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04409发布日期:2023-04-29 19:5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二氧化硅生产硅酸钠,具体为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1、硅酸钠用途十分广泛,至今无可替代的产品出现。硅酸钠是产业链最上游的产品,常作为一种基础的化工原料来生产其他下游产品。硅酸钠是制皂工业中最有价值的填料,将硅酸钠掺入到洗衣皂中可缓冲洗衣皂的碱性,减少洗衣皂在水中的损耗,并可增加硬度和洗涤能力、防止肥皂酸败;硅酸钠在合成洗涤剂中起助洗、防止腐蚀洗衣机的金属、稳定泡沫的作用;可用作造纸的填料,使纸张在造纸机上操作更顺利;用于制造硅凝胶、硅胶等吸附剂;用作铸造工业中的粘结剂,粘接砂和黏土,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铸型和型芯,水玻璃模数越高、浓度越高,胶粘能力越强;水玻璃涂在金属表面会形成碱金属硅酸盐及sio2凝胶薄膜,使金属免受外界酸、碱及其他活泼化学介质的侵蚀;用作粘结剂来粘结纸张、玻璃、陶瓷、石棉、木材、胶合板等;用于制造耐火材料、白炭黑、耐酸水泥;在纺织工业用作浆料、浸渍剂,在纺织物染色和压花纹时用作固着剂和媒染剂,以及用于丝绸织物加重;在皮革生产中加入水玻璃,其分散的胶体sio2用于生产白色软皮革;在食品工业可用于保存蛋类,防止微生物进入蛋壳孔隙造成变质;在制糖工业,水玻璃可以脱除糖液中的色素和树脂质;此外硅酸钠在医学绷带、蓄电池制造、电焊条制造、炼钢等行业都有十分重要的用途。

2、大多数公司以氟硅酸(h2sif6)为原料制取无水氟化氢,由于氟硅酸制取氟化氢过程中会生成副产品二氧化硅,含氟二氧化硅堆存存在很大的安全环保问题,通过实验得知,利用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产硅酸钠和氟化钠,目前正处于试生产阶段,但技术还不太成熟,生产偏硅酸钠的成本高,制约着该技术得延续。

3、硅酸钠的模数越大,固体硅酸钠越难溶于水,模数为1时常温水即能溶解,模数加大时需热水才能溶解,模数大于3时需4个大气压以上的蒸汽才能溶解。硅酸钠模数越大,si含量越多,硅酸钠粘度增大,易于分解硬化,粘结力增大,而且不同模数的硅酸钠聚合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其水解产物中对生产应用有着重要影响的硅酸组分也有重大差异,湿法目前只能生产模数小于2.5的产品,难以生产高模数的产品,而且反应速度慢,从而限制了此法的应用。

4、而通过在反应器中加入按一定配比配好的碱液(氢氧化钠含量30%),碱液升温至90℃,缓慢在添加一定量含氟二氧化硅(氟硅酸含量:10%,二氧化硅:30%,水:60%)搅拌反应(模数控制在2.5-3.0),反应器内经氟硅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反应器温度会升至102℃,继续反应30-60分钟,直到完全反应;硅酸钠和氟化钠经经压滤泵打入板框压滤机固液分离后,得到固相氟化钠和液相高模数硅酸钠;高模数硅酸钠再经浓缩罐浓缩至符合gb/t-4209-2008标准后,经机泵打至沉降槽缓存,从而将高模数硅酸钠存储。

5、而通过这种方法生产高模数硅酸钠时,需要用到反应器,而现有反应器通常使用螺栓直接固定到地面,而反应器在工作时,用于使用电机进行搅拌,从而会使得反应器产生震动,而震动会影响反应器的搅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所述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包括:

4、支腿,固定在反应器本体底端表面;

5、减震支腿筒,设置在反应器本体下方,且支腿插接在减震支腿筒内部;

6、缓冲固定槽,开设在减震支腿筒两侧表面,且贯穿减震支腿筒设置;

7、减震活动块,设置在缓冲固定槽内部;及

8、阻尼底块,固定在减震活动块远离支腿一侧表面。

9、优选的,所述减震支腿筒内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设置有多组,且呈矩阵分布,第一缓冲弹簧一端与减震支腿筒最里侧内壁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缓冲活动板。

10、优选的,所述减震支腿筒内部设置有阻尼器,阻尼器一端与减震支腿筒最里侧内壁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缓冲活动板,且缓冲活动板顶端与支腿接触。

11、优选的,所述缓冲固定槽两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减震活动块两侧表面设置有限位滑块,限位滑槽与限位滑块横截面均呈“匚”字形结构。

12、优选的,所述支腿表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横截面呈“匚”字形结构,减震活动块表面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一端穿过减震活动块且与限位槽配合,另一端连接有拉盘,且限位杆远离支腿一端外侧套设有限位弹簧,限位弹簧一端与拉盘连接,另一端与减震活动块连接,且限位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13、优选的,所述缓冲固定槽上下端表面连接有导向筒,减震活动块上下端表面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呈“t”字形结构,且插接在导向筒内部设置,且导向筒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一端与导向筒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杆连接。

14、优选的,所述阻尼底块呈套筒状,且阻尼底块内部设置有顶持弹簧,顶持弹簧一端与阻尼底块最里侧内壁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阻尼块,第二阻尼块远离顶持弹簧一端伸出阻尼底块设置。

15、优选的,所述减震支腿筒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阻尼块,且第一阻尼块与第二阻尼块配合对减震活动块缓冲。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阻尼块表面开设有减震槽,且减震槽两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减震斜面,第二阻尼块表面开设有第二减震斜面,且第二减震斜面与第一减震斜面平行设置。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通过支腿插接减震支腿筒内部与缓冲活动板接触,通过多组第一缓冲弹簧与阻尼器配合对反应器本体一级减震,支腿插接减震支腿筒时,通过拉盘向外拉动限位杆,直至支腿进入减震支腿筒后,松开拉盘,则限位弹簧带动拉盘使得限位杆进入限位槽内部,从而将减震活动块与支腿纵向连动,当支腿在减震支腿筒内部上下晃动时,通过限位杆带动减震活动块在缓冲固定槽内部上下移动,限位滑块与限位滑槽配合对减震活动块纵向限位,减震活动块带动导向杆在导向筒内部移动,通过第二缓冲弹簧对减震活动块缓冲减震,从而对反应器本体二级减震,然后减震活动块移动时,带动阻尼底块移动,阻尼底块内部设置的顶持弹簧顶持第二阻尼块始终接触第一阻尼块,并且第一减震斜面与第二减震斜面配合增大了第一阻尼块与第二阻尼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吸收反应器本体和减震活动块震动的动能,从而进行三级减震,从而有效防止反应器本体震动,提高反应器的搅拌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支腿筒(3)内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14),第一缓冲弹簧(14)设置有多组,且呈矩阵分布,第一缓冲弹簧(14)一端与减震支腿筒(3)最里侧内壁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缓冲活动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支腿筒(3)内部设置有阻尼器(15),阻尼器(15)一端与减震支腿筒(3)最里侧内壁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缓冲活动板(13),且缓冲活动板(13)顶端与支腿(2)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固定槽(9)两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10),减震活动块(17)两侧表面设置有限位滑块(18),限位滑槽(10)与限位滑块(18)横截面均呈“匚”字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2)表面开设有限位槽(20),限位槽(20)横截面呈“匚”字形结构,减震活动块(17)表面设置有限位杆(16),限位杆(16)一端穿过减震活动块(17)且与限位槽(20)配合,另一端连接有拉盘(7),且限位杆(16)远离支腿(2)一端外侧套设有限位弹簧(8),限位弹簧(8)一端与拉盘(7)连接,另一端与减震活动块(17)连接,且限位弹簧(8)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固定槽(9)上下端表面连接有导向筒(11),减震活动块(17)上下端表面设置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呈“t”字形结构,且插接在导向筒(11)内部设置,且导向筒(11)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19),第二缓冲弹簧(19)一端与导向筒(11)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杆(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底块(6)呈套筒状,且阻尼底块(6)内部设置有顶持弹簧(21),顶持弹簧(21)一端与阻尼底块(6)最里侧内壁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阻尼块(5),第二阻尼块(5)远离顶持弹簧(21)一端伸出阻尼底块(6)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支腿筒(3)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阻尼块(4),且第一阻尼块(4)与第二阻尼块(5)配合对减震活动块(17)缓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块(4)表面开设有减震槽(401),且减震槽(401)两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减震斜面(402),第二阻尼块(5)表面开设有第二减震斜面(501),且第二减震斜面(501)与第一减震斜面(402)平行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二氧化硅生产硅酸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所述高模数硅酸钠生产装置包括:支腿、减震支腿筒、缓冲固定槽、减震活动块及阻尼底块;有益效果为:通过支腿插接减震支腿筒内部与缓冲活动板接触,通过多组第一缓冲弹簧与阻尼器配合对反应器本体一级减震,当支腿在减震支腿筒内部上下晃动时,通过限位杆带动减震活动块在缓冲固定槽内部上下移动,通过第二缓冲弹簧对减震活动块缓冲减震,从而对反应器本体二级减震,然后减震活动块移动时,带动阻尼底块移动,阻尼底块内部设置的顶持弹簧顶持第二阻尼块始终接触第一阻尼块,从而进行三级减震,从而有效防止反应器本体震动,提高反应器的搅拌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强,孟文祥,严江有,席家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瓮福蓝天氟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5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