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13542发布日期:2023-11-30 07:5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1、丙硫菌唑是一种广谱、低毒、高效的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以及水果、蔬菜的众多病害,其具有用量少、持效期长及对人和环境安全等优点。目前广泛采用的合成路线为水合肼法,该方法是以1-氯-1-氯乙酰基环丙烷为原料,经格式反应制得丙醇中间体,再经水合肼取代、硫氰酸铵环化、硫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丙硫菌唑,一般是在反应釜中进行加工处理,反应过程中需要严格监控注入物料的剂量。

2、授权公告号为cn21273211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进料监控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釜盖,釜盖上设置有联轴器,联轴器上设置有主电机,釜盖上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上通过连接法兰设置有支撑管,支撑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支撑管顶端设置有进料监测筒,进料监测筒上设置有封装盖,封装盖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预处理轴,预处理轴上设置有预处理桨,封装盖上设置有减速电机且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预处理轴的顶端连接,封装盖上设置有下料管,下料管上设置有下料斗,进料监测筒的表面喷印有刻度线。工作中,物料从下料管投入进料监测筒内后可通过在外部比对刻度线观测加料的容积。

3、如上所述的反应釜,虽然可以通过进料监测筒对进料管加料的剂量或容积进行监控,但在使用过程中物料会粘附在进料监测筒的内壁上,导致实际排入釜体内的物料剂量与测量剂量有出入,影响丙硫菌唑的配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使得测量的物料剂量能够被更加充分的排入釜体内进行反应,从而提高丙硫菌唑配制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包括反应釜釜体,所述釜体上设置有釜盖,所述釜盖上设置有用于搅拌物料的搅拌机构,所述釜盖上设置有监测桶,所述监测桶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表面喷印有刻度线,所述监测桶上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一阀,所述监测桶底部设置有与釜体空腔连通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阀,所述监测桶上设置有排料机构,所述排料机构位于釜体内物料上方,所述排料机构包括用于刮落监测桶内壁上物料的刮料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关闭第二阀、打开第一阀,物料经进料管进入到监测桶内,物料进入监测桶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通过在外部比对刻度线观测加料的容积,监测桶内物料容积达到需求后关闭第一阀打开第二阀,物料经出料管进入到釜体内,搅拌机构对釜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物料排入釜体内的过程中刮料组件用于将监测桶侧壁上的物料刮下,减小物料残留在监测桶内壁上而导致实际排入釜体内的物料剂量与测量剂量有出入,影响丙硫菌唑配制效果的可能。

5、可选的,所述刮料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以及刮板,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监测桶上且活塞杆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刮板设置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且侧壁抵触于监测桶的内侧壁。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入料经出料管排入釜体内的过程中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带动刮板运动,刮板运动过程中始终抵触于监测桶的内壁,工作中,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刮板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即可将监测桶内壁上的物料刮落,结构简单,操作简单。

7、可选的,所述刮板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抵触于监测桶的内侧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橡胶层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刮板与监测桶之间的密封性,使得监测桶内壁上的物料被刮得更加干净,同时有利于减小物料渗到刮板远离釜体一侧的可能。

9、可选的,所述排料机构还包括用于抽取监测桶内残料的抽料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料组件将监测桶侧壁上的物料刮落后,监测桶的底壁上还可能残留一些物料,抽料组件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物料残留在监测桶内的可能。

11、可选的,所述抽料组件包括连接筒、两块隔板、第二气缸、负压构件以及转动构件,所述转动构件设置于釜盖上,所述第二气缸与转动构件连接且活塞杆一端位于釜体内,所述转动构件用于驱动第二气缸转动,所述连接筒设置于釜体内且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同轴,两块所述隔板沿连接筒轴线方向分布且侧壁抵触于连接筒的内侧壁,两块所述隔板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且其中一块隔板设置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连接筒与监测桶之间通过抽料管连接,所述抽料管上设置有第三阀,所述负压构件设置于釜盖上且用于使两块隔板之间呈负压状态。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料组件将监测桶侧壁上的物料刮落后关闭第二阀,启动负压构件,在负压构件的作用下两块隔板之间呈负压状态,随后打开第三阀,监测桶内的残料经抽料管流到两块隔板之间,抽料完成后关闭第三阀、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活塞杆的运动带动隔板运动,当两块隔板均运动到连接筒远离釜盖的一侧后,启动转动构件,转动构件驱动第二气缸转动,第二气缸的转动带动两块隔板转动,两块隔板上的物料即可通过做离心运动脱离隔板。

13、可选的,两块所述隔板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二橡胶层抵触于连接筒的内侧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橡胶层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隔板与连接筒之间的密封效果,减小隔板与连接筒之间漏气而影响两块隔板之间的负压效果的可能。

15、可选的,所述第二橡胶层的侧壁成型为圆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橡胶层靠近连接筒的内侧壁上成型为圆面,使得第二气缸活塞杆收缩时隔板能够更加顺畅的进入到连接筒内。

17、可选的,所述负压构件包括气阀、抽气管以及抽气泵,所述抽气泵设置于釜盖上,所述抽气管一端与抽气泵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筒侧壁连接,所述气阀设置于抽气管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两块隔板之间呈负压状态时,打开气阀、启动抽气泵,抽气管即可将两块隔板之间的气体抽走,两块隔板之间呈负压状态时,即可关闭抽气泵与气阀,结构合理,操作简单。

19、可选的,所述转动构件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设置于釜盖上且输出轴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二气缸转动,第二气缸的转动即可带动两块隔板同时转动,从而使得隔板上的物料做离心运动。

21、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包含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物料排入釜体内的过程中刮料组件用于将监测桶侧壁上的物料刮下,减小物料残留在监测桶内壁上而导致实际排入釜体内的物料剂量与测量剂量有出入,影响丙硫菌唑配制效果的可能。

23、2.抽料组件对监测桶内的残料进行抽取,进一步减小物料残料在刮板与监测桶内壁上的可能。

24、3.第二橡胶层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隔板与连接筒之间的密封效果,减小隔板与连接筒之间漏气而影响两块隔板之间的负压效果的可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包括反应釜釜体(2),所述釜体(2)上设置有釜盖(21),所述釜盖(21)上设置有用于搅拌物料的搅拌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21)上设置有监测桶(4),所述监测桶(4)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表面喷印有刻度线(41),所述监测桶(4)上设置有进料管(42),所述进料管(42)上设置有第一阀(43),所述监测桶(4)底部设置有与釜体(2)空腔连通的出料管(44),所述出料管(44)上设置有第二阀(45),所述监测桶(4)上设置有排料机构(5),所述排料机构(5)位于釜体(2)内物料上方,所述排料机构(5)包括用于刮落监测桶(4)内壁上物料的刮料组件(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组件(51)包括第一气缸(511)以及刮板(512),所述第一气缸(511)设置于监测桶(4)上且活塞杆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刮板(512)设置于第一气缸(511)的活塞杆上且侧壁抵触于监测桶(4)的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51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橡胶层(513),所述第一橡胶层(513)抵触于监测桶(4)的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机构(5)还包括用于抽取监测桶(4)内残料的抽料组件(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料组件(52)包括连接筒(521)、两块隔板(522)、第二气缸(523)、负压构件(524)以及转动构件,所述转动构件设置于釜盖(21)上,所述第二气缸(523)与转动构件连接且活塞杆一端位于釜体(2)内,所述转动构件用于驱动第二气缸(523)转动,所述连接筒(521)设置于釜体(2)内且与第二气缸(523)的活塞杆同轴,两块所述隔板(522)沿连接筒(521)轴线方向分布且侧壁抵触于连接筒(521)的内侧壁,两块所述隔板(522)之间通过连接杆(526)连接且其中一块隔板(522)设置于第二气缸(523)的活塞杆上;所述连接筒(521)与监测桶(4)之间通过抽料管(46)连接,所述抽料管(46)上设置有第三阀(47),所述负压构件(524)设置于釜盖(21)上且用于使两块隔板(522)之间呈负压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隔板(52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橡胶层(527),所述第二橡胶层(527)抵触于连接筒(521)的内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橡胶层(527)的侧壁成型为圆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构件(524)包括气阀(5241)、抽气管(5242)以及抽气泵(5243),所述抽气泵(5243)设置于釜盖(21)上,所述抽气管(5242)一端与抽气泵(5243)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筒(521)侧壁连接,所述气阀(5241)设置于抽气管(5242)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构件包括转动电机(525),所述转动电机(525)设置于釜盖(21)上且输出轴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气缸(523)设置于转动电机(525)的输出轴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丙硫菌唑加工的格氏反应釜进料装置,包括反应釜釜体,釜体上设置有釜盖,釜盖上设置有用于搅拌物料的搅拌机构,釜盖上设置有监测桶,监测桶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的表面喷印有刻度线,监测桶上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一阀,监测桶底部设置有与釜体空腔连通的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阀,监测桶上设置有排料机构,排料机构位于釜体内物料上方,排料机构包括用于刮落监测桶内壁上物料的刮料组件。本技术通过刮料组件将监测桶侧壁上的物料刮下,并通过抽料组件对监测桶内的残料进行抽取,减小物料残料在监测桶内的可能。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学,王光耀,赵晓欣,卢小平,庞江佩,张建江,范荣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上虞新银邦生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