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34083发布日期:2023-08-05 20:09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加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实验仪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加粉装置。


背景技术:

1、柱层析技术是有机合成过程中特别常用的后处理纯化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化合物有不同的吸附剂作用和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的不同溶解度,用适应溶剂使混合物在填有吸附剂的柱内通过,使该复杂的混合物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硅胶粉是一种具有丰富微孔结构,高比表面积、高纯度、高活性的优质吸附材料,常被用作柱层析分离的吸附剂。

2、实验室常规操作都是通过在硅胶柱进口处架设一个三角漏斗,将市售硅胶粉由试剂瓶中沿三角漏斗倾倒入硅胶柱中,倾倒过程中,由于硅胶粉质量轻颗粒非常细小,呈粉尘飘散,通过呼吸道、眼睛等进入人体,对实验人员人身造成伤害。

3、现有专利cn211586662u也公开了一种硅胶粉加料装置,此装置通过硅胶试剂瓶与柱层析装置间的封闭连接,解决了加料过程中无硅胶粉尘扩散,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硅胶试剂瓶置于硅胶柱正上方,对于较粗大的柱子,硅胶粉的需求量非常大,需要多次重复以上操作,将所需的硅胶粉注入硅胶柱中,操作繁琐,效率极低,中间多次取放硅胶试剂瓶也会造成少量的粉尘飘散,对人体造成伤害,由此设计一种自动加粉装置称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加粉装置,所述自动加粉装置至少包括:储料瓶1、转接头3、硅胶柱4、抽气装置6;所述储料瓶1的顶端设有储料瓶盖11,所述储料瓶盖11上设有通孔101;所述储料瓶1通过第一软管2与转接头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转接头3的另一端与硅胶柱4的进口401相连接;所述硅胶柱4的底端依次设有砂芯402、活塞403、出口404;所述出口404通过第二软管5与抽气装置6相连接。

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软管2的进粉端为软管口201;所述软管口201为斜口或平口。

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接头3上设有止流夹301。

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软管2的外径与通孔101的内径相同。

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口401为磨砂口。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储料瓶、转接头、硅胶柱、抽气装置,并合理设计其连接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粉造成的粉尘污染问题,同时实现自动加粉,原理简单,效率高,减少了操作的繁杂性,便于推广使用。2、本实用新型通过转接头的设计,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软管无法与硅胶柱进口密封连接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在转接头上设有止流夹,可以有效的控制加粉量。通过将软管口设为斜口,不仅可以降低软管伸入储料瓶的难度,同时有助于提高粉料进入软管内的速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加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加粉装置至少包括:储料瓶(1)、转接头(3)、硅胶柱(4)、抽气装置(6);所述储料瓶(1)的顶端设有储料瓶盖(11),所述储料瓶盖(11)上设有通孔(101);所述储料瓶(1)通过第一软管(2)与转接头(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转接头(3)的另一端与硅胶柱(4)的进口(401)相连接;所述硅胶柱(4)的底端依次设有砂芯(402)、活塞(403)、出口(404);所述出口(404)通过第二软管(5)与抽气装置(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2)的进粉端为软管口(201);所述软管口(201)为斜口或平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3)上设有止流夹(3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2)的外径与通孔(101)的内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401)为磨砂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加粉装置,至少包括:储料瓶、转接头、硅胶柱、抽气装置;所述储料瓶的顶端设有储料瓶盖,所述储料瓶盖上设有通孔;所述储料瓶通过第一软管与转接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转接头的另一端与硅胶柱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硅胶柱的底端依次设有砂芯、活塞、出口;所述出口通过第二软管与抽气装置相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粉造成的粉尘污染问题,同时实现自动加粉,原理简单,效率高,减少了操作的繁杂性,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孙肖,沈晰,张宏伟,周治国,陈永刚,高强,郑保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成武泽大泛科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