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间接冷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00949发布日期:2023-04-21 09:4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通道间接冷凝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油气回收冷凝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双通道间接冷凝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油气的冷却方式上分为直接冷凝和间接冷凝两种。直接冷凝是将油气通入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内,利用制冷剂的蒸发吸热达到降低尤其温度的目的。间接冷凝则引入载冷工质循环,将机械制冷系统中产生的冷量储存在载冷工质中,在利用低温的载冷工质去冷却油气,使油气降温。

2、目前,在油气冷凝系统中常使用双通道间接冷凝装置,现有双通道间接冷凝系统在运行时,需要经常切换融霜,授权公告号为cn21158527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气冷凝系统,该油气冷凝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包括第一腔室;以及第二冷凝器,包括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其中,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交替对油气进行冷凝,当第一冷凝器对油气进行冷凝时,油气经第二腔室送至第一腔室中,当第二冷凝器对油气进行冷凝时,油气经第一腔室送至第二腔室中。通过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交替对油气进行冷凝,在其中一个冷凝器对油气进行冷凝时,在另一个冷凝器中直接通过油气进行化霜;此专利虽然也提供双通道的冷凝系统,但是由于冷凝是物理方法,其主要依据是有机物的饱和蒸汽压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油气的冷凝温度能直观的反应实际的冷凝效果;此专利的双通道冷凝系统的冷凝温度稳定性无法保障,冷凝效果时好时坏,在油气冷凝温度的升高时,冷凝后的油气中有机物的浓度依然很高,这会导致后端处理装置的负荷增加,出现整体油气处理不合格升至是引起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凝温度稳定的双通道间接冷凝系统。

2、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通道间接冷凝系统,包括并联接入油气进出气管的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第一冷凝通道的载冷工质进出口串联接入制冷系统,第二冷凝通道的载冷工质进出口串联接入制冷系统,制冷系统输出端和两个冷凝通道的载冷工质进口之间并联设置有预冷工质泵。

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中分别设有多级油气冷凝器,两根油气进气管的其中一根进气管依次连接各级第一冷凝器,并从最后一级的第一冷凝器油气出口输出废气;另一根进气管依次连接各级第二冷凝器并从最后一级的第二冷凝器油气出气口输出废气。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通道内设有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通道内设有第二冷凝器,两根油气进气管的其中一根连接第一冷凝器油气进口,并从第一冷凝器油气出口输出废气,另一根油气进气管与第二冷凝器油气进口连接,并从第二冷凝器油气出口输出废气。

5、进一步地,所述同级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具有共同的载冷工质进口管和出口管,进口管和出口管与同级独立的制冷系统串联连接,且同级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载冷工质进口管和制冷系统出口之间并联设置同级的预冷工质泵;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中可根据实际油气的种类需求,设置一个或者多个串联的油气冷凝器,增加油气冷凝效果,本方案优选每个冷凝通道内设置三个串联油气冷凝器,以达到最佳的油气冷凝分离效果,并且节约成本。

6、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载冷工质储罐、制冷机组和载冷工质泵,载冷工质储罐出口通过一根管路连接载冷工质泵,载冷工质泵的出口设置有两根载冷管路分别与同级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载冷工质进口连接,同级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载冷工质出口通过两根管路连接至制冷机组,制冷机组通过一个管路与载冷工质储罐的入口连接,载冷工质储罐的出口上还连接另一根管路与预冷工质泵连接,预冷工质泵出口端设置有两根预冷管路分别与同级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载冷工质进口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载冷工质泵的出口设置的两根载冷管路上分别设有控制阀,预冷工质泵出口端设置的两根预冷管路上分别设有控制阀,同级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载冷工质出口连接的两根管路上分别设有控制阀。

8、工作原理如下:

9、(1)油气回收系统启的运行时,先启动第一冷凝通道的各级载冷工质泵进出口的控制阀,使载冷剂形成循环,然后打开第一冷凝通道的油气进出口控制阀,油气进入冷凝通道的第一冷凝器降低温度后,或者经过各级的第一冷凝器后温度逐级降低,冷凝回收油气中的部分有机物,此时第二冷凝通道处于等待状态;

10、(2)第一冷凝通道运行一段时间后,当工艺条件达到时,第二冷凝通道进入预冷状态,打开各级的预冷工质泵和其输送管路上的控制阀,低温载体工质送入各级的第二冷凝器中,降低第二冷凝器的温度,当各级的第二冷凝器温度达到工艺条件时,停止预冷,关闭各级的预冷工质泵和各级额第二冷凝器,并且关闭各级第二冷凝器与预冷工质泵输送管上的阀门,此时,第二冷凝通道处于备用状态;

11、(3)第二冷凝通道预冷状态:第一冷凝通道冷凝运行一定时间后,当工艺条件达到时,第二冷凝通道进入预冷状态,打开各级的预冷工质泵,泵启动后,打开各级的第二冷凝器预冷工质进口控制阀,将预冷的载冷工质送入各级第二冷凝器中,降低第二冷凝器的温度,当各级第二冷凝通道温度达到工艺设计条件时,停止预冷,关闭各级预冷工质泵和各级第二冷凝器预冷工质进口控制阀,此时第二冷凝通道处于备用状态;

12、(4)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切换:当油气回收系统运行达到通道切换工艺条件时,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切换,打开各级的第二冷凝器载冷工质进出口控制阀,打开第二冷凝通道油气进出口控制阀,关闭通各级油气第一冷凝器载冷工质进出口控制阀阀,关闭第一冷凝通道油气进出口控制阀,此时第二冷凝通道处于冷凝状态,第一冷凝通道处于等待状态;

13、(5)第一冷凝通道融霜:第一冷凝通道内的各级油气第一冷凝器依次排净低温工质、注入高温工质,此时第一冷凝通道处于融霜装载,第二冷凝通道处于冷凝状态。当第一冷凝通道的各级油气冷凝器温度达到工艺设定的温度时,融霜结束;

14、(6)第一冷凝通道预冷状态:排净第一冷凝通道的高温工质,打开各级预冷工质泵10,打开各级第一冷凝器预冷工质进口控制阀,将低温载冷工质送入各级第一冷凝器中,降低第一冷凝器温度,当各级第一冷凝器温度达到工艺设计条件时,停止预冷,关闭各级预冷工质泵和各级第一冷凝器预冷工质进口控制阀,此时第一冷凝通道处于备用状态;

15、(7)第二冷凝通道/第一冷凝通道切换:当油气回收系统运行达到通道切换工艺条件时,第二冷凝通道/第一冷凝通道切换,打开各级油气第一冷凝器载冷工质进出口控制阀,打开第一冷凝通道油气进出口控制阀,关闭通各级油气第二冷凝器载冷工质进出口控制阀,关闭第二冷凝通道油气进出口控制阀,此时第一冷凝通道处于冷凝状态,第二冷凝通道处于备用状态。

16、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在双通道切换越冷阶段,油气冷凝温度保持稳定,连续稳定冷凝回收油气中的有机物,提高油气冷凝效果,提高后续处理的安全性;2、提高油气冷凝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通道间接冷凝系统,包括并联接入油气进出气管的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第一冷凝通道的载冷工质进出口串联接入制冷系统,第二冷凝通道的载冷工质进出口串联接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冷系统输出端和两个冷凝通道的载冷工质进口之间并联设置有预冷工质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间接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中分别设有多级油气冷凝器,两根油气进气管的其中一根进气管依次连接各级第一冷凝器,并从最后一级的第一冷凝器油气出口输出废气;另一根进气管依次连接各级第二冷凝器并从最后一级的第二冷凝器油气出气口输出废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间接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通道内设有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通道内设有第二冷凝器,两根油气进气管的其中一根连接第一冷凝器油气进口,并从第一冷凝器油气出口输出废气,另一根油气进气管与第二冷凝器油气进口连接,并从第二冷凝器油气出口输出废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通道间接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具有共同的载冷工质进口管和出口管,进口管和出口管与各级独立的制冷系统串联连接,且各级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载冷工质进口管和制冷系统出口之间并联设置各级的预冷工质泵。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通道间接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载冷工质储罐、制冷机组和载冷工质泵,载冷工质储罐出口通过一根管路连接载冷工质泵,载冷工质泵的出口设置有两根载冷管路分别与同级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载冷工质进口连接,同级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载冷工质出口通过两根管路连接至制冷机组,制冷机组通过一个管路与载冷工质储罐的入口连接,载冷工质储罐的出口上还连接另一根管路与预冷工质泵连接,预冷工质泵出口端设置有两根预冷管路分别与同级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载冷工质进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通道间接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工质泵的出口设置的两根载冷管路上分别设有控制阀,预冷工质泵出口端设置的两根预冷管路上分别设有控制阀,同级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载冷工质出口连接的两根管路上分别设有控制阀。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通道间接冷凝系统,包括并联接入油气进出气管的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第一冷凝通道的载冷工质进出口串联接入制冷系统,第二冷凝通道的载冷工质进出口串联接入制冷系统,制冷系统输出端和两个冷凝通道的载冷工质进口之间并联设置有预冷工质泵;在双通道切换越冷阶段,油气冷凝温度保持稳定,连续稳定冷凝回收油气中的有机物,提高油气冷凝效果,提高后续处理的安全性;提高油气冷凝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丹,张斌,周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智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