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移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3190发布日期:2023-12-06 20:15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移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移液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移液器。


背景技术:

1、移液器是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常用的基础仪器,其需要安装特定的枪头才可以进行吸液操作,并且移液器还可以控制吸取液体的量,而整个吸液操作中只有枪头部分与液体接触,移液器是不允许被吸入液体的,否则会造成污染,导致其无法循环使用。

2、在常规的吸液操作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在按压顶部压帽位置时不应瞬间按压,应匀速用力按压;二是在释放顶部压帽位置时,不应直接释放,应缓慢释放。前者是避免液体高速喷出造成液体飞溅,后者是为了避免产生瞬间负压而造成液体直接被吸入到移液器内部,而使用人员特别是新手往往存在不当操作所以有必要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对现有移液器做出优化,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移液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移液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移液器在操作过程中,用户会瞬间按压或者瞬间释放移液器的按压端,造成实验器具被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移液器,包括移液管本体,所述移液管本体中心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帽,所述移液管本体顶部安装有安装环,所述第一连接杆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表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薄片,所述安装环内圈固定连接有缓冲环,所述安装环内部开设有储液内腔,所述储液内腔内部活动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

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板直径小于储液内腔内部直径,所述安装环顶部通过开孔与第二连接杆相互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按压帽底面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储液内腔内部储存有非牛顿流体。

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薄片位于环形槽内侧的底面处,所述薄片整体为扇形结构,所述薄片外圈直径大于或等于缓冲环内圈直径。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槽的高度大于薄片的扇形半径,所述薄片关于第一连接杆左右两侧对称分布。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环顶部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内圈与第二连接杆相互活动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在储液内腔内填充了非牛顿流体,当按压帽突然向下按压时,通过第二连接杆和按压板对非牛顿流体进行按压,由于非牛顿流体的已知特点,当受到突然的压力时,则无法继续向下按压,用户只能缓慢用力,如果用户在释放按压帽时,选择直接释放,不用手指对按压帽进行缓慢释放的操作,那么薄片在向上运动时就会缓冲环相互接触,让薄片发生弹性型变来穿过每一层的缓冲环,实现阻尼效果,这样达到了缓慢释放按压帽的效果,并且在薄片向下运动时,薄片与缓冲环之间并不会发生硬接触,薄片通过旋转的方式穿过多层缓冲环,所以下压并不会产生重复的阻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移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液管本体(1),所述移液管本体(1)中心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所述第一连接杆(3)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帽(4),所述移液管本体(1)顶部安装有安装环(2),所述第一连接杆(3)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环(5),所述连接环(5)表面开设有环形槽(6),所述环形槽(6)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薄片(7),所述安装环(2)内圈固定连接有缓冲环(8),所述安装环(2)内部开设有储液内腔(9),所述储液内腔(9)内部活动连接有按压板(10),所述按压板(10)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10)直径小于储液内腔(9)内部直径,所述安装环(2)顶部通过开孔与第二连接杆(11)相互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1)另一端与按压帽(4)底面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储液内腔(9)内部储存有非牛顿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7)位于环形槽(6)内侧的底面处,所述薄片(7)整体为扇形结构,所述薄片(7)外圈直径大于或等于缓冲环(8)内圈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6)的高度大于薄片(7)的扇形半径,所述薄片(7)关于第一连接杆(3)左右两侧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移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2)顶部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内圈与第二连接杆(11)相互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移液器,包括移液管本体,所述移液管本体中心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本技术在储液内腔内填充了非牛顿流体,当按压帽突然向下按压时,通过第二连接杆和按压板对非牛顿流体进行按压,由于非牛顿流体的已知特点,当受到突然的压力时,则无法继续向下按压,用户只能缓慢用力,如果用户在释放按压帽时,选择直接释放,不用手指对按压帽进行缓慢释放的操作,那么薄片在向上运动时就会缓冲环相互接触,让薄片发生弹性型变来穿过每一层的缓冲环,实现阻尼效果,这样达到了缓慢释放按压帽的效果,并且在薄片向下运动时,薄片与缓冲环之间并不会发生硬接触,薄片通过旋转的方式穿过多层缓冲环。

技术研发人员:英瑜,刘婷婷,赵海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青岛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