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7276发布日期:2023-06-18 02:2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湍流器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石灰石湿法脱硫系统入口硫份高,出口参数指标要求严格。脱硫吸收塔内加装增效装置以提高脱硫系统性能。

2、脱硫增效单元布置有异型环板,确保烟气从下往上经过增效单元与自上而下的浆液发生化学反应。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异型环板收到烟气向上、喷淋浆液向下的冲击力。随着机组负荷变化,冲击力交替变化,异型环板在交替作用力下极易出现松动,松动后的环板一方面失去封堵作用,另一方面与塔壁摩擦,极易造成塔壁防腐破损后腐蚀泄漏。

3、现有的环板固定装置为,在环板上方一定距离位置设置钢板,沿塔壁圆周断续布置,钢板焊接完毕后进行玻璃鳞片防腐,钢板与环板间衬耐腐蚀材质的垫块。施工过程中受限于空间,钢板的防腐质量无法保证,长时间使用后,钢板腐蚀严重,且垫块在交替作用力下容易松动,失去固定效果。

4、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可以提高环形板固定质量,有效地防止环形板松动。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包括环形板和封板,所述封板与环形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封板与环形板连接后形成后端和下端开口的筒体;所述环形板为半圆环形板,所述封板为扇形。

4、所述筒体的后端设有凸沿。

5、还包括连接卡,连接卡与筒体的后端卡接。

6、所述连接卡的形状为z字型;所述筒体的后端设有连接部。

7、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位于筒体后端的上方,第二连接部位于筒体后端的下方;所述连接卡设有两个,两个连接卡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卡接。

8、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与筒体固定连接的连接板。

9、还包括弹簧和垫板,所述垫板的形状为扇形,其设置在筒体内;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垫板和封板相抵。

10、所述垫板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11、所述垫板和封板上均固定有与弹簧连接的凸起。

12、所述环形板和封板的材质为不锈钢。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4、将筒体焊接在塔体与环板连接处,通过筒体的下端压住增效器的环板,从而防止其环板翘起。

15、设有凸沿可以增大与塔体的接触面积,便于焊接。设置连接卡,可以进一步加强筒体与塔体的连接。设置有弹簧和垫板,可以向环板翘起施加一定的压力,进一步防止其翘起。



技术特征:

1.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板(1)和封板(2),所述封板(2)与环形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封板(2)与环形板(1)连接后形成后端和下端开口的筒体(3);所述环形板(1)为半圆环形板(1),所述封板(2)为扇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的后端设有凸沿(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卡(5),连接卡(5)与筒体(3)的后端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卡(5)的形状为z字型;所述筒体(3)的后端设有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6)和第二连接部(7),第一连接部(6)位于筒体(3)后端的上方,第二连接部(7)位于筒体(3)后端的下方;所述连接卡(5)设有两个,两个连接卡(5)分别与第一连接部(6)和第二连接部(7)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和第二连接部(7)均为与筒体(3)固定连接的连接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8)和垫板(9),所述垫板(9)的形状为扇形,其设置在筒体(3)内;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垫板(9)和封板(2)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9)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9)和封板(2)上均固定有与弹簧(8)连接的凸起(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1)和封板(2)的材质为不锈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湍流器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增效器环板固定装置,包括环形板和封板,所述封板与环形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封板与环形板连接后形成后端和下端开口的筒体;所述环形板为半圆环形板,所述封板为扇形。将筒体焊接在塔体与环板连接处,通过筒体的下端压住增效器的环板,从而防止其环板翘起。

技术研发人员:樊琦明,秦晓林,姚喆,桑晖,夏江,郑亮,李树耀,李瑞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兆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