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流测试舱水冷管路用过滤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2099发布日期:2023-04-19 11:3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变流测试舱水冷管路用过滤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管路过滤,特别是涉及变流测试舱水冷管路用过滤器组件。


背景技术:

1、根据研发反馈6mw现场频发过滤器堵塞,为延长现场产品过滤器的使用周期,降低更换产品滤芯的频次,需要在6mw变流出厂测试的水冷循环管路中增加过滤器组件,出厂测试时连接管路使用,因此提出变流测试舱水冷管路用过滤器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变流测试舱水冷管路用过滤器组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变流测试舱水冷管路用过滤器组件,包括管路,所述管路的前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管路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片一,所述管路的前端开设有两个杆槽,所述管路的外管面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管路的前端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盖板,所述管路的外管面活动贴合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片二,所述连接片二和连接片一的中间部分均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活动套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过圆槽后螺纹套接有螺帽。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板的中间部分固定套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连接槽活动套接,所述盖板与管路的前端活动贴合。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盖板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弧形片和两个插杆,所述底板的内弧面固定连接有两对限位环,两对所述限位环内分别活动卡接有过滤网环和过滤筒。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杆与杆槽活动套接,所述底板与管路内壁活动贴合,所述弧形片与管路的外壁活动贴合。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片的内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个滑槽活动卡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8、1、连接管内的溶液分别经过过滤网环和过滤筒内的除杂活性炭堆过滤后进行循环,防止测试过程中溶液中混有杂质污染变流器过滤器,分离盖板和管路后,可以抽出底板,便于进行过滤网环和过滤筒的更换,插杆和滑块用于限制底板和弧形片的位置,保证盖板和管路分离后的稳定性。

9、2、通过螺杆连接连接片一和连接片二,使得连接管和管路保持接通,便于进行管路和连接管的分离。



技术特征:

1.变流测试舱水冷管路用过滤器组件,包括管路(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1)的前端开设有连接槽(8),所述管路(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片一(9),所述管路(1)的前端开设有两个杆槽(7),所述管路(1)的外管面开设有两个滑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测试舱水冷管路用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1)的外管面活动贴合有弧形板(4),所述弧形板(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片二(6),所述连接片二(6)和连接片一(9)的中间部分均开设有圆槽(10),所述圆槽(10)内活动套接有螺杆(3),所述螺杆(3)穿过圆槽(10)后螺纹套接有螺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流测试舱水冷管路用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4)的中间部分固定套接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与连接槽(8)活动套接,所述盖板(2)与管路(1)的前端活动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流测试舱水冷管路用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12),所述盖板(2)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16)、弧形片(19)和两个插杆(15),所述底板(16)的内弧面固定连接有两对限位环(13),两对所述限位环(13)内分别活动卡接有过滤网环(18)和过滤筒(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流测试舱水冷管路用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15)与杆槽(7)活动套接,所述底板(16)与管路(1)内壁活动贴合,所述弧形片(19)与管路(1)的外壁活动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流测试舱水冷管路用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片(19)的内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14),两个所述滑块(14)分别与两个滑槽(11)活动卡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管路过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变流测试舱水冷管路用过滤器组件,包括管路,管路的前端开设有连接槽,管路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片一,管路的外管面开设有两个滑槽,管路的外管面活动贴合有弧形板,弧形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片二,连接片二和连接片一的中间部分均开设有圆槽,圆槽内活动套接有螺杆,螺杆穿过圆槽后螺纹套接有螺帽。本技术通过连接管内的溶液分别经过过滤网环和过滤筒内的除杂活性炭堆过滤后进行循环,防止测试过程中溶液中混有杂质污染变流器过滤器,分离盖板和管路后,可以抽出底板,便于进行过滤网环和过滤筒的更换,插杆和滑块用于限制底板和弧形片的位置,保证盖板和管路分离后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家,郑威,付佼,邱建国,熊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新风新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