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化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2444发布日期:2023-04-21 15:45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氨化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特别涉及一种氨化反应釜。


背景技术:

1、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而氨化反应釜是医药化工领域氨化工序中的主要设备。在氨化反应结束后,需要将反应釜内未反应完的氨气排出,以保证产品质量。

2、申请号为201420409636.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快速回收氨气的氨化反应釜,主要包括反应釜本体,搅拌器,以及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器底部的环形气体分布器。以便通过环形气体分布器上的小孔均匀流入反应釜的液相中,将液相中未反应完的氨气气提出来并回收氨气。该分布器为环状,且靠近反应釜的侧壁分布,反应釜中部的氮气进气量仍然较少,导致仍然不易于在短时间内将液相中的氨气气提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氨化反应釜,通过设置的排氨组件能够有效缩短排氨时间,结构简单,有效减少氮气用量,提高了设备产能。

3、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氨化反应釜,包括:

4、反应釜本体;

5、液氨通入管,其通入并延伸至反应釜本体的底部;

6、排氨组件,其包括气体通入管,其通入并延伸至反应釜本体的底部;透气管,其盘绕设置在靠近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多个风叶搅拌叶,其均匀间隔开可旋转的套设在透气管ⅱ上;且沿透气管的延伸方向,任一个风叶搅拌叶的复数个叶片呈漏斗状排布;多组吹孔,其倾斜开设在透气管ⅱ的管壁上,且多组吹孔分别一一对应多个风叶搅拌叶设置,任一组吹孔的出气方向正对与其相邻的一个风叶搅拌叶的呈漏斗状排布的开口;

7、搅拌轴,其竖直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搅拌轴与透气管不接触;

8、多个搅拌叶,其均匀分布在搅拌轴上,且多个搅拌叶的搅拌方向与多个风叶搅拌叶的呈漏斗状排布的开口方向相反。

9、优选的是,还包括:液氨分布管,其盘绕设置在靠近反应釜本体的底部,液氨分布管与液氨通入管首尾连接设置,液氨分布管的尾端封闭设置;多个透气孔,其均匀分布在液氨分布管的管壁上,且多个透气孔朝向反应釜本体的底部设置。

10、优选的是,还包括:排气孔,其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上端;压力表,其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上端;进料口,其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上端;出料口,其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底部。

11、优选的是,多个透气孔的总数量大于多组吹孔的总数量,任一透气孔的直径小于任一吹孔的直径。

12、优选的是,任一个风叶搅拌叶的直径与气体通入管的直径的比例为2:1—3:1。

13、优选的是,还包括:换热盘管,其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侧壁内。

14、优选的是,所述反应釜本体为钛合金材质。

15、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6、液氨通入管将液氨通入液相中,使得气液充分发生反应,之后,氮气经气体通入管通入反应液内,充分吹打,以气提提出其中剩余的氨气,在此过程中,多组吹孔朝向多个风叶搅拌叶吹出高压氮气,搅拌轴旋转驱动多个搅拌叶旋转搅拌,进而在高压氮气及旋转液相的同步带动下,促使多个风叶搅拌叶发生旋转,以促使反应釜本体底部附近的液相与通入的氮气充分接触,进而将反应釜本体内的氨气快速且充分的提出。

17、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化反应釜,通过设置的排氨组件能够有效缩短排氨时间,结构简单,有效减少氮气用量,提高了设备产能。

18、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氨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多个透气孔的总数量大于多组吹孔的总数量,任一透气孔的直径小于任一吹孔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任一个风叶搅拌叶的直径与气体通入管的直径的比例为2:1—3: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为钛合金材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氨化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液氨通入管,其通入并延伸至反应釜本体的底部;排氨组件,其包括气体通入管;透气管,其盘绕设置在靠近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多个风叶搅拌叶,其均匀间隔开可旋转的套设在透气管Ⅱ上;多组吹孔,其倾斜开设在透气管Ⅱ的管壁上,且多组吹孔分别一一对应多个风叶搅拌叶设置;搅拌轴,其竖直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多个搅拌叶,其均匀分布在搅拌轴上。本技术提供的氨化反应釜,通过设置的排氨组件能够有效缩短排氨时间,结构简单,有效减少氮气用量,提高了设备产能。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郝宇,赵华,胡海英,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宝源化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