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25139发布日期:2023-05-24 07:5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食品安全检测,具体为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升高,食品安全检测广受人们的关注,其中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成为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比文件(201210110732.7)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食品中生物毒素检测方法,该申请内记载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结合适配体采用竞争法来检测食品中的小分子危害因子,达到高灵敏检测、快速响应以及保持分子生物活性的目的,其中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已经成为近十年来发展最快速的检测技术之一,被广泛使用。

2、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通常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谱仪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表面等离子共振谱仪需连接导管将试剂瓶内的溶液吸入,采集样品进行检测,表面等离子共振谱仪的侧壁安装有用于竖直放置试剂瓶的槽,但是槽与试剂瓶一一对应放置,槽的数量难以满足食品小分子危害因子检测实验中多个试剂瓶放置所需,且在不放置试剂瓶时占用空间大,槽内易堆积灰尘,难以清理,而且不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试剂瓶稳定放置,导管牵拉易造成试剂瓶的倾倒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装置主体侧壁处于第一凹槽的下方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设置有上板,所述第二凹槽内部设置有下板,所述上板、下板靠近装置主体的一侧安装有铰链,所述上板与下板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装置主体前后侧壁靠近第一凹槽的边缘处安装有支撑杆。

3、优选的,所述上板与下板均为内部中空的矩形盒状,所述上板与下板均通过铰链与装置主体铰接,所述上板、下板宽度尺寸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壁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上板、下板分别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插接。

4、优选的,所述上板与下板内部均设置有横向弹簧条,所述横向弹簧条底部垂直设置有纵向弹簧条,所述横向弹簧条与纵向弹簧条两端与上板、下板内壁连接,所述横向弹簧条与纵向弹簧条数量为若干个,呈等距排布,多个所述横向弹簧条与纵向弹簧条垂直形成网格状。

5、优选的,所述连杆顶部贯穿设置有第一销轴,所述连杆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二销轴,所述连杆顶部通过第一销轴与上板两侧壁的前侧边缘处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底部通过第二销轴与下板两侧壁中部转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两侧开设有卡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槽顶部贯穿支撑杆设置有中轴,所述中轴中部开设有螺孔,所述支撑杆顶部通过中轴与装置主体前侧壁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滑杆宽度尺寸与滑槽内壁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滑槽与卡槽相通,所述滑杆两侧卡入卡槽内部,所述滑杆与滑槽、卡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杆底端与第一销轴连接。

8、优选的,所述滑杆上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经通孔贯穿滑杆,所述固定螺丝与螺孔螺纹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上板、下板与铰链,通过将上板与下板均通过铰链与装置主体铰接,可实现上板与下板绕铰链转动后收纳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内部,使装置主体不使用时上板与下板内部不会暴露在空气中,既降低上板与下板的占用空间,又避免上板与下板内部堆积灰尘,减轻后续清理负担。

11、2、本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通过设置连杆、支撑杆与滑杆,上板与下板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向外侧翻转过程中,滑杆在支撑杆的滑槽内向下滑动伸长,滑杆底端对于上板两侧进行牵引推动上板扩展,同时上板借用连杆牵引下板扩展,使上板与下板同时翻转至水平状态放置检测用试剂瓶。

12、3、本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横向弹簧条与纵向弹簧条,在上板与下板内部放置试剂瓶时,试剂瓶从网格空隙插入上板、下板内部,试剂瓶挤压横向弹簧条与纵向弹簧条,此时横向弹簧条与纵向弹簧条对该试剂瓶存在四个方向的反向作用力,使试剂瓶稳定放置于上板与下板内部,且横向弹簧条与纵向弹簧条之间空隙很多,可满足多个试剂瓶放置。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装置主体(1)侧壁处于第一凹槽(2)的下方开设有第二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2)内部设置有上板(5),所述第二凹槽(3)内部设置有下板(4),所述上板(5)、下板(4)靠近装置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铰链(6),所述上板(5)与下板(4)之间连接有连杆(9),所述装置主体(1)前后侧壁靠近第一凹槽(2)的边缘处安装有支撑杆(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5)与下板(4)均为内部中空的矩形盒状,所述上板(5)与下板(4)均通过铰链(6)与装置主体(1)铰接,所述上板(5)、下板(4)宽度尺寸与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内壁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上板(5)、下板(4)分别与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5)与下板(4)内部均设置有横向弹簧条(7),所述横向弹簧条(7)底部垂直设置有纵向弹簧条(8),所述横向弹簧条(7)与纵向弹簧条(8)两端与上板(5)、下板(4)内壁连接,所述横向弹簧条(7)与纵向弹簧条(8)数量为若干个,呈等距排布,多个所述横向弹簧条(7)与纵向弹簧条(8)垂直形成网格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9)顶部贯穿设置有第一销轴(10),所述连杆(9)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二销轴(11),所述连杆(9)顶部通过第一销轴(10)与上板(5)两侧壁的前侧边缘处转动连接,所述连杆(9)底部通过第二销轴(11)与下板(4)两侧壁中部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3)中部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两侧开设有卡槽(15),所述滑槽(14)内部设置有滑杆(12),所述滑槽(14)顶部贯穿支撑杆(13)设置有中轴(16),所述中轴(16)中部开设有螺孔(17),所述支撑杆(13)顶部通过中轴(16)与装置主体(1)前侧壁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2)宽度尺寸与滑槽(14)内壁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滑槽(14)与卡槽(15)相通,所述滑杆(12)两侧卡入卡槽(15)内部,所述滑杆(12)与滑槽(14)、卡槽(15)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杆(12)底端与第一销轴(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2)上贯穿开设有通孔(18),所述通孔(18)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丝(19),所述固定螺丝(19)经通孔(18)贯穿滑杆(12),所述固定螺丝(19)与螺孔(17)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测定食品中小分子危害因子的数字智能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装置主体侧壁处于第一凹槽的下方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设置有上板,所述第二凹槽内部设置有下板,所述上板、下板靠近装置主体的一侧安装有铰链,所述上板与下板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装置主体前后侧壁靠近第一凹槽的边缘处安装有支撑杆。本技术通过设置上板、下板与铰链,可以达到将上板与下板绕铰链转动后收纳,既降低上板与下板的占用空间,又避免上板与下板内部堆积灰尘;通过设置横向弹簧条与纵向弹簧条,可以达到使试剂瓶稳定放置于上板与下板内部,且可满足多个试剂瓶放置。

技术研发人员:黄宏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郑大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