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60778发布日期:2023-07-05 05:33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粉料混合加工,具体为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1、粉料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粉料的配送与输送环节,通过预先无尘投料进行原料准备,再通过真空上料机将原料吸入至混合搅拌设备中进行全自动搅拌,待物料完成混合搅拌操作后经管道输送,再根据需要进行定量投料;其中,对于混合搅拌设备需要重视,因为出料后的物料无法进行二次搅拌混合,需要对混合搅拌设备的混合质量加以监督;现有技术中的混合搅拌设备多采用螺旋转动,使物料(粉状)尽可能在设备中做复杂的三维运动,达到混合搅拌均匀的目的,但螺旋转动无法使不同的原料之间在第一时间混合,在混合方式上存在缺陷,螺旋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会带动位于最外层的原料留存在设备内壁上,造成原料之间的混合不能提高效率,且留存在内壁上的原料可能因为螺旋片装置的挤压结块,造成设备内壁难以清理,同时也降低了原料的混合搅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包括支架、本体和阀门,所述本体的顶部安装有真空上料机和电机,所述本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挤压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容纳柱,所述支架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中转筒,所述容纳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板,所述容纳柱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搅拌柱,所述固定筒和搅拌柱之间压合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表面对称安装有若干个出料筒,所述搅拌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化块,所述转化块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表面与挤压圈的底部挤压接触。

3、优选地,所述真空上料机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分布在电机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出料管分别与两个真空上料机连通,所述中转筒固定安装在两个出料管之间,所述中转筒适配套接在连接柱和容纳柱之间。

4、优选地,所述内筒的内部开设有四个呈纵向等间距分布的放置槽,所述挤压圈通过胶粘固定连接在放置槽内壁的顶部,所述挤压圈由硬质橡胶块制成,所述放置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斜面。

5、优选地,所述连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柱呈等角度分布连接柱和容纳柱之间,所述连杆的上下两端依次与连接柱和容纳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由高锰钢制成。

6、优选地,所述齿轮的外表面与挤压圈的底部呈过盈配合接触,所述密封圈由橡胶块制成,所述密封圈与搅拌柱固定连接,所述转化块朝向放置槽内壁的一端与内筒挤压接触。

7、优选地,两个所述出料管下侧的轴线均与连接柱的轴线呈60°的夹角,所述出料管的底端与中转筒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出料筒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出料筒均分为两组且呈上下对称分布在搅拌柱的外表面,每组所述出料筒均呈横向等间距。

9、优选地,所述搅拌柱的数量为八个且均分两组,两组所述出料筒呈左右对称分布在容纳柱的外表面。

10、优选地,所述搅拌板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搅拌板的底部与本体内壁的底部平行,所述搅拌板的表面还开设有空槽。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出料管,并与中转筒配合,使来自出料管的两股不同的原料在第一时间进行撞击与混合,再通过启动电机并带动连接柱、连杆和容纳柱转动,使经过连杆的原料被打散,接触面积增大,物料在重力作用下持续落入容纳柱的内腔,在容纳柱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进入搅拌柱内部,再通过放置槽内壁安装的挤压圈与齿轮挤压接触,经过搅拌柱带动转化块、齿轮绕容纳柱的轴线做圆周转动时,迫使齿轮发生转动,并使搅拌柱产生绕自身轴线的自转运动,将进入搅拌柱内部的原料沿着出料筒“甩出去”,使进入本体内腔的原料预先混合传送,提高了装置的混合搅拌效率,使物料更加均匀。

13、2、同时,容纳柱带动搅拌柱、出料筒绕自身轴线做公转运动,将进入本体内腔的原料进行充分搅拌,搅拌柱则带动出料筒绕自身轴线做自转运动,出料的同时进行二次混合搅拌,相当于将物料被转动力矩带动下产生的移动方向由容纳柱的径向方向改变为容纳柱的轴向方向,避免了物料粘结于设备的内壁,且放置槽内壁的底部呈斜面设计,避免了物料残留,从而保持设备交底的清理维护难度,降低了装置的维护保养成本。

14、3、最后,通过在放置槽内壁的顶部添加挤压圈,使齿轮与挤压圈挤压接触,在电机带动容纳柱、搅拌柱和齿轮转动时,齿轮与挤压圈通过相对运动,以挤压产生的摩擦损耗转化为搅拌柱整体的回转力矩,通过消耗(消耗)电机多余的一部分功率,使搅拌柱、出料筒具备了公转(绕容纳柱的轴线)、自转(绕搅拌柱的轴线)两个回转力矩,避免添加多余的动力机构,降低了物料设计成本,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包括支架(1)、本体(2)和阀门(4),所述本体(2)的顶部安装有真空上料机(3)和电机(5),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内筒(11),所述内筒(1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挤压圈(13),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8),所述连接柱(8)的底端通过连杆(9)固定连接有容纳柱(10),所述支架(1)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出料管(6),所述出料管(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中转筒(7),所述容纳柱(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板(14),所述容纳柱(10)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筒(15),所述固定筒(1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搅拌柱(16),所述固定筒(15)和搅拌柱(16)之间压合安装有密封圈(18),所述密封圈(18)的外表面对称安装有若干个出料筒(17),所述搅拌柱(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化块(19),所述转化块(1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齿轮(20),所述齿轮(20)的外表面与挤压圈(13)的底部挤压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上料机(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分布在电机(5)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出料管(6)分别与两个真空上料机(3)连通,所述中转筒(7)固定安装在两个出料管(6)之间,所述中转筒(7)适配套接在连接柱(8)和容纳柱(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1)的内部开设有四个呈纵向等间距分布的放置槽(12),所述挤压圈(13)通过胶粘固定连接在放置槽(12)内壁的顶部,所述挤压圈(13)由硬质橡胶块制成,所述放置槽(12)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柱(8)呈等角度分布连接柱(8)和容纳柱(10)之间,所述连杆(9)的上下两端依次与连接柱(8)和容纳柱(10)固定连接,所述连杆(9)由高锰钢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20)的外表面与挤压圈(13)的底部呈过盈配合接触,所述密封圈(18)由橡胶块制成,所述密封圈(18)与搅拌柱(16)固定连接,所述转化块(19)朝向放置槽(12)内壁的一端与内筒(11)挤压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料管(6)下侧的轴线均与连接柱(8)的轴线呈60°的夹角,所述出料管(6)的底端与中转筒(7)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筒(17)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出料筒(17)均分为两组且呈上下对称分布在搅拌柱(16)的外表面,每组所述出料筒(17)均呈横向等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柱(16)的数量为八个且均分两组,两组所述出料筒(17)呈左右对称分布在容纳柱(10)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板(14)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搅拌板(14)的底部与本体(2)内壁的底部平行,所述搅拌板(14)的表面还开设有空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粉料混合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粉料的混合输送装置,包括支架、本体和阀门,所述本体的顶部安装有真空上料机和电机,所述本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挤压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容纳柱。本发明通过在容纳柱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进入搅拌柱内部,再通过放置槽内壁安装的挤压圈与齿轮挤压接触,经过搅拌柱带动转化块、齿轮绕容纳柱的轴线做圆周转动时,迫使齿轮发生转动,并使搅拌柱产生绕自身轴线的自转运动,将进入搅拌柱内部的原料沿着出料筒“甩出去”,使进入本体内腔的原料预先混合传送,提高了装置的混合搅拌效率,使物料更加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雷震环,陈天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梅林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