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除尘装置及除湿除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14326发布日期:2024-01-26 16:1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湿除尘装置及除湿除尘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大气污染颗粒物治理,尤其涉及一种除湿除尘装置及除湿除尘方法,具体涉及破碎机、筛分机等设备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高含湿无组织粉尘治理所需除湿除尘装置及其除湿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破碎机、筛分机等设备作业过程中,由于设备内部空间的正压环境,一定量的粉尘随气体从排放口被排出,造成区域环境污染,此类粉尘往往含有较高的湿度,如利用碎煤机破碎褐煤,产生的煤尘含湿量可达30%以上,对于此类高含湿粉尘的治理成为新的行业需求。对于此类尘污染属于阵发式,气量小,含尘浓度变化较大,目前多采用干式滤筒除尘器,滤筒除尘器基于褶皱式滤筒结构,显著提升单位空间的过滤面积,具有处理效率高、高度集成、体积小、重量轻以及布置灵活等特点,逐渐成为此类污染治理的主流技术装备。但对于高湿含尘气体,滤筒除尘器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主要是由于湿与灰形成的泥饼堵塞过滤空隙,进而造成除尘器性能快速降低。对于高含湿含尘气体的处理,目前大多数的滤筒除尘器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优化:(1)采用ptfe超疏水滤芯;(2)对含尘气体进行升温,气化含尘气体中的液滴。但是以上方式仍存在一定弊端,当采用高性能ptfe超疏水滤芯时,高含湿气体可明显缩短滤芯使用寿命,导致滤筒除尘器一次成本及使用成本均较高;而当对含尘气体进行升温时,产生巨大能耗,同时也会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利用ptfe超疏水滤芯或对含尘气体进行升温等方式处理高含湿含尘会增加成本及产生安全隐患的不足,从而提出了一种除湿除尘装置及除湿除尘方法。该除湿除尘装置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滤筒和百叶窗导流装置,在百叶窗导流装置的内部环形设置导流叶片,该导流叶片之间具有缝隙,使得含湿含尘气体经过所述导流叶片时形成旋转流场,同时通过在百叶窗导流装置的内侧设置勾形集水槽,使旋转流场经过内壁为亲水涂层的勾形集水槽的多次折流后,在重力作用下沿勾形集水槽流下,从而使高含湿含尘气体中的水分与气体进行有效分离,为后续的滤筒除尘创造了有利条件,可延长滤筒的使用寿命,减少运行成本。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滤筒和围绕所述滤筒环形设置的百叶窗导流装置,所述滤筒的顶部设置有净气体出口,所述百叶窗导流装置的构件包括圈梁和导流叶片,其中,所述导流叶片围绕所述滤筒进行排列,并用所述圈梁将所述导流叶片的上下端限位为圆筒状,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叶片之间具有缝隙;勾形集水槽位于所述滤筒和所述百叶窗导流装置之间,且所述勾形集水槽的内壁为亲水涂层,用于捕集含湿含尘气体中的水分。

3、优选地,所述导流叶片与所述圈梁圆切线的夹角α为30-60°,更优选为40-50°。

4、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百叶窗立柱,所述百叶窗立柱在所述百叶窗导流装置内部等间距设置。

5、优选地,所述亲水涂层为纳米二氧化硅。

6、优选地,所述百叶窗立柱的个数为4-8。

7、优选地,所述百叶窗立柱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滤筒的上顶盖与下顶盖可拆卸连接。

8、优选地,所述百叶窗立柱与所述勾形集水槽连接。

9、优选地,所述导流叶片的材质为不锈钢或耐磨工程塑料。

10、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除尘方法,该方法在上述所述的装置中实施,该方法包括:将含湿含尘气体通入所述百叶窗导流装置中,经过所述导流叶片形成旋转流场,并切向进入所述勾形集水槽中,用于将含湿含尘气体中的水分进行捕集,除湿后的气体继续通入所述滤筒中进行除尘,然后从所述净气体出口排出。

11、优选地,所述含湿含尘气体的相对含湿量为40-100%。

12、优选地,所述含湿含尘气体的流量为2000-40000m3/h。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除湿除尘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在本发明中,高含湿含尘气体经百叶窗导流叶片后形成旋转气流,后经内壁为亲水涂层的勾形集水槽多次折流,在离心力作用下,气体中的小液滴被捕集,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勾形集水槽流下,为后续的滤筒除尘创造有利条件,可延长滤筒的使用寿命,同时,本方案提供的集水方案不依赖外部能量输入,减少运行成本;

15、(2)在优选情况下,调整导流叶片与圈梁圆切线之间的夹角至40-50°,以保证气流经百叶窗导流叶片后形成最佳的旋转流场,为捕集气体中的小液滴提供有利条件;

16、(3)在本发明中,在优选情况下,在所述勾形集水槽的迎风侧(内壁)涂刷纳米二氧化硅作为亲水涂层,更有利于捕集气体中的小液滴。



技术特征:

1.一种除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滤筒(1)和围绕所述滤筒(1)环形设置的百叶窗导流装置(3),所述滤筒(1)的顶部设置有净气体出口(4),所述百叶窗导流装置(3)的构件包括圈梁(5)和导流叶片(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7)与所述圈梁(5)圆切线的夹角α为30-60°,优选为4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百叶窗立柱(6),所述百叶窗立柱(6)在所述百叶窗导流装置(3)内部等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涂层为纳米二氧化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立柱(6)的个数为4-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立柱(6)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滤筒(1)的上顶盖(8)与下顶盖(9)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立柱(6)与所述勾形集水槽(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7)的材质为不锈钢或耐磨工程塑料。

9.一种除湿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中实施,该方法包括:将含湿含尘气体通入所述百叶窗导流装置(3)中,经过所述导流叶片(7)形成旋转流场,并切向进入所述勾形集水槽(2)中,用于将含湿含尘气体中的水分进行捕集,除湿后的气体继续通入所述滤筒(1)中进行除尘,然后从所述净气体出口(4)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湿含尘气体的相对含湿量为40-10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大气污染颗粒物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除尘装置及除湿除尘方法。该装置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滤筒和围绕所述滤筒环形设置的百叶窗导流装置,所述滤筒的顶部设置有净气体出口,所述百叶窗导流装置的构件包括圈梁和导流叶片,其中,所述导流叶片围绕所述滤筒进行排列,并用所述圈梁将所述导流叶片的上下端限位为圆筒状,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叶片之间具有缝隙;勾形集水槽位于所述滤筒和所述百叶窗导流装置之间,且所述勾形集水槽的内壁为亲水涂层,用于捕集含湿含尘气体中的水分。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除湿除尘装置可以有效除湿除尘,除湿率达到50%以上,除尘率达到99%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慧,张鹏,武泽群,于福军,刘铁良,王喆,张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能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