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塔及废气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34534发布日期:2024-02-02 22:0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收塔及废气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化学品回收,特别涉及一种吸收塔及废气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1、n-甲基吡咯烷酮(简称nmp)是一种重要的化工溶剂,具有毒性小、沸点高、溶解力强、选择性好及稳定性好的特点,是金属离子电池生产中最常用的溶剂。

2、nmp废气常用回收工艺为水洗工艺,传统的水洗工艺在满足nmp处理尾气排放标准时,要不回收废液的含水量较高,给后续的处理带来困难;要不在nmp废液的含水量控制较低时,容易尾气排放超标。特别是nmp水洗回风工艺,如果保证尾气达到排放标准,则吸收塔回涂布机处理后的气体湿度过大,造成后续工序处理复杂,成本较高。而且传统的工艺采用多级循环操作,塔设备较高或者占地过大,吸收塔的控制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回收效益高的小型化吸收塔,以及具有该吸收塔的废气回收系统。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一种吸收塔,包括外筒体和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外筒体内的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内设有填料支撑板,所述外筒体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气口和排液口均位于所述填料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内筒体的底部具有开口,所述内筒体设于所述填料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内筒体内设有第一填料,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第二填料,所述内筒体内还设有第一液体分布器和第一除沫器,所述第一液体分布器位于所述第一填料的上方,所述第一除沫器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分布器的上方,所述内筒体的上部还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外筒体内还设有第二液体分布器和第二除沫器,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位于所述第二填料的上方,所述第二除沫器位于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的上方,所述外筒体的上部还设有第二出气口。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废气回收系统,包括上述吸收塔。

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吸收塔结构新颖,保证在满足处理尾气排放标准的同时,综合废液的含水量较小,不需要多级塔倒料,可以连续出料生产以实现连续化作业,利于提高回收效率及回收效益,而且,控制简单,产品质量稳定;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两塔式结构,本吸收塔结构更为简单且占用空间小,实现了小型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和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外筒体内的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内设有填料支撑板,所述外筒体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气口和排液口均位于所述填料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内筒体的底部具有开口,所述内筒体设于所述填料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内筒体内设有第一填料,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第二填料,所述内筒体内还设有第一液体分布器和第一除沫器,所述第一液体分布器位于所述第一填料的上方,所述第一除沫器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分布器的上方,所述内筒体的上部还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外筒体内还设有第二液体分布器和第二除沫器,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位于所述第二填料的上方,所述第二除沫器位于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的上方,所述外筒体的上部还设有第二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上还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分布器,所述第一液体分布器为管式分布器、盘式分布器或槽盘式分布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上还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为盘式分布器或槽盘式分布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为盘式分布器,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包括环状体,所述环状体套设在所述内筒体上,所述环状体上设有多个漏液口和多个气体上升管,所述气体上升管上设有若干个溢流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上升管上的所述溢流口的数量为多个,同一所述气体上升管上的多个所述溢流口具有高度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上还设有入液口,所述入液口位于所述填料支撑板的下方。

8.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机、回风机、余热回收换热器、表冷器和液液换热器,所述排风机连接所述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一端,所述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表冷器的进口,所述表冷器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外筒体的所述进气口,所述表冷器的第二出口排放第一回收液;所述内筒体的所述第一出气口向外界排气,所述外筒体的所述第二出气口连接所述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一端,所述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回风机;所述排液口的排出的液体的一部分作为第二回收液,另一部分通入所述液液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一端,所述液液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所述液液换热器的第二通道流动有冷冻水,所述第一液体分布器通入纯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上还设有入液口,所述入液口位于所述填料支撑板的下方,还包括排风机、回风机、余热回收换热器、表冷器和液液换热器,所述排风机连接所述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一端,所述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表冷器的进口,所述表冷器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外筒体的所述进气口,所述表冷器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外筒体的所述入液口;所述内筒体的所述第一出气口向外界排气,所述外筒体的所述第二出气口连接所述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一端,所述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回风机;所述排液口的排出的液体的一部分作为第二回收液,另一部分通入所述液液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一端,所述液液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所述液液换热器的第二通道流动有冷冻水,所述第一液体分布器通入纯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塔及废气回收系统,吸收塔包括外筒体和至少一个设于外筒体内的内筒体,外筒体内设有填料支撑板,外筒体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液口,进气口和排液口均位于填料支撑板的下方,内筒体的底部具有开口,内筒体设于填料支撑板的上方,内筒体内设有第一填料,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第二填料,内筒体内还设有第一液体分布器和第一除沫器,第一液体分布器位于第一填料的上方,内筒体的上部还设有第一出气口;外筒体内还设有第二液体分布器和第二除沫器,第二液体分布器位于第二填料的上方,外筒体的上部还设有第二出气口。本吸收塔结构简单新颖,回收效益高,控制简单,产品质量稳定,占用空间小。

技术研发人员:闫拥军,李天游,孟继李,祝春芳,黄春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天瑞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