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18407发布日期:2023-12-20 01:49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尤其是指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带钢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气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原料、燃料的运输、装卸及加工等过程,产生废气内含有大量粉尘;二、各种窑炉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内含有大量粉尘及有害汽体;三、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时产生的废气,例如刚才酸洗时产生的废气。

2、现有在对上述废气处理事需要经过多个流程,一般第一步处理流程是通过喷淋处理,具体的在处理时,废气从喷淋塔底部输入,从喷淋塔顶部喷洒水雾,水雾下落过程中与输入到喷淋塔内部的废气接触,吸附废气中的污染性颗粒和气体;然而在实际处理时,废气是持续流动的,废气在喷淋塔内留存的时间有限,故水雾与废气接触时间有限,废气在排出喷淋塔时难以被完全处理,即废气处理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废气是持续流动的,废气在喷淋塔内留存的时间有限,故水雾与废气接触时间有限,废气在排出喷淋塔时难以被完全处理,即废气处理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面贯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的下方设置有承接管,所述承接管的底面贯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底端安装有喷淋头,所述壳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一对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内部插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位于贯通孔外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杆,分别位于两侧贯通孔的两个第一隔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导管配合的让位槽,当两个第一隔板对接时,两个第一隔板的让位槽与导管相互接触且对接后的两个第一隔板将壳体内部空间隔离为上下两层;所述壳体侧面且位于贯通孔下方位置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内部插接有矩形筒,所述矩形筒的侧面贯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矩形筒的顶面贯通插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面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安装在壳体上。

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位于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垫。

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位于壳体外的一端套接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贯通孔被第一隔板与橡胶套配合密封。

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头的底面设置有连杆,连杆的底端固接有通气筒,所述通气筒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的顶端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设置有扇叶;所述通气筒的筒口指向喷淋头的底面。

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底面设置有隔离罩,所述隔离罩将所述电机套接,所述隔离罩配合支撑架将电机外壳与壳体内部空间隔离,电机输出端贯通隔离罩。

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罩的底面贯通连接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底端贯通到壳体的外侧。

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输出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远离第三伸缩杆的端部固接有导杆,所述导杆贯通到壳体内部,且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刮片;刮片移动时顶端与第一隔板底面接触,侧面与壳体内壁接触。

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的顶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刮片具有弹性,其移动过程中间歇性被凸起阻挡产生变形。

1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头的底面设置有一对接引管,所述接引管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

1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两侧基于中心对称开设有一对泄压孔,所述泄压孔的内部插接有泄压筒,所述泄压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泄压板,所述泄压筒的筒口处安装有第四伸缩杆,初始时第四伸缩杆的输出端端部未与泄压板接触;所述泄压板与泄压筒之间存在摩擦力。

1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通过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在客厅内制造密封空间,废气在密封空间内持续被水雾处理,废气被处理的时间增加,使得废气与水雾充分接触,提高废气处理效果;之后通过第一伸缩杆与第一连接架将第一隔板带动复位,被处理后的废气被抽出壳体,然后再通过第一隔板将壳体内部隔离;通过第二伸缩杆带动第二隔板复位,同时进气管继续向矩形筒内充入废气,然后继续隔离重复对壳体内废气处理。

14、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通过在喷淋头下方设置通气筒,当废气在壳体内被喷淋头喷出的水雾持续处理时,电机启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表面的扇叶同步转动,使得通气筒抽入废气涌向喷淋头的喷出口位置,壳体内废气被定向集中于喷淋头喷出水雾对冲,提高废气与水雾接触速度,进而提高废气处理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面贯通连接有出气管(11),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填料层(12),所述填料层(12)的下方设置有承接管(13),所述承接管(13)的底面贯通连接有导管(14),所述导管(14)的底端安装有喷淋头(15),所述壳体(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一对贯通孔(2),所述贯通孔(2)的内部插接有第一隔板(21),所述第一隔板(21)位于贯通孔(2)外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连接架(23),所述第一连接架(23)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2),分别位于两侧贯通孔(2)的两个第一隔板(21)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导管(14)配合的让位槽,当两个第一隔板(21)对接时,两个第一隔板(21)的让位槽与导管(14)相互接触且对接后的两个第一隔板(21)将壳体(1)内部空间隔离为上下两层;所述壳体(1)侧面且位于贯通孔(2)下方位置开设有进气孔(3),所述进气孔(3)的内部插接有矩形筒(31),所述矩形筒(31)的侧面贯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矩形筒(31)的顶面贯通插接有第二隔板(32),所述第二隔板(32)的顶面设置有第二伸缩杆(33);所述第二伸缩杆(33)安装在壳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1)位于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1)位于壳体(1)外的一端套接有橡胶套(24),所述橡胶套(24)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壳体(1)的表面;所述贯通孔(2)被第一隔板(21)与橡胶套(24)配合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15)的底面设置有连杆,连杆的底端固接有通气筒(4),所述通气筒(4)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架(41),所述支撑架(41)的底面设置有电机(42),所述电机(42)的输出端的顶端固接有转轴(43),所述转轴(43)的表面设置有扇叶(44);所述通气筒(4)的筒口指向喷淋头(15)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1)底面设置有隔离罩(45),所述隔离罩(45)将所述电机(42)套接,所述隔离罩(45)配合支撑架(41)将电机(42)外壳与壳体(1)内部空间隔离,电机(42)输出端贯通隔离罩(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45)的底面贯通连接有散热管(46),所述散热管(46)的底端贯通到壳体(1)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三伸缩杆(5),所述第三伸缩杆(5)输出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架(51),所述第二连接架(51)远离第三伸缩杆(5)的端部固接有导杆(511),所述导杆(511)贯通到壳体(1)内部,且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刮片(52);刮片(52)移动时顶端与第一隔板(21)底面接触,侧面与壳体(1)内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阻挡板(53),所述阻挡板(53)的顶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刮片(52)具有弹性,其移动过程中间歇性被凸起阻挡产生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15)的底面设置有一对接引管(6),所述接引管(6)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基于中心对称开设有一对泄压孔(7),所述泄压孔(7)的内部插接有泄压筒(71),所述泄压筒(7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泄压板(73),所述泄压筒(71)的筒口处安装有第四伸缩杆(72),初始时第四伸缩杆(72)的输出端端部未与泄压板(73)接触;所述泄压板(73)与泄压筒(71)之间存在摩擦力。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面贯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的下方设置有承接管,所述承接管的底面贯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底端安装有喷淋头,所述壳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一对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内部插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位于贯通孔外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废气处理装置,通过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在客厅内制造密封空间,废气在密封空间内持续被水雾处理,废气被处理的时间增加,使得废气与水雾充分接触,提高废气处理效果;之后继续隔离重复对壳体内废气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曹垒,秦卫,黄久贵,戴蔚兵,张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扬子江冷轧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