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投料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4724发布日期:2023-07-24 03:30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工位投料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投料站,具体为一种双工位投料站。


背景技术:

1、生产线又称流水线,或叫装配线,工业上的一种生产方式,指每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产量。

2、按照流水线的输送方式大体可以分为:皮带流水装配线、板链线、倍速链、插件线、网带线、悬挂线及滚筒流水线这七类流水线。一般包括牵引件、承载构件、驱动装置、涨紧装置、改向装置和支承件等组成。

3、流水线可扩展性高,可按需求设计输送量,输送速度,装配工位,辅助部件(包括快速接头、风扇、电灯、插座、工艺看板、置物台、24v电源、风批等,因此广受企业欢迎。流水线是人和机器的有效组合,最充分体现设备的灵活性,它将输送系统、随行夹具和在线专机、检测设备有机的组合,以满足多品种产品的输送要求。输送线的传输方式有同步传输的(强制式),也可以是非同步传输(柔性式),根据配置的选择,可以实现装配和输送的要求。输送线在企业的批量生产中不可或缺,而食品或者添加剂的生产线在进行使用时,需要通过投料站对生产线进行投料。

4、目前,市面上的投料站在进行使用时,需要把物品从投料槽投入到投料站内部进行使用,在实际使用中,当投料站在进行使用时,因物品在投入到投料站内部进行的过程中,物品为粉状,致使物品会产生烟尘,在使用过滤筒进行除尘时,因投料站大多数为单工位进行投料,致使投料站投料效率太低,且当过滤筒损坏需要更换时,因过滤筒大多数与投料站本体进行焊接连接,使过滤筒更换太过于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工位投料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双工位投料站,包括投料站本体;

4、除尘槽,开设于所述投料站本体底端;

5、投料槽,开设于所述投料站本体外壁两侧;

6、所述投料站本体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滑动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一端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按压杆远离第一凹槽一端贯穿于投料站本体外壁一侧,所述按压杆与投料站本体滑动连接,所述按压杆外壁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远离按压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一端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滑套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移动杆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杆,所述第二移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磁铁。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引,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三磁铁相互排斥,所述移动板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移动板的加入,使移动块可以带动定位杆运动。

8、进一步的,所述除尘槽内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定位杆一端贯穿于第二凹槽内部,所述定位杆与投料站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内部滑动连接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外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定位杆一端滑动连接,滑杆的加入,使移动板的运动轨迹得到限制。

9、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滤筒均匀分布于除尘槽内部,定位槽的加入,使过滤筒的位置得到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投料站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投料槽外壁铰接有门盖,所述门盖与投料站本体之间设有气弹簧,气弹簧的加入,使门盖打开角度可以大于度。

11、进一步的,所述气弹簧一端与投料站本体外壁铰接,所述气弹簧另一端与门盖外壁铰接,弹簧的加入,使按压杆的位置可以回到初始位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工位投料站,可以使该装置过滤筒更换方便,通过在第一凹槽内部设置按压杆,在按压杆外壁设置稳定杆,在稳定杆一端设置第一磁铁,在移动块外壁设置第一移动杆,在第一移动杆一侧设置第二移动杆,在第一移动杆一端设置第二磁铁,在第二移动杆一端设置第三磁铁,使移动板可以带动定位杆运动,本实用新型中,当过滤筒损坏需要更换时,该过滤筒与投料站本体进通过卡合结构连接,使过滤筒更换简单方便。

14、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工位投料站,可以使该装置除尘效率提高,通过在第二凹槽内部设置过滤筒,在投料站本体顶部设置风机,在投料站本体外壁设置投料槽,在投料槽外壁设置门盖,在门盖与投料站本体之间设置气弹簧。使门盖可以打开角度大于度,本实用新型中,因物品在投入到投料站内部进行的过程中,物品会产出烟尘,在使用过滤筒进行除尘时,该装置过滤筒整体设置八个,除尘效果较好,且为双工位投料,致使投料效率提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工位投料站,包括投料站本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投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9)与第二磁铁(15)相互吸引,所述第一磁铁(9)与第三磁铁(17)相互排斥,所述移动板(12)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投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槽(2)内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9),所述定位杆(18)一端贯穿于第二凹槽(19)内部,所述定位杆(18)与投料站本体(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19)内部滑动连接有过滤筒(20),所述过滤筒(20)外壁开设有定位槽(21),所述定位槽(21)与定位杆(18)一端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投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2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滤筒(20)均匀分布于除尘槽(2)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投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站本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机(22),所述投料槽(3)外壁铰接有门盖(23),所述门盖(23)与投料站本体(1)之间设有气弹簧(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工位投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弹簧(24)一端与投料站本体(1)外壁铰接,所述气弹簧(24)另一端与门盖(23)外壁铰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工位投料站,具体涉及投料站技术领域,包括投料站本体,所述投料站本体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滑动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一端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按压杆远离第一凹槽一端贯穿于投料站本体外壁一侧。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凹槽内部设置按压杆,在按压杆外壁设置稳定杆,在稳定杆一端设置第一磁铁,在移动块外壁设置第一移动杆,在第一移动杆一侧设置第二移动杆,使移动板可以带动定位杆运动,本技术中,当过滤筒损坏需要更换时,该过滤筒与投料站本体进通过卡合结构连接,使过滤筒更换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亮,吴翔,曾雪峰,曹慧,薛莹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良友正大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