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分组件、水气分离装置及气体压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4693发布日期:2023-12-14 06:3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分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气分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分组件、水气分离装置及气体压缩系统。


背景技术:

1、水气分离器是利用机械的或增加动能的方法分离空气中游离水分的除湿装置,其将含有水分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之后再送入所需的设备中。但是目前的部分水气分离器的内部空间较为局促,旋分结构若对空间要求较高则无法适配该水气分离器,并且,目前常采用滤芯式旋分结构,这会导致需要定期维护并更换滤芯,造成使用成本的增加,且滤芯式旋分结构容易发生水气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分组件、水气分离装置及气体压缩系统,其结构布局紧凑合理,且旋分叶片能够与气体充分碰撞,水气分离效果较佳。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分组件,包括:

3、旋分本体,其具有内腔,所述旋分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腔口和出腔口;

4、旋分叶片,其设于所述旋分本体的外壁上,所述旋分叶片绕所述旋分本体的周向布设。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腔口位于所述旋分本体的下部,所述出腔口位于所述旋分本体的侧壁。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分叶片的外轮廓线在正立投影面或侧立投影面上形成倾斜线,所述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15°至35°。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20°至25°。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分本体的顶部构造为封闭端。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分本体构造为筒状,且所述旋分本体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管口构造为所述出腔口。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分叶片位于所述旋分本体的下部,所述出腔口位于所述旋分叶片的上方。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气分离装置,包括上述的旋分组件,还包括水气分离容器,所述旋分组件设于所述水气分离容器内。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气分离容器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进腔口连通且位于所述旋分叶片的上方,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出腔口连通。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口位于所述水气分离容器的侧壁,所述第一排气口位于所述水气分离容器的侧壁或顶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分叶片的外侧面与所述水气分离容器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旋分本体与所述水气分离容器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气流腔体,所述第一气流腔体与所述进腔口连通。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气分离容器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内壳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旋分组件设于所述内壳内。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的外壁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气流腔体,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气流腔体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的底部敞口设置,所述旋分本体的下敞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内壳的下敞口的位置。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流腔体内设有分别连接所述内壳和外壳的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的板面的位置高于所述内壳的下敞口的位置。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气分离容器还包括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所述进气管道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体压缩系统,其包括上述的水气分离装置,还包括冷却器和压缩机,所述水气分离装置安装于所述冷却器和所述压缩机的机头之间。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旋分本体的内部形成有内腔,可实现经由内腔引导气体流动,为气体的流动提供充分的空间,并且,上述旋分叶片能够与气体充分碰撞,使水滴能够快速地残留在旋分叶片上,达到较佳的水气分离效果。另外,上述旋分组件的结构布局紧凑合理,对空间要求不高,可适用于内部空间较为局促的大多数容器内,尤其适用于水气分离器。



技术特征:

1.一种旋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腔口位于所述旋分本体的下部,所述出腔口位于所述旋分本体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分叶片的外轮廓线在正立投影面或侧立投影面上形成倾斜线,所述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15°至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20°至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分本体的顶部构造为封闭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分本体构造为筒状,且所述旋分本体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管口构造为所述出腔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分叶片位于所述旋分本体的下部,所述出腔口位于所述旋分叶片的上方。

8.一种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分组件,还包括水气分离容器,所述旋分组件设于所述水气分离容器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分离容器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进腔口连通且位于所述旋分叶片的上方,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出腔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位于所述水气分离容器的侧壁,所述第一排气口位于所述水气分离容器的侧壁或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分叶片的外侧面与所述水气分离容器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旋分本体与所述水气分离容器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气流腔体,所述第一气流腔体与所述进腔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分离容器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内壳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旋分组件设于所述内壳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外壁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气流腔体,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气流腔体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底部敞口设置,所述旋分本体的下敞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内壳的下敞口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腔体内设有分别连接所述内壳和外壳的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的板面的位置高于所述内壳的下敞口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分离容器还包括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所述进气管道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

17.一种气体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气分离装置,还包括冷却器和压缩机,所述水气分离装置安装于所述冷却器和所述压缩机的机头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分组件、水气分离装置及气体压缩系统。旋分组件包括旋分本体以及旋分叶片。旋分本体具有内腔,旋分本体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进腔口和出腔口,进腔口位于旋分本体的下部,出腔口位于旋分本体的侧壁。旋分叶片设于旋分本体的外壁上,旋分叶片绕旋分本体的周向布设。上述旋分叶片能够与气体充分碰撞,使水滴能够快速地残留在旋分叶片上,达到较佳的水气分离效果。另外,上述旋分组件的结构布局紧凑合理,对空间要求不高,可适用于内部空间较为局促的水气分离器。

技术研发人员:沈天宇,沈建明,周翠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特拉斯·科普柯(无锡)压缩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