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筒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76452发布日期:2023-10-28 12:5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筒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滤筒除尘器,具体为一种滤筒除尘器。


背景技术:

1、粉尘、灰尘是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很小的固体颗粒,它可以是自然环境中天然产生,如火山喷发、岩石风化,也可以是工业或日常活动中产生,如机械粉碎、研磨、谷物运输包装等,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粉尘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环境乃至人身健康都带来严重的影响。

2、针对危害,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工车间以及容易产生粉尘、灰尘的加工现场,都开始使用除尘器,而使用量较多的采用滤筒除尘器,滤筒除尘器以滤筒作为过滤元件所组成或采用脉冲喷吹的除尘器。滤筒除尘器按安装方式分,可以分为斜插式,侧装式,吊装式,上装式,一般的滤筒除尘器均采用通过风机将外部带有灰尘、粉尘的空气吸入到滤筒内,经过滤筒的除尘将除尘后的空气通过风机的作用从出气口排出,依次来达到除尘的目的。

3、但是现有的滤筒除尘器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滤筒除尘器采用管连接的方式使得进气口与滤筒直接连通,例如中国专利cn218687558u,滤筒除尘器,该文件通过其附图1可以清晰看出,滤筒是采用管连接的方式与进气口相连的,这种方式虽然在整体上看并无大碍,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现其滤筒的更换频率较高,因没有对灰尘、粉尘进行缓冲的空腔,使得灰尘、粉尘能够直接进入到滤筒内,造成滤筒更换清理较为频繁;

4、其次,现有技术中的滤筒除尘器基本都采用离心式风机,例如中国专利cn218687558u,滤筒除尘器,该文件通过其附图1可以清晰看出是采用离心式风机的,其次,中国专利cn215085904u,滤筒除尘器,通过其附图1可以清晰的看出采用的是离心式风机,针对离心式风机,其缺点为叶轮在转动时与其壳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声音较大,其次无法实现对电机的自散热功能,长时间使用后电机所产生的热量积攒,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筒除尘器,解决了没有对灰尘、粉尘进行缓冲的空腔,使得灰尘、粉尘能够直接进入到滤筒内,造成滤筒更换清理较为频繁以及叶轮在转动时与其壳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声音较大,其次无法实现对电机的自散热功能,长时间使用后电机所产生的热量积攒,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滤筒除尘器,包括除尘器主体,除尘器主体上端设置有出风口,除尘器主体前端右侧设置有进风口,除尘器主体内壁中间靠上安装有分隔板,分隔板下端安装有隔档板,隔档板将分隔板下端分成两组空腔分别为便于灰尘沉淀的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进风口与第一空腔连通;分隔板上端安装有锥形通孔柱,锥形通孔柱与第二空腔连通,分隔板上端面靠近锥形通孔柱的外围安装有自散热、低噪音的离心风机。

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所述离心风机由叶轮防护罩、第一出风孔、第二出风孔、电机、电机防护罩、第三出风孔、转轴与叶轮组成,叶轮防护罩安装在分隔板上端面并将锥形通孔柱包裹,叶轮防护罩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出风孔,其叶轮防护罩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出风孔,叶轮防护罩上端面安装有电机,电机下端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下端安装有叶轮并延伸至叶轮防护罩内,且不与锥形通孔柱上端面接触,叶轮防护罩上端面安装有电机防护罩并将第一出风孔与电机包裹在内,叶轮与叶轮防护罩内壁不接触。

4、进一步的,所述隔档板表面与除尘器主体右侧表面均对应开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安装有过滤筒并延伸至第二空腔内。其过滤筒一端安装在开设在隔档板表面的安装孔内。

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筒内部为通孔其外端为密封端,通孔通过开设在隔档板表面的安装孔与第一空腔连通。

6、进一步的,所述除尘器主体上端对称安装有吊钩,除尘器主体前端左侧安装有便于清理第一空腔内部灰尘的安装板,除尘器主体前端靠近进风口的上方安装有控制器。

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除尘器主体下端固定安装有l型支撑座,除尘器主体下端中间处设有安装体,安装体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底盖,其安装体与底盖形成集灰漏斗。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筒除尘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1、参阅图2与图6可见,隔档板将分隔板下端分成两组空腔分别为便于灰尘沉淀的第一空腔,通过附图可见,当离心风机工作,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到第一空腔内后,首先会与隔档板接触,这时部分灰尘、粉尘会粘附在隔档板或是掉落到除尘器主体内壁上,然后空气会再次与其除尘器主体左内壁接触,同样会将空气中的灰尘、粉尘粘附在内壁上,或掉落到底部,从而对空气进行缓冲,将部分灰尘、粉尘阻挡,从而降低了滤筒的更换频率。

10、2、参阅图4与图5可见,本装置的离心风机在原有的结构上进行了改良,其将叶轮防护罩代替了风机壳体,从而避免了因现有的离心风机中叶轮与壳体之间摩擦产生较大的噪音问题,其次在叶轮防护罩的上端开设了第一出风口,当电机带动叶轮转动,空气通过第一出风口吸入到电机防护罩内,将电机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三出风口排出,进而通过出风口排出,通过叶轮防护罩的设置,不仅改善了其噪音问题,并且能够通过电机带动叶轮转动时实现对电机的自散热,进而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滤筒除尘器,包括除尘器主体(1),除尘器主体(1)上端设置有出风口(7),除尘器主体(1)前端右侧设置有进风口(4),其特征在于:除尘器主体(1)内壁中间靠上安装有分隔板(8),分隔板(8)下端安装有隔档板(9),隔档板(9)将分隔板(8)下端分成两组空腔分别为便于灰尘沉淀的第一空腔(21)与第二空腔(22),进风口(4)与第一空腔(21)连通;分隔板(8)上端安装有锥形通孔柱(12),锥形通孔柱(12)与第二空腔(22)连通,分隔板(8)上端面靠近锥形通孔柱(12)的外围安装有自散热、低噪音的离心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筒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由叶轮防护罩(13)、第一出风孔(14)、第二出风孔(15)、电机(16)、电机防护罩(17)、第三出风孔(18)、转轴(19)与叶轮(20)组成,叶轮防护罩(13)安装在分隔板(8)上端面并将锥形通孔柱(12)包裹,叶轮防护罩(13)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出风孔(15),其叶轮防护罩(13)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出风孔(14),叶轮防护罩(13)上端面安装有电机(16),电机(16)下端转动安装有转轴(19),转轴(19)下端安装有叶轮(20)并延伸至叶轮防护罩(13)内,且不与锥形通孔柱(12)上端面接触,叶轮防护罩(13)上端面安装有电机防护罩(17)并将第一出风孔(14)与电机(16)包裹在内,叶轮(20)与叶轮防护罩(13)内壁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筒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档板(9)表面与除尘器主体(1)右侧表面均对应开设有安装孔(10),通过安装孔(10)安装有过滤筒(11)并延伸至第二空腔(22)内,其过滤筒(11)一端安装在开设在隔档板(9)表面的安装孔(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滤筒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11)内部为通孔其外端为密封端,通孔通过开设在隔档板(9)表面的安装孔(10)与第一空腔(2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筒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主体(1)上端对称安装有吊钩(5),除尘器主体(1)前端左侧安装有便于清理第一空腔(21)内部灰尘的安装板(6),除尘器主体(1)前端靠近进风口(4)的上方安装有控制器(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筒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主体(1)下端固定安装有l型支撑座(2),除尘器主体(1)下端中间处设有安装体(24),安装体(24)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底盖(23),其安装体(24)与底盖(23)形成集灰漏斗。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筒除尘器,包括除尘器主体,除尘器主体上端设置有出风口,除尘器主体前端右侧设置有进风口,除尘器主体内壁中间靠上安装有分隔板,分隔板下端安装有隔档板,隔档板将分隔板下端分成两组空腔分别为便于灰尘沉淀的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进风口与第一空腔连通;分隔板上端安装有锥形通孔柱,锥形通孔柱与第二空腔连通,分隔板上端面靠近锥形通孔柱的外围安装有自散热、低噪音的离心风机。本技术解决了没有对灰尘、粉尘进行缓冲的空腔,使得灰尘、粉尘直接进入到滤筒内,造成滤筒更换清理频繁以及叶轮转动时与壳体之间产生摩擦声音较大,无法实现对电机的自散热,长时间使用电机产生的热量积攒,影响电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俊秀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