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组件及净水器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54858发布日期:2023-11-17 20:2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滤芯组件及净水器滤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净水过滤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滤芯组件以及使用该滤芯组件的净水器滤芯。


背景技术:

1、净水器是对水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通常,净水器具有前置过滤组件、ro反渗透膜和后置过滤组件,饮用水依次流经前置过滤组件、ro反渗透膜和后置过滤组件,从而实现对水进行深度的过滤、净化。

2、在现有的技术中,为了使净水器的结构紧凑化,将前置过滤组件和后置过滤组件组装在一外壳内形成净水器滤芯,但饮用水仍依次流经前置过滤组件、ro反渗透膜和后置过滤组件。目前,市面上的净水器滤芯从净水器拆卸下来后,净水器滤芯的外壳是不可拆卸的,从而无法进一步对外壳内的前置过滤组件和后置过滤组件进行更换。这种结构的净水器滤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弊端,具体地说,前置过滤组件和后置过滤组件对水处理的先后关系,前置过滤组件更换的频率多于后置过滤组件,鉴于净水器滤芯外壳不可拆卸,因此无法单独地对前置过滤组件或后置过滤组件进行更换,只能整体性的更换净水器滤芯,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3、对此,提供一种净水器滤芯,其可以拆开外壳对前置过滤组件或者后置过滤组件进行更换。另一方面,将后置过滤组件和前置过滤组件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装入外壳或者从外壳内抽出,显然会便于更换过程中的拆装,对此,如何将过滤组件和前置过滤组件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式的组件是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芯组件,其将过滤组件和前置过滤组件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式的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单独对前置过滤组件或者后置过滤组件进行更换的净水器滤芯。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滤芯组件,包括前置过滤组件、后置过滤组件和连接管;其中,后置过滤组件包括后置壳体、第一下支架、后置滤芯、第一上支架和封盖,封盖连接于后置壳体的顶部,封盖和后置壳体构建出腔室,腔室内由下至上设置有所述第一下支架、所述后置滤芯和所述第一上支架并构建出后置过滤前腔和后置过滤后腔;前置过滤组件包括第二上支架、前置滤芯和第二下支架,所述第二下支架和第二上支架分别设置在前置滤芯的两端;所述连接管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前置过滤组件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上支架密封配合,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后置过滤前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后置过滤后腔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供所述第二下支架相抵;通过可解除的连接结构而使前置过滤组件整体与后置过滤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可解除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管上的连接配合结构一、设置在第二上支架上的连接配合结构二、设置在所述后置壳体上的连接配合结构三、设置在第二上支架上的连接配合结构四,连接配合结构一和连接配合结构二形成可解除的固定连接结构,连接配合结构三和连接配合结构四形成可解除的固定连接结构。

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配合结构一为外螺纹,所述连接配合结构二为内螺纹。

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配合结构三为母卡,所述连接配合结构四为公卡。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上支架与所述后置壳体形成密封连接。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后置壳体设置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二上支架设置有第二凸环,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相套接且通过密封圈形成密封配合。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前置滤芯包括pp棉滤芯和第一活性炭滤芯,pp棉滤芯设置在第一活性炭滤芯的外侧;所述后置滤芯采用第二活性炭滤芯。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的滤芯组件的净水器滤芯,包括外壳,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外壳的顶部连接有可拆卸的外盖,所述滤芯组件置于外壳内并且滤芯组件的下端插合于外壳的接合部并构建出前置过滤前腔和前置过滤后腔,第一进水口与前置过滤前腔相连通,第一出水口与前置过滤后腔相连通,第二进水口与第一通道相连通,第二出水口与第二通道相连通。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述封盖与后置壳体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设置有水封堵头。

13、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组件,采用了在连接管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供第二下支架相抵的支撑板,由此,连接管可通过支撑板钩住第二下支架,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滤芯组件增设了可解除的连接结构使得前置滤芯组件、后置滤芯组件和连接管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组件而被应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滤芯组件,包括前置过滤组件、后置过滤组件和连接管;其中,后置过滤组件包括后置壳体、第一下支架、后置滤芯、第一上支架和封盖,封盖连接于后置壳体的顶部,封盖和后置壳体构建出腔室,腔室内由下至上设置有所述第一下支架、所述后置滤芯和所述第一上支架并构建出后置过滤前腔和后置过滤后腔;前置过滤组件包括第二上支架、前置滤芯和第二下支架,所述第二下支架和第二上支架分别设置在前置滤芯的两端;所述连接管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前置过滤组件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上支架密封配合,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后置过滤前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后置过滤后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供所述第二下支架相抵;通过可解除的连接结构而使前置过滤组件整体与后置过滤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解除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管上的连接配合结构一、设置在第二上支架上的连接配合结构二、设置在所述后置壳体上的连接配合结构三、设置在第二上支架上的连接配合结构四,连接配合结构一和连接配合结构二形成可解除的固定连接结构,连接配合结构三和连接配合结构四形成可解除的固定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合结构一为外螺纹,所述连接配合结构二为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合结构三为母卡,所述连接配合结构四为公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支架与所述后置壳体形成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壳体设置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二上支架设置有第二凸环,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相套接且通过密封圈形成密封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包括pp棉滤芯和第一活性炭滤芯,pp棉滤芯设置在第一活性炭滤芯的外侧;所述后置滤芯采用第二活性炭滤芯。

8.一种应用有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的净水器滤芯,包括外壳,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外壳的顶部连接有可拆卸的外盖,所述滤芯组件置于外壳内并且滤芯组件的下端插合于外壳的接合部并构建出前置过滤前腔和前置过滤后腔,第一进水口与前置过滤前腔相连通,第一出水口与前置过滤后腔相连通,第二进水口与第一通道相连通,第二出水口与第二通道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器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与后置壳体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器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设置有水封堵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滤芯组件,其将过滤组件和前置过滤组件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式的组件。一种滤芯组件,包括前置过滤组件、后置过滤组件和连接管;其中,后置过滤组件包括后置壳体、第一下支架、后置滤芯、第一上支架和封盖;前置过滤组件包括第二上支架、前置滤芯和第二下支架;所述连接管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前置过滤组件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上支架密封配合,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供所述第二下支架相抵;通过可解除的连接结构而使前置过滤组件整体与后置过滤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可单独对前置过滤组件或者后置过滤组件进行更换的净水器滤芯。

技术研发人员:张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梅特埃尔环境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