腔体分隔成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第一过滤腔、第二过滤腔和第三过滤腔内分别设置有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壳体上设置有原水进水口、废水出水口、纯水出水口,前置滤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原水进水口和反渗透滤芯的进口连通,反渗透滤芯的废水出口和纯水出口分别与废水出水口和后置滤芯的进口连通,后置滤芯的出口与纯水出水口连通。这样减小了多级滤芯占用的体积,方便了滤芯的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光,李金鑫,李高杰,李键,王玉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施特劳斯水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3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