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雾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39339发布日期:2024-02-07 12:00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酸雾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酸雾,特别涉及一种酸雾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1、酸雾,通常是指雾状的酸类物质;在空气中酸雾的颗粒很小,比水雾的颗粒要小,比烟的湿度要高,粒径为0.1~10μm,是介于烟气与水雾之间的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其中包括硫酸、硝酸、盐酸等无机酸和甲酸、乙酸、丙酸等有机酸所形成的酸雾;

2、酸雾的处理包括废水和废气的处理,废水需要首先进行过滤,随后使得废水中的废气向上升腾;废气的处理常用净化塔来处理,但是净化塔的尺寸限制了废气的反应时间,因此需要进行改进,在有限的尺寸限制内获得更多的反应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酸雾净化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酸雾净化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底座上方连接有底盖,所述底盖上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上设有水管,所述底座上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设有清洁机构,所述通道内设有阻流机构。

4、作为优选,所述阻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通道内的电动螺旋叶,所述电动螺旋叶上设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螺旋叶动力连接。

5、作为优选,所述阻流机构包括若干个阻流环,所述阻流环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倾斜的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之间有空隙,所述空隙上下方向贯通。

6、作为优选,相邻所述阻流环之间方向错开,使得阻流板的倾斜方向朝向不同方向,相邻的所述阻流环内的空隙之间连通。

7、作为优选,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底座上的两个滑槽,所述滑槽分别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两侧,所述滑槽内活动连接有清洁轴,所述清洁轴上固定连接有清洁辊,所述清洁辊与所述过滤网接触了,所述滑槽内设有动力机构。

8、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所述滑槽内设有的齿条,所述清洁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所述清洁轴上动力连接有电机。

9、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废料腔,所述废料腔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一端,所述废料腔内活动设有废料盒,所述废料盒靠近所述过滤网的一侧设有废料开口。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1)、通过阻流机构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大废气在管道中的滞留时间,进而增大反应时间,使得反应更加充分,以提高最终处理的质量和安全性;

12、(2)、通过清洁机构的结构设计,能够对过滤网上堵塞的废料进行清除,避免堵塞造成过滤效率低等情况。

13、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酸雾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底座(1)上方连接有底盖(2),所述底盖(2)上设有通道(3),所述通道(3)上设有水管(4),所述底座(1)上设有过滤机构(5),所述过滤机构(5)包括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的过滤网(501),所述过滤网(501)上设有清洁机构,所述通道(3)内设有阻流机构(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雾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机构(6)包括设于所述通道(3)内的电动螺旋叶(7),所述电动螺旋叶(7)上设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螺旋叶(7)动力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雾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机构(6)包括若干个阻流环(601),所述阻流环(601)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倾斜的阻流板(602),所述阻流板(602)之间有空隙,所述空隙上下方向贯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酸雾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阻流环(601)之间方向错开,使得阻流板(602)的倾斜方向朝向不同方向,相邻的所述阻流环(601)内的空隙之间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雾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两个滑槽(502),所述滑槽(502)分别位于所述过滤网(501)的两侧,所述滑槽(502)内活动连接有清洁轴,所述清洁轴上固定连接有清洁辊(503),所述清洁辊(503)与所述过滤网(501)接触了,所述滑槽(502)内设有动力机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雾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废料腔(504),所述废料腔(504)位于所述过滤网(501)的一端,所述废料腔(504)内活动设有废料盒(505),所述废料盒(505)靠近所述过滤网(501)的一侧设有废料开口(50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酸雾净化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底座上方连接有底盖,所述底盖上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上设有水管,所述底座上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设有清洁机构,所述通道内设有阻流机构;通过阻流机构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大废气在管道中的滞留时间,进而增大反应时间,使得反应更加充分,以提高最终处理的质量和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侠飞,林建灶,杨旭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扭力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