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用球形溶解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79945发布日期:2023-05-27 14:0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用球形溶解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用球形溶解釜。


背景技术:

1、新能源锂电池行业在锂电池正极功能性添加剂方面有可改变其电池稳定性性能和增强续航里程等功能,在新能源锂电池生产时需要对新型样品进行调配实验,目前的实验调配装置不便于实验的操作进行,给开发生产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用球形溶解釜。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用球形溶解釜,包括用于放置在水浴池内的提供溶解腔体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对原料进行混拌的搅拌机构,以及用于对原料中杂质进行去除的除杂机构,所述搅拌机构、所述除杂机构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

4、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球形釜体,所述球形釜体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管,所述搅拌管前侧设置有加料管,所述搅拌管两侧分别设置有注汽管、磨口回流管,所述球形釜体下端设置有流出管;

5、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竖直穿过所述搅拌管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中心穿设有芯轴,所述转动轴外壁上靠下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间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侧与所述芯轴间连接有连杆,所述芯轴上端设置有提拉环,所述芯轴外径上位于所述提拉环下侧套设有弹簧,所述转动轴外径上位于所述搅拌管上侧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一侧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端部连接有电机,所述蜗轮、所述蜗杆外侧设置有箱罩。

6、进一步设置:所述除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磨口回流管内的塞子,所述塞子下端连接有磁棒,所述流出管内设置有滤芯,所述流出管下端连接有端盖。

7、进一步设置:所述加料管上端铰链连接有管盖,所述球形釜体为透明玻璃体,所述球形釜体与所述搅拌管、所述加料管、所述注汽管、所述磨口回流管、所述流出管一体成型。

8、进一步设置:所述芯轴与所述转动轴滑动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搅拌杆、所述芯轴铰链连接,所述搅拌杆与所述转动轴销轴连接。

9、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轴、所述搅拌杆、所述连杆、所述芯轴外表面设置有pa材质。

10、进一步设置:所述滤芯与所述流出管螺纹连接,所述滤芯为pe材质,规格为0.45um。

11、进一步设置:所述蜗轮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箱罩转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通过球形釜体、加料管的设置,便于对原料进行添加反应观察,通过搅拌机构的设置,使转动轴上的搅拌杆、连杆转动时对原料进行混合,提高了反应的速度和质量,通过除杂机构的设置,对原料中的异物杂质进行清理过滤,使电池新原料的反应易于操作进行,提高了实验的便利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用球形溶解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在水浴池内的提供溶解腔体的支撑机构(1),所述支撑机构(1)上设置有用于对原料进行混拌的搅拌机构(2),以及用于对原料中杂质进行去除的除杂机构(3),所述搅拌机构(2)、所述除杂机构(3)与所述支撑机构(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用球形溶解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磨口回流管(16)内的塞子(31),所述塞子(31)下端连接有磁棒(32),所述流出管(17)内设置有滤芯(33),所述流出管(17)下端连接有端盖(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用球形溶解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管(13)上端铰链连接有管盖(14),所述球形釜体(11)为透明玻璃体,所述球形釜体(11)与所述搅拌管(12)、所述加料管(13)、所述注汽管(15)、所述磨口回流管(16)、所述流出管(17)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用球形溶解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5)与所述转动轴(21)滑动连接,所述连杆(24)与所述搅拌杆(23)、所述芯轴(25)铰链连接,所述搅拌杆(23)与所述转动轴(21)销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用球形溶解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1)、所述搅拌杆(23)、所述连杆(24)、所述芯轴(25)外表面设置有pa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用球形溶解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33)与所述流出管(17)螺纹连接,所述滤芯(33)为pe材质,规格为0.45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用球形溶解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28)与所述转动轴(2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21)与所述箱罩(211)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用球形溶解釜,包括用于放置在水浴池内的提供溶解腔体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对原料进行混拌的搅拌机构,以及用于对原料中杂质进行去除的除杂机构,搅拌机构、除杂机构与支撑机构连接;支撑机构包括球形釜体,球形釜体上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管,搅拌管前侧设置有加料管,搅拌管两侧分别设置有注汽管、磨口回流管。本技术通过球形釜体、加料管的设置,便于对原料进行添加反应观察,通过搅拌机构的设置,使转动轴上的搅拌杆、连杆转动时对原料进行混合,提高了反应的速度和质量,通过除杂机构的设置,对原料中的异物杂质进行清理过滤,使电池新原料的反应易于操作进行,提高了实验的便利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龙波,吕滢,贾国明,廖家兴,黄盛梁,郑阿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晟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