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铁吸附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09725发布日期:2023-07-27 20:3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铁吸附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化工生成中除铁离子,尤其涉及一种除铁吸附柱。


背景技术:

1、在化工行业生产中,难免会有化工原料泄露、挥发以及金属腐蚀等因素,导致溶液中含有三价铁离子与金属杂质,使其带有颜色并伴有异味,影响使用,更难以作为产品销售,给化工企业带来了生产与环保压力。因此,为保证生产效益及产品质量,需要及时去除溶液中的铁离子。

2、例如,专利cn 107519666 b中公开了一种铁离子吸附柱及其应用,其通过在不锈钢柱中填充吸附了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的膨胀石墨,以借助该膨胀石墨吸附铁离子。然后,由于其不锈钢柱的进出口端未设置对应的启闭结构,提高了不锈钢柱中的铁离子吸附材质在未使用时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风险,进而导致铁离子吸附材质变质的几率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除铁吸附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附柱中的铁离子吸附材质的变质几率相对较高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铁吸附柱,该除铁吸附柱包括:

3、外壳,具有第一腔体、及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进液口;

4、内壳,具有第二腔体、及连通外部和所述第二腔体的连通口,所述内壳活动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其外壁贴合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所述内壳能够通过活动来调整所述连通口与所述进液口的相对位置,以使得所述内壳具有所述连通口与所述进液口相连通的连通位置、及所述连通口与所述进液口相隔断的封闭位置,且所述内壳在所述连通位置与所述封闭位置之间活动时,能够使得所述连通口与所述进液口之间的连通间隙可调;

5、吸附部,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且其设有吸附材料,用以吸附铁离子;以及,

6、驱动部,与所述内壳驱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内壳在所述连通位置与所述封闭位置之间切换。

7、可选地,所述外壳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沿所述内壳的活动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隔断;

8、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臂,所述驱动臂一端自所述避让口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并连接于所述内壳,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外,以形成驱动段,所述驱动段在受外力驱使下能够沿所述避让口的延伸方向活动,以带动所述内壳在所述连通位置与所述封闭位置之间切换。

9、可选地,所述驱动段沿所述避让口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固定段,所述固定段沿所述避让口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在靠近及远离所述外壳的两端敞口;

10、所述外壳对应所述固定槽形成有固定螺孔;

11、所述除铁吸附柱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螺接端穿设于所述固定槽、并螺接于所述固定螺孔,且所述紧固螺栓的压抵端压抵于所述固定段,以限制所述内壳活动。

12、可选地,所述避让口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设置,以使得所述内壳在绕其轴向转动时切换于所述连通位置与所述封闭位置之间。

13、可选地,所述驱动段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形成有防滑槽。

14、可选地,所述吸附部为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吸附树脂,所述吸附树脂用以吸附铁离子。

15、可选地,所述吸附树脂沿内外向间隔设有多个,且位于外侧的所述吸附树脂环设于位于内侧的所述吸附树脂外,且位于外侧的各所述吸附树脂沿其径向贯设有过液孔。

16、可选地,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凸设有多个环形凸起,多个所述环形凸起沿其径向间隔设置,位于内侧的所述环形凸起、及位于外侧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凸起之间分别形成有安装间隙;

17、其中,多个所述安装间隙与多个所述吸附树脂一一对应,各所述吸附树脂设于对应的所述安装间隙中。

18、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及盖体,所述底壳与所述盖体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一腔体,且所述底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可拆卸连接。

19、可选地,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底壳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呈环形间隔设置,以围设形成有限位间隙,其中,所述吸附树脂位于所述限位间隙内;和/或,

20、所述底壳靠近所述盖体的一端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盖体包括主体板、及连接于所述主体板靠近所述底壳一侧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内壁对应所述外螺纹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使得所述底壳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铁吸附柱中,当暂不使用除铁吸附柱时,通过驱动部将内壳驱动至封闭位置,以将借助于外壳与内壳的壳体相配合,使得连通口与进液口相隔断,也即使得第二腔体不与外界连通,从而降低第二腔体中吸附部变质的几率;当需要使用除铁吸附部时,通过驱动部将内壳驱动至连通位置,使得连通口与进液口相连通,如此,外界的溶液能够经由进液口及连通口进入第二腔体中,进而使得吸附部能够有效吸除溶液中的铁离子,待溶液中的铁离子去除后再从溶液中取出除铁吸附柱进行清理;此外,内壳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调整进液口与连通口之间的连通间隙,进而控制自外界进入第二腔体中溶液的流量,以使得吸附部处于最佳的吸附状态,提高除铁效率。本方案结构简单可靠,并在降低铁离子吸附材料变质几率的同时,能够提高除铁效率、获得较佳的除铁效果。

22、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技术特征:

1.一种除铁吸附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铁吸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沿所述内壳的活动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隔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铁吸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段沿所述避让口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固定段,所述固定段沿所述避让口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在靠近及远离所述外壳的两端敞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铁吸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口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设置,以使得所述内壳在绕其轴向转动时切换于所述连通位置与所述封闭位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铁吸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段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形成有防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铁吸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为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吸附树脂,所述吸附树脂用以吸附铁离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铁吸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树脂沿内外向间隔设有多个,且位于外侧的所述吸附树脂环设于位于内侧的所述吸附树脂外,且位于外侧的各所述吸附树脂沿其径向贯设有过液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铁吸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凸设有多个环形凸起,多个所述环形凸起沿其径向间隔设置,位于内侧的所述环形凸起、及位于外侧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凸起之间分别形成有安装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铁吸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及盖体,所述底壳与所述盖体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一腔体,且所述底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铁吸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底壳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呈环形间隔设置,以围设形成有限位间隙,其中,所述吸附树脂位于所述限位间隙内;和/或,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铁吸附柱,包括外壳、内壳、吸附部及驱动部;外壳具有第一腔体、及连通外部和第一腔体的进液口;内壳具有第二腔体、及连通外部和第二腔体的连通口,内壳活动设于第一腔体内,且其外壁贴合于第一腔体的内壁,内壳能够通过活动来调整连通口与进液口的相对位置,以使得内壳具有连通口与进液口相连通的连通位置、及连通口与进液口相隔断的封闭位置,且内壳在连通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活动时,能够使得连通口与进液口之间的连通间隙可调;吸附部设于第二腔体,且其设有吸附材料,用以吸附铁离子;驱动部与内壳驱动连接。本方案结构简单可靠,并在降低铁离子吸附材料变质几率的同时,能够提高除铁效率、获得较佳的除铁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胡胜文,樊啟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葛化华祥化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