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置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1170发布日期:2023-05-07 02:3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置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搅拌釜,具体为一种配置釜。


背景技术:

1、配置釜一般应用于各种水溶液物料的混合搅拌当中。例如防冻液的配置,需要将颗粒物料和水液倾倒进入配置釜内,再通过釜内的搅拌器进行均匀搅拌得到半成品的料液。

2、目前,配置釜内的搅拌器为带有搅拌叶片的搅拌杆,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920844863.5公开的一种防冻液配置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右侧中部水平向左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轴杆贯穿在釜体内腔中部,且轴杆上固定安装有多根等距分布的搅拌杆。当颗粒投入釜内时,颗粒垂直落下后聚积拢起在釜内,然后搅拌杆进行混合,搅拌叶片经过的局部混合力度大,其他地方如底部周沿可能会发生沉聚,水溶速度慢,水液难以高效的与物料颗粒均匀混合。

3、为此,我们提供一种配置釜来改善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置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置釜,包括釜体、与釜体上下两端依次连通的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釜体内还设置用于搅拌物料的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用于竖立分割釜体内部空间的隔板,并对称形成两个料腔,两个料腔之间对称布置有出液管和抽液管,抽液管和出液管之间安装有用于连通来输送料液的料泵,所述隔板的上下两端配合两个料腔开设有用于腔体连通的上槽口和下槽口,并设置上槽口的上端连通进料管的底部。

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配置釜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隔板的顶部板体内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的底部端口连通上槽口,所述导槽的上部端口通过连接管连通进料管。

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配置釜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槽口和下槽口均设置为矩形槽,所述导槽配合上槽口也设置为矩形槽,所述连接管设置为横截面为梯形的管,且连接管的底部端面比上端面小。

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配置釜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料泵固定连接于釜体的上端表面,所述出液管和抽液管均竖立布置,且两个管体的顶端均固定镶嵌于釜体的顶壁,并设置出液管和抽液管底部端口均间隔釜体内底部,且所述出液管和抽液管的底部端口不超出下槽口的槽体最上端水平高度。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配置釜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液管和抽液管的底部管体侧部均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均朝向隔板,在所述出液管上形成一排出液孔,在所述抽液管上形成一排抽液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配置釜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液管和抽液管的底部管体侧部均连通有中空水盘,中空水盘配合釜体的柱形状设置为弧形中空水盘,且每个中空水盘朝向隔板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通孔,在所述出液管处的中空水盘和通孔为出液盘和出液孔,在所述抽液管处的中空水盘和通孔为抽液盘和抽液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配置釜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下槽口内转动连接有滚轴,所述滚轴的轴体上等间距布置有多干个弧形旋叶,旋叶的弧形倾斜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配置釜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下槽口朝向抽液管的一侧端口固定连接封口的密封仓,所述密封仓朝向抽液管的一侧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的外部上端沿固定连接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宽度大于出液口的宽度,让橡胶板的底部板体超过出液口的底端部并活动接触。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1、该配置釜,在釜内通过隔板形成两个料腔,两个料腔之前通过隔板上的上槽口和下槽口连通,且设置出液管、抽液管和料泵配合,循环抽送在两个料腔内,形成固定流向的水流,配合上槽口和下槽口产生顺时针循环流动的水流,水流经过上槽口的内顶端口而带走投入的颗粒物料,在投入时即进行混合,避免现有垂直落料时产生的堆积问题,并在循环流动里让颗粒和水液进行全方位的流动混合,无死角均匀混合效果强;

12、2、该配置釜,出液管和抽液管的底部等间距开设若干个孔,或者连通带有若干个孔的中空弧盘,扩大抽送口的区域和提高抽送量,让颗粒和水液更快的混合;

13、3、该配置釜,在下槽口内转动连接带有旋叶的滚轴,且在下槽口靠近抽液管的端口侧密封连接有密封仓,密封仓的一侧开口,开口外部连接有宽于口槽的橡胶板,在顺时针循环水流下,橡胶板的底部在水流作用下远离开口,配合旋叶转动搅拌,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同时利用橡胶板来保证循环水流的稳定,避免水流逆时针窜流,使得混合工作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配置釜,包括釜体(1)、与釜体(1)上下两端依次连通的进料管(2)和出料管(3),所述釜体(1)内还设置用于搅拌物料的混合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4)包括用于竖立分割釜体(1)内部空间的隔板(401),并对称形成两个料腔,两个料腔之间对称布置有出液管(406)和抽液管(407),抽液管(407)和出液管(406)之间安装有用于连通来输送料液的料泵(405),所述隔板(401)的上下两端配合两个料腔开设有用于腔体连通的上槽口(402)和下槽口(404),并设置上槽口(402)的上端连通进料管(2)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置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01)的顶部板体内开设有导槽(403),所述导槽(403)的底部端口连通上槽口(402),所述导槽(403)的上部端口通过连接管(5)连通进料管(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置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槽口(402)和下槽口(404)均设置为矩形槽,所述导槽(403)配合上槽口(402)也设置为矩形槽,所述连接管(5)设置为横截面为梯形的管,且连接管(5)的底部端面比上端面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置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泵(405)固定连接于釜体(1)的上端表面,所述出液管(406)和抽液管(407)均竖立布置,且两个管体的顶端均固定镶嵌于釜体(1)的顶壁,并设置出液管(406)和抽液管(407)底部端口均间隔釜体(1)内底部,且所述出液管(406)和抽液管(407)的底部端口不超出下槽口(404)的槽体最上端水平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配置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406)和抽液管(407)的底部管体侧部均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均朝向隔板(401),在所述出液管(406)上形成一排出液孔(4011),在所述抽液管(407)上形成一排抽液孔(40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配置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406)和抽液管(407)的底部管体侧部均连通有中空水盘,中空水盘配合釜体(1)的柱形状设置为弧形中空水盘,且每个中空水盘朝向隔板(401)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通孔,在所述出液管(406)处的中空水盘和通孔为出液盘(4013)和出液孔(4011),在所述抽液管(407)处的中空水盘和通孔为抽液盘(4014)和抽液孔(4012)。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配置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槽口(404)内转动连接有滚轴(4015),所述滚轴(4015)的轴体上等间距布置有多干个弧形旋叶(4016),旋叶(4016)的弧形倾斜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配置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槽口(404)朝向抽液管(407)的一侧端口固定连接封口的密封仓(408),所述密封仓(408)朝向抽液管(407)的一侧开设有出液口(409),所述出液口(409)的外部上端沿固定连接有橡胶板(4010),所述橡胶板(4010)的宽度大于出液口(409)的宽度,让橡胶板(4010)的底部板体超过出液口(409)的底端部并活动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置釜,包括釜体、与釜体上下两端依次连通的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釜体内还设置用于搅拌物料的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用于竖立分割釜体内部空间的隔板,并对称形成两个料腔。本技术在釜内通过隔板形成两个料腔,两个料腔之前通过隔板上的上槽口和下槽口连通,且设置出液管、抽液管和料泵配合,循环抽送在两个料腔内,形成固定流向的水流,配合上槽口和下槽口产生顺时针循环流动的水流,水流经过上槽口的内顶端口而带走投入的颗粒物料,在投入时即进行混合,避免现有垂直落料时产生的堆积问题,并在循环流动里让颗粒和水液进行全方位的流动混合,无死角均匀混合效果强。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三明润祥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