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6161发布日期:2023-11-17 18:4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业炉窑烟气净化回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


背景技术:

1、钢铁企业高炉热风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so2含量严格控制。同时兼顾解决在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工艺过程中能源的利用难度大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以脱除高炉热风炉烟气中的so2和co2作为目标、以挖掘烟气余热为技术远景。开发的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创新地提出在烟气升压设备前后设置烟气换热器利用余热;在二氧化碳回收主管路旁并联设置烟气排放旁路系统以满足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低水平时烟气直排,在实现了显著脱除烟气中so2和co2目标的同时,解决了烟气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以解决脱除高炉热风炉烟气中的so2和co2和在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工艺过程中能源的利用难度大的问题。

2、或者,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包括:

4、脱硫塔,所述脱硫塔通过管道连接二氧化碳吸附塔;

5、二氧化碳吸附塔,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塔的两个出风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烟气排放烟囱和二氧化碳提纯塔;

6、二氧化碳提纯塔通过管道连接有二氧化碳液化塔,且二氧化碳液化塔通过管道连接有二氧化碳缓冲罐,且二氧化碳缓冲罐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二氧化碳调压柜的进气口。

7、可选地,所述脱硫塔和二氧化碳吸附塔的管道之间还设有脱硫风机、烟气换热器、吸附增压风机和烟气冷却器。

8、可选地,所述脱硫风机、烟气换热器、吸附增压风机和烟气冷却器顺序通过管道相连。

9、可选地,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塔和二氧化碳提纯塔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二氧化碳储气罐和二氧化碳压缩机。

10、可选地,所述二氧化碳储气罐和二氧化碳压缩机通过管道顺序相连。

11、可选地,所述二氧化碳液化塔和二氧化碳缓冲罐的管道之间还设有二氧化碳汽化器。

12、可选地,所述脱硫风机和烟气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分支管道,且分支管道上设有脱碳旁路阀,所述分支管道的出口连接在烟气排放烟囱的进口处。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通过设备的整体结构,高炉热风炉烟气经过上述联合装置后,烟气中的so2和co2等成分的浓度得到了显著降低,实现了国家环保要求,在其烟气中原始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脱碳旁路阀投入运行。

15、与此同时,过程中最大限度利用烟气中的余热,助力钢铁企业的“节能降耗”。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1)和二氧化碳吸附塔(6)的管道之间还设有脱硫风机(2)、烟气换热器(3)、吸附增压风机(4)和烟气冷却器(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风机(2)、烟气换热器(3)、吸附增压风机(4)和烟气冷却器(5)顺序通过管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塔(6)和二氧化碳提纯塔(9)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二氧化碳储气罐(7)和二氧化碳压缩机(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储气罐(7)和二氧化碳压缩机(8)通过管道依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液化塔(10)和二氧化碳缓冲罐(12)的管道之间还设有二氧化碳汽化器(1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风机(2)和烟气换热器(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分支管道,且分支管道上设有脱碳旁路阀(14),所述分支管道的出口连接在烟气排放烟囱(15)的进口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工业炉窑烟气净化回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脱碳综合利用联合装置,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通过管道连接二氧化碳吸附塔;二氧化碳吸附塔,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塔的两个出风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烟气排放烟囱和二氧化碳提纯塔;二氧化碳提纯塔通过管道连接有二氧化碳液化塔,且二氧化碳液化塔通过管道连接有二氧化碳缓冲罐。通过设备的整体结构,高炉热风炉烟气经过上述联合装置后,烟气中的SO<subgt;2</subgt;和CO<subgt;2</subgt;等成分的浓度得到了显著降低,实现了国家环保要求,助力钢铁行业履行在国家规定期限内完成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庄严承诺,在其烟气中原始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脱碳旁路阀投入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林,韩渝京,赵良武,曹勇杰,李鹏,吴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