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06478发布日期:2023-05-31 19:0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脱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泡系统,属于脱泡消泡。


背景技术:

1、目前,在食品、药品、化工等对场合经常需要对流体进行脱泡(即消泡)处理,以消除流体内的泡沫。本专利发明人曾研发并申报了中国专利cn213313496u“一种消泡机构”,通过叶轮破碎泡沫的方式实现脱泡效果,实际使用可以满足一般应用。但是对于脱泡要求更高的场合,上述机构消泡后的流体在放大镜下观测仍然具有打碎后未除尽的微小泡沫,因此无法将其应用于如精细化工等需要高脱泡标准要求场合。为此,亟需一种脱泡效果更为彻底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脱泡效果更佳的脱泡系统。

2、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脱泡系统,包含有安装于外壳体内的脱泡机构,所述脱泡机构包含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内径小于第二腔室,驱动轴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中心轴线设置,驱动轴上的小叶轮和大叶轮分别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上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且第二腔室上的真空抽气口连通至真空过滤器。

4、优选的,所述小叶轮和大叶轮为一体式结构。

5、优选的,第一腔室开口端通过套装于驱动轴上的密封件进行密封,第二腔室的开口端通过端盖进行密封。。

6、优选的,所述真空过滤器包含有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安装有进气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筒体顶部的顶盖上穿接有一抽气管,所述抽气管插置于筒体内的一端上活动套装有转动件,转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桨叶,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一高压气体进气口,转动件的底部安装有一筒状结构的滤芯,该滤芯的顶部出气端与抽气管的底部进气口相连通。

7、优选的,筒体通过支架安装于外壳体内。

8、优选的,筒体通过支架安装于外壳体内。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发明通过离心加真空的方式实现高效脱泡,当流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飞至壳体内壁上形成一圈液层,随后其中部利用抽真空装置开始抽真空,在真空的负压作用下,液层内部的泡沫不断破裂逸出,泡沫破裂后的液层也在不同挤压作用下经由出口流出,与常规单纯的物理击打破碎相比,脱泡效果更佳、更为彻底,能够使得脱泡后的流体应用于高端需求场合。



技术特征:

1.一种脱泡系统,包含有安装于外壳体内的脱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泡机构包含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内径小于第二腔室,驱动轴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中心轴线设置,驱动轴上的小叶轮和大叶轮分别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上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且第二腔室上的真空抽气口连通至真空过滤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脱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叶轮和大叶轮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脱泡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腔室开口端通过套装于驱动轴上的密封件进行密封,第二腔室的开口端通过端盖进行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脱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过滤器包含有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安装有进气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筒体顶部的顶盖上穿接有一抽气管,所述抽气管插置于筒体内的一端上活动套装有转动件,转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桨叶,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一高压气体进气口,转动件的底部安装有一筒状结构的滤芯,该滤芯的顶部出气端与抽气管的底部进气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脱泡系统,其特征在于:筒体通过支架安装于外壳体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一种脱泡系统,包含有安装于外壳体内的脱泡机构,所述脱泡机构的壳体由相互连通的小口径端和大口径端构成,小口径端和大口径端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驱动轴上套装的小叶轮和大叶轮分别位于小口径端和大口径端内,小口径端和大口径端的开口端分别通过密封件和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真空抽气口,真空抽气口经由真空过滤器后与抽真空系统相连通。本发明一种脱泡系统,脱泡效果更佳。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磊,奚丽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锦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