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净化装置及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8083发布日期:2023-10-28 18:3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废气净化装置及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染废气治理,尤其是指废气净化装置及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


背景技术:

1、在纺织印染行业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高温条件,例如定型烘干温度为210-230℃,由此,其产生的废气也具有较高温度,并且含油量较高,约为400-600mg/m³。另外,此种高温废气中还含有较多的绒毛、杂质以及粘附物,存在较重异味和臭味,因此,在纺织印染行业,高温废气治理较为困难,高温废气中的粉尘颗粒物等化学有害物质,一方面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

2、现有技术中,针对印染行业高温废气的治理通常采用“水喷淋+换热降温+静电除尘”,然而此种方式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环保要求。其中的设备易发生堵塞,易起火,存在安全隐患,维护不便,在现有治理方式中,对废气的异味与臭味并没有充分去除,对于高温废气的净化效率不佳,同时对于高温废气的余热也并没有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废气净化装置及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治理设备,实现了对纺织印染行业的高温废气的余热梯级利用以及异味和臭味的组合去除,同时还能实现对超细颗粒物的强力扑捉,同时结合自动化控制实现低能耗运行。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废气净化装置,包括,

3、循环储水罐;

4、液体循环罐;

5、水过滤系统,其与所述循环储水罐相连;

6、气泡发生装置,其与所述循环储水罐相连;

7、有机废气去除装置,其上端同时连接所述气泡发生装置和所述液体循环罐,所述有机废气去除装置的下端与所述液体循环罐相连;

8、所述有机废气去除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端装配反应罐,所述反应罐上装配有驱动电机,所述反应罐上分别装配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所述第一连接管道连接至所述液体循环罐,所述第二连接管道连接至所述气泡发生装置,所述反应罐的底部和所述液体循环罐通过第三连接管道相连;所述反应罐上端装配出气管;

9、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引流叶片,所述引流叶片边缘相切于所述反应罐内壁;

10、所述反应罐内设有固定丝杠,所述固定丝杠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道上端,且所述固定丝杠和所述第三连接管道之间设有微型电机,所述固定丝杠上设有气泡清理组件;所述连接轴上位于所述引流叶片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引流叶片等距的两组螺旋槽,且所述气泡清理组件与所述螺旋槽滑动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气泡清理组件包括转动块和转动架,所述转动块设有内螺纹,所述转动块通过所述内螺纹装配在所述固定丝杠上,所述转动块的上、下平面设有内柱清理垫;所述转动架转动装配在所述转动块侧壁中心,所述转动架上装配有两组滑动块,两组所述滑动块分别滑动装配在两组所述螺旋槽内,两组所述滑动块的内侧相对设置有一对刷叶板,所述刷叶板上设有毛刷。

12、优选地,所述连接轴上同轴滑动套设外柱清理垫,所述滑动块外侧面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滑动设置双向伸缩器,所述双向伸缩器嵌设在所述外柱清理垫上。

13、优选地,所述液体循环罐上端设有排气口,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与所述液体循环罐相连的一端装配抽水泵。

14、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包括沿废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余热梯级利用单元、喷淋单元、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单元、双级高温水消白单元以及排风单元,还包括油水分离箱、氯化钠电解装置以及如前面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所述油水分离箱分别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所述氯化钠电解装置、所述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单元、以及所述余热梯级利用单元相连,所述氯化钠电解装置与所述喷淋单元相连,其中,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分别与所述喷淋单元、所述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单元以及所述油水分离箱相连。

15、优选地,所述喷淋单元包括微气泡水喷淋装置、次卤酸水喷淋装置以及氢氧化钠水喷淋装置,所述微气泡水喷淋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中的气泡发生装置相连。

16、优选地,所述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和第二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所述第一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的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废气净化装置中的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的进气口连通。

17、优选地,所述废气净化装置中的第一进液管和所述油水分离箱连通。

18、优选地,所述余热梯级利用单元包括沿废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高温气气换热装置、中温气水换热装置以及低温气气换热装置。

19、优选地,还包括多个蒸汽自动清洗装置和碱水自动清洗装置,多个所述蒸汽自动清洗装置和多个所述碱水自动清洗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余热梯级利用单元和所述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单元内。

20、优选地,还包括多个黏附物自动探测装置,多个所述黏附物自动探测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余热梯级利用单元和所述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单元内。

21、优选地,所述排风单元包括排风管以及设于所述排风管内的排风机和实时气体监测装置。

2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3、本发明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能够使废气中的低浓度小分子链有机废气与高浓度微气泡喷淋水充分接触,进而发生如机械剪切、热解、自由基氧化等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将废气中的小分子链有机污染物分解转化为co2 、h2o、n2 以及部分固体颗粒物。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废气净化装置,能够使溶解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将其降解。同时解决了有一部分气泡附着在处理装置内壁上的问题,极大提高了装置的净化效率。同时,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化印染废气利用和治理设备,实现了对纺织印染行业的高温废气的余热梯级利用以及异味和臭味的组合去除,同时还能实现对超细颗粒物的强力扑捉,结合自动化控制实现低能耗运行的余热梯级利用工艺,从而达到了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果。



技术特征:

1.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清理组件包括转动块和转动架,所述转动块设有内螺纹,所述转动块通过所述内螺纹装配在所述固定丝杠上,所述转动块的上、下平面设有内柱清理垫;所述转动架转动装配在所述转动块侧壁中心,所述转动架上装配有两组滑动块,两组所述滑动块分别滑动装配在两组所述螺旋槽内,两组所述滑动块的内侧相对设置有一对刷叶板,所述刷叶板上设有毛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同轴滑动套设外柱清理垫,所述滑动块外侧面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滑动设置双向伸缩器,所述双向伸缩器嵌设在所述外柱清理垫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循环罐上端设有排气口,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与所述液体循环罐相连的一端装配抽水泵。

5.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废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余热梯级利用单元、喷淋单元、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单元、双级高温水消白单元以及排风单元,还包括油水分离箱、氯化钠电解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所述油水分离箱分别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所述氯化钠电解装置、所述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单元、以及所述余热梯级利用单元相连,所述氯化钠电解装置与所述喷淋单元相连,其中,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分别与所述喷淋单元、所述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单元以及所述油水分离箱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单元包括微气泡水喷淋装置、次卤酸水喷淋装置以及氢氧化钠水喷淋装置,所述微气泡水喷淋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中的气泡发生装置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和第二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所述第一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的排气口和所述第二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废气净化装置中的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的进气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中的第一进液管和所述油水分离箱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梯级利用单元包括沿废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高温气气换热装置、中温气水换热装置以及低温气气换热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碱水自动清洗装置,多个所述碱水自动清洗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余热梯级利用单元和所述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单元内。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黏附物自动探测装置,多个所述黏附物自动探测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余热梯级利用单元和所述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单元内。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单元包括排风管以及设于所述排风管内的排风机和实时气体监测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废气净化装置及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包括循环储水罐;液体循环罐;水过滤系统,其与所述循环储水罐相连;气泡发生装置,其与所述循环储水罐相连;有机废气去除装置,其上端连接气泡发生装置和液体循环罐,其下端与液体循环罐相连,智能化印染废气余热利用和深度治理设备包括沿废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余热梯级利用单元、喷淋单元、复合脉冲静电吸附塔单元、双级高温水消白单元以及排风单元,还包括油水分离箱、氯化钠电解装置以及如前面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本发明的废气净化装置能够使溶解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将其降解。同时解决了有一部分气泡附着在处理装置内壁上的问题,极大提高了装置的净化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沈中增,余莉萍,吴峰,郭燕蕾,李祖敏,王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敬天爱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