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胶打胶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3276发布日期:2023-05-17 20:1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胶打胶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音响生产设备,涉及一种混胶打胶头结构。


背景技术:

1、音响的弹波、纸盆等部件需要通过胶黏的方式与盆架粘贴连接,在线组装的过程中,双组分胶在挤出时即进行混合,然后控制盆架旋转,使胶水在盆架上形成环状的打胶区,现有的混胶方式是将两种组份分别挤入一个共同的腔室,然后由出胶嘴排出,利用挤出的压力使两种组份混合,这种方式混胶不均匀,另外,由于打胶是间歇性进行的,在打胶的时间间隔内,较大容积的腔室内的胶水容易受重在胶嘴处产生垂滴,造成环形打胶区域首尾衔接处胶量较多,甚至出现滴流,当然,是否滴流这与胶液的粘度有关,粘度较低则滴流在所难免,在音响组装过程中,所用双组分胶的粘度相对较高,一般只会出现胶量在出胶嘴处过多存积的情况,这种情况影响了打胶区域的精度,给打胶量的控制也带来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混胶打胶头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打胶间隔时间内胶水在出胶嘴处过多存积。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胶打胶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进料管、一个混料腔和一个出胶嘴,进料管和出胶嘴均与混料腔相连通,所述进料管内转动连接有一挤出螺杆,两根挤出螺杆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挤出螺杆伸出进料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齿轮,两个齿轮相互啮合,其中一根挤出螺杆连接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所述齿轮和与之相连的挤出螺杆之间设置有一扭簧。

3、进一步的,所述挤出螺杆伸入至混料腔内,所述挤出螺杆上固定设置有位于混料腔内的混料轮,所述混料轮包括沿挤出螺杆轴线方向相间设置的若干轮盘,相邻轮盘之间的间距大于轮盘的厚度,其中一个混料轮的轮盘部分插入另一混料轮相邻轮盘之间的间隙内。

4、两个混料轮呈交错状态,在交错部位,不同组分的胶水混合,在胶水由混料腔向出胶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被多次混合,最后由出胶嘴排出;相比传统的混合方式而言,本方案对不同组分的胶水进行了高频率的强制混合,且总体上出胶阻力也不会太大,配合螺杆的挤出方式,可以克服混胶造成的出胶阻力的影响,还提高了配比精度。

5、为了避免打胶间隙内胶水垂流排出,或在出胶嘴末端堆积,使环形打胶区域的首尾衔接处胶量较大,本方案挤出螺杆与齿轮之间设置扭簧,开始打胶时,齿轮被驱动,挤出螺杆此时与齿轮并非同步旋转,而是先扭转扭簧,当扭簧继续扭转所需的扭矩大于挤出螺杆克服胶水所需阻力对应的扭矩时,挤出螺杆才开始旋转,而在打胶结束后,扭簧恢复力会驱使挤出螺杆反向旋转一定角度,使胶液部分回流,从而使出胶嘴处的胶水部分回缩,在打胶间隔时间内,胶液在出胶嘴处堆积的情况大大缓解,提高了打胶的均匀性和精度,避免了打胶区域首尾衔接处胶量过多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混胶打胶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进料管(1)、一个混料腔(2)和一个出胶嘴(3),进料管(1)和出胶嘴(3)均与混料腔(2)相连通,所述进料管(1)内转动连接有一挤出螺杆(4),两根挤出螺杆(4)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挤出螺杆(4)伸出进料管(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齿轮(5),两个齿轮(5)相互啮合,其中一根挤出螺杆(4)连接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所述齿轮(5)和与之相连的挤出螺杆(4)之间设置有一扭簧(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胶打胶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螺杆(4)伸入至混料腔(2)内,所述挤出螺杆(4)上固定设置有位于混料腔(2)内的混料轮(7),所述混料轮(7)包括沿挤出螺杆(4)轴线方向相间设置的若干轮盘(8),相邻轮盘(8)之间的间距大于轮盘(8)的厚度,其中一个混料轮(7)的轮盘(8)部分插入另一混料轮(7)相邻轮盘(8)之间的间隙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胶打胶头结构,属于音响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两根进料管、一个混料腔和一个出胶嘴,进料管和出胶嘴均与混料腔相连通,进料管内转动连接有一挤出螺杆,两根挤出螺杆的螺旋方向相反,挤出螺杆伸出进料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齿轮,两个齿轮相互啮合,其中一根挤出螺杆连接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齿轮和与之相连的挤出螺杆之间设置有一扭簧。本技术具有混胶均匀、打胶质量好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卢怡廷,吴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泓硕电子科技(咸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