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恒温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2944发布日期:2023-09-07 22:4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恒温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温浴,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恒温浴。


背景技术:

1、恒温金属浴采用微电脑控制,利用高纯度铝材料做为导热介质,以代替传统的水浴装置,外观精美、使用方便、精度高、体积小等特点。

2、现有石油产品蒸馏冷凝管浴普遍采用液体浴,制冷采用传统压缩机技术,加热采用一般的加热管实现,利用加热管的加热来平衡压缩机的制冷量来实现恒温的目的。

3、由于现有石油产品蒸馏冷凝管浴普遍采用液体浴,使用液体浴会带来以下问题:液体由于热容量很大,会造成升温或降温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需要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恒温浴,通过使用加热组件以及制冷组件,以解决由于现有石油产品蒸馏冷凝管浴普遍采用液体浴,使用液体浴会带来以下问题:液体由于热容量很大,会造成升温或降温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需要的温度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金属恒温浴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金属恒温浴主机、导温座以及保护盖;

3、金属恒温浴内部设置有放置腔,且导温座放置于放置腔上方;保护盖铰接于金属恒温浴主机的上方,并通过保护盖将导温座限位于金属恒温浴主机内部;放置腔底部分别设置有加热组件以及冷却组件,且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均与导温座相对应;保护盖底部设置有吸水组件。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金属恒温浴主机底部贯穿设置有通风槽,且通风槽顶部设置有两组散热鳍片,且散热鳍片分别与加热组件以及冷却组件相接触;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上方均安装有导温板,且导温板与导温座相接触,解决现有技术的控温速度慢、维护成本高、漏液、震动、能耗高等问题。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吸水组件包括保护盖底部设置有安装槽,且吸水组件包括吸水海绵以及扣合盖;吸水海绵设置于扣合盖内,并通过扣合盖将吸水海绵设置于安装槽内;扣合盖大小与导温座的中空部大小一致,且底部设置有多个通孔。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加热组件为加热片,冷却组件为半导体制冷片,导温板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却端,散热鳍片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端,通过通风槽对半导体制冷片散热。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金属恒温浴的放置腔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金属恒温浴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连接控制加热组件、冷却组件以及温度传感器。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金属恒温浴主机底部设置有支撑脚。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控温元件的金属浴,作为石油产品蒸馏冷凝管的冷却浴;解决现有技术的控温速度慢、维护成本高、漏液、震动、能耗高等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金属恒温浴,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恒温浴主机(1)、导温座(2)以及保护盖(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恒温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恒温浴主机(1)底部贯穿设置有通风槽(14),且通风槽(14)顶部设置有两组散热鳍片(15),且散热鳍片(15)分别与加热组件(5)以及冷却组件(6)相接触;所述加热组件(5)和冷却组件(6)上方均安装有导温板(7),且导温板(7)与导温座(2)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恒温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组件(13)包括保护盖(3)底部设置有安装槽,且吸水组件(13)包括吸水海绵(8)以及扣合盖(9);所述吸水海绵(8)设置于扣合盖(9)内,并通过扣合盖(9)将吸水海绵(8)设置于安装槽内;所述扣合盖(9)大小与导温座(2)的中空部大小一致,且底部设置有多个通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恒温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5)为加热片,冷却组件(6)为半导体制冷片,导温板(7)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却端,散热鳍片(15)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端,通过通风槽(14)对半导体制冷片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恒温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恒温浴主机(1)的放置腔(4)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金属恒温浴主机(1)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1),且控制面板(11)连接控制加热组件(5)、冷却组件(6)以及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恒温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恒温浴主机(1)底部设置有支撑脚(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恒温浴,包括金属恒温浴主机、导温座以及保护盖所述金属恒温浴内部设置有放置腔,且导温座放置于放置腔上方;所述保护盖铰接于金属恒温浴主机的上方,并通过保护盖将导温座限位于金属恒温浴主机内部;所述放置腔底部分别设置有加热组件以及冷却组件,且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均与导温座相对应;所述保护盖底部设置有吸水组件。本技术使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控温元件的金属浴,作为石油产品蒸馏冷凝管的冷却浴;解决现有技术的控温速度慢、维护成本高、漏液、震动、能耗高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联合嘉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