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多点进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38914发布日期:2023-11-06 17:0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多点进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多点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1、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等领域,在化学生产中反应用密闭反应釜进气结构是给反应釜加气的控制装置,控制气体均匀分布在反应体系内;由于反应体系中存在大量的空气,空气不利于反应的持续发生,需要将反应体系中的空气置换成可参与反应的气体。

2、现有的反应釜进气结构一般是单点进气,不能保证反应釜内残余空气的完全置换,进而使体系内的反应不均匀,产生局部过度反应的情况,对于反应进度产生影响,同时进气结构也不具备防回流装置,不便于反应釜内压力较大情况下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保证反应釜内残余空气的完全置换,影响反应进度和产物质量,同时进气结构也不具备防回流装置,不便于反应釜内压力较大情况下使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反应釜多点进气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反应釜多点进气结构,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外侧固定设有机架,反应釜上端设有相匹配的釜盖,釜盖上开设有进料口,反应釜下端开设有出料口;

4、所述反应釜内竖直转动设有主轴,主轴下端固定设有混料扇,所述釜盖上竖直固定设有用于驱动主轴转动的驱动电机;

5、所述反应釜内腔中还设有呈螺旋状的送气盘管,送气盘管的环形侧壁上均匀贯通连接有多个出气喷嘴,且出气喷嘴内均设有单向阀,送气盘管上端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上端固定贯通连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固定插设在釜盖上,进气管另一端连接至供气泵,釜盖上还开设有排气口。

6、优选的,所述釜盖上还插设有多个监测仪表,且监测仪表的传感器延伸至反应釜内腔。

7、优选的,所述送气盘管为双螺旋形,且送气盘管双螺旋形下端贯通连接,送气盘管上端对应双螺旋结构设有两个进气口。

8、优选的,所述主轴环形侧壁上还设有螺旋混料板。

9、更优选的,所述螺旋混料板上均贯通开设有多个透料孔。

10、优选的,所述反应釜内侧壁上设有相对应的超声波振动罩,超声波振动罩内安装有多个超声波振子。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送气盘管配合出气喷嘴在反应体系内部进行供气,能有效的保证对反应釜内空气的完全置换,保证反应的稳定进行,能有效的保证合成的稳定进行;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双螺旋形的送气盘管配合多个设有单向阀的进气口送气,避免液体回流的同时均匀分布的出气喷嘴有效的保证了反应釜内供气点的均匀分布,使体系内的反应均匀进行,保证合成产物的质量;

14、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螺旋混料板及透料孔等的配合,有效的保证了反应釜内物料的均匀混合,保证物料的均匀分布,进一步提高反应的均匀进行。

15、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有效的提高了反应釜内空气的置换效果,并能在反应釜内进行多点均匀送气,提高了反应效率,并有效的保证了体系内各处反应的均匀进行,提高了合成产物的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应釜多点进气结构,包括反应釜(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2)外侧固定设有机架(1),反应釜(2)上端设有相匹配的釜盖(21),釜盖(21)上开设有进料口(211),反应釜(2)下端开设有出料口(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多点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21)上还插设有多个监测仪表(212),且监测仪表(212)的传感器延伸至反应釜(2)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多点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盘管(4)为双螺旋形,且送气盘管(4)双螺旋形下端贯通连接,送气盘管(4)上端对应双螺旋结构设有两个进气口(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多点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环形侧壁上还设有螺旋混料板(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多点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混料板(33)上均贯通开设有多个透料孔(3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多点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2)内侧壁上设有相对应的超声波振动罩(6),超声波振动罩(6)内安装有多个超声波振子(6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多点进气结构,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外侧固定设有机架,反应釜上端设有相匹配的釜盖,釜盖上开设有进料口,反应釜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反应釜内竖直转动设有主轴,主轴下端固定设有混料扇,所述釜盖上竖直固定设有用于驱动主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反应釜内腔中还设有呈螺旋状的送气盘管,送气盘管的环形侧壁上均匀贯通连接有多个出气喷嘴,且出气喷嘴内均设有单向阀,送气盘管上端设有进气口。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有效的提高了反应釜内空气的置换效果,并能在反应釜内进行多点均匀送气,提高了反应效率,并有效的保证了体系内各处反应的均匀进行,提高了合成产物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明,王思蒙,宫艺,丁欣,田兴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欧电子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合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