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7233发布日期:2023-06-15 13:5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反应釜。


背景技术:

1、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领域中,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及其它复合材料。

2、现有技术(专利号:cn214852016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反应釜,包括釜体;釜盖,所述釜盖设置在所述釜体的顶部;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固定安装在所述釜体的一周;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釜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支架的顶部;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釜盖的顶端;连接杆,所述釜盖与所述固定板上均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连接杆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转动孔内;多个搅拌架,多个所述搅拌架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泄压机构,所述泄压机构设置在所述釜盖上;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设置在所述釜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密封盖、液体加料口、阀门、固体加料口、减速电机、连接杆和搅拌架,就可以对材料进行混合,较为均匀;通过温度表、加热块和保温层,可以看到釜体内的温度,对釜体内的材料进行热传递,减少热量流失,加热效果较好,这样可以节省热油的消耗,较为环保;通过排压孔、框体、弹簧和盖板,这样就可以较为有效的排出多余的压力气体,避免釜体内气压过大而造成危险,较为有效的减少损失;通过电动伸缩杆、挡板和放置槽,可以用来控制下料的速度。

3、现有的多功能反应釜存在以下弊端,由于现有的反应釜内部存放材料,使反应釜的重量变大,当反应釜需要移动时,需要通过多人同时操作才能实现,从而提高人力消耗,故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反应釜,可以有效解决反应釜便于移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多功能反应釜,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安装有一组支板,两组所述支板之间共同活动穿插安装有连接轴,两个所述连接轴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均固定套接有活动轮,两组所述支板呈左右对称分布且每组设置为两个,所述底座上端固定安装有加热架,所述加热架内部和底座上端中部共同固定安装有釜体,所述釜体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混合组件,所述盖板上端左部固定穿插安装有注入管,所述底座上端右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釜体下端固定穿插安装有排放管。

4、优选的,所述加热架内部左侧和内部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共同设置有多个加热线圈,所述加热架上端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端左部固定穿插连接有电接口。

5、优选的,所述电接口和加热线圈为电性连接在一起,多个所述加热线圈呈等距离分布。

6、优选的,所述混合组件包括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输出端贯穿盖板并固定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架,所述搅拌架远离连接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合板,所述一号电机固定连接在盖板上。

7、优选的,多个所述搅拌架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搅拌架设置为“l”型结构。

8、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下端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二号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前端固定连接有主轮,所述主轮下方设置有辅轮,所述辅轮和主轮外表面共同固定套接有连接皮带,所述二号电机通过垫块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辅轮固定套接在连接轴上。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驱动组件,使反应釜便于移动,在使用时,首先将辅轮固定套接在连接轴上,并由二号电机带动转动柱,在通过转动柱带动主轮,通过主轮带动连接皮带,使得辅轮在连接皮带和主轮的带动下进行旋转,使得整个反应釜便于移动,从而降低人力消耗;

1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混合组件,使反应釜内部的材料提高混合效果,在使用时,首先将材料从注入管注入釜体内,并由一号电机带动转柱,再由转柱带动连接盘和搅拌架,使混合板在搅拌架的带动下进行作业,使釜体内部的材料便于混合处理,将电能与电接口进行连接,使得加热线圈便于作业,从而提高加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反应釜,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安装有一组支板(2),两组所述支板(2)之间共同活动穿插安装有连接轴(3),两个所述连接轴(3)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均固定套接有活动轮(4),两组所述支板(2)呈左右对称分布且每组设置为两个,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安装有加热架(5),所述加热架(5)内部和底座(1)上端中部共同固定安装有釜体(6),所述釜体(6)上端设置有盖板(7),所述盖板(7)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混合组件(8),所述盖板(7)上端左部固定穿插安装有注入管(10),所述底座(1)上端右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9),所述釜体(6)下端固定穿插安装有排放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架(5)内部左侧和内部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51),两个所述立柱(51)之间共同设置有多个加热线圈(52),所述加热架(5)上端设置有连接架(53),所述连接架(53)上端左部固定穿插连接有电接口(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口(54)和加热线圈(52)为电性连接在一起,多个所述加热线圈(52)呈等距离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8)包括一号电机(81),所述一号电机(81)输出端贯穿盖板(7)并固定连接有转柱(82),所述转柱(82)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盘(83),所述连接盘(8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架(84),所述搅拌架(84)远离连接盘(8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合板(85),所述一号电机(81)固定连接在盖板(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搅拌架(84)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搅拌架(84)设置为“l”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9)包括二号电机(91),所述二号电机(91)下端固定连接有垫块(92),所述二号电机(9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93),所述转动柱(93)前端固定连接有主轮(94),所述主轮(94)下方设置有辅轮(95),所述辅轮(95)和主轮(94)外表面共同固定套接有连接皮带(96),所述二号电机(91)通过垫块(92)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辅轮(95)固定套接在连接轴(3)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反应釜,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安装有一组支板,两组所述支板之间共同活动穿插安装有连接轴,两个所述连接轴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均固定套接有活动轮,两组所述支板呈左右对称分布且每组设置为两个,所述底座上端固定安装有加热架,所述加热架内部和底座上端中部共同固定安装有釜体,所述釜体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混合组件。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反应釜,通过设置驱动组件,通过二号电机带动转动柱,在通过转动柱带动主轮,通过主轮带动连接皮带,使得辅轮在连接皮带和主轮的带动下进行旋转,使得整个反应釜便于移动,从而降低人力消耗。

技术研发人员:马荔,常彦丽,刘航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格力泰克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